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几点体会(5)

第二,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满足人民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不论是发展文化事业,还是发展文化产业,基础的工作是要创作生产出更多的优秀作品。这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我国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方向是正确的,创作生产呈现积极向上的态势。同时也要看到,与人民群体的期待相比,文化的创作生产仍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特别是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经典作品、精品力作还不多。广大群众对于文化创作生产中存在的“三俗”即庸俗、低俗、媚俗,以及“一切向钱看”等问题,反应还是非常强烈的。为此,《决定》提出要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过去我们提创作生产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由过去的“更多更好”到现在的“更好更多”,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语序排序调整,而是有着深刻内涵和要求上的区别。这个调整体现了,我们党对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规律在认识上的一种深化,体现了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文化建设这样的一个要求。就是更加地注重质量、注重内涵,这与我们经济发展当中“转方式、调结构”是一致的。我体会,“更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导向要好;二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就是人民群众要喜爱;“更多”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数量准备多;二是体材题材多;三是形式手段多。

对于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决定分别对哲学社会科学、新闻舆论、文艺作品、网络文化等主要领域,做出工作部署。《决定》明确要求:一是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二是关于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三是关于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四是关于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对于网络文化,我稍微展开讲几句。互相网催生了新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网络文化,也成为现在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成为各种思想文化交汇和意识形态较量的重要的平台。从文化的角度看,互相网有三个定位:一是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二是各种社会思潮,各种舆论诉求的集散地;三是我们和敌对势力进行渗透和反渗透的重要战场。当前网上,一方面是主流文化在不断地发展,同时,负面的东西也不少,特别是网上一些有害的信息,现在还没有得到有效遏止。可以概括了为四个突出的问题:一是网络淫秽色情毒害青少年;二是网络的炒作以谩骂攻击代替理性讨论,以人肉搜索代替侦查、调查,以舆论审判代替国家法律;三是一些群体性的事件,借助网络炒作,借助网络来发动,一些人借助网络煽动闹事;四是西方敌对势力把互相网作为对我国进行渗透破坏的重要手段,威胁我国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从中亚的颜色革命,到包括现在西亚、北非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背后网络起了很大的作用。大量事实证明,这些网络背后,西方势力始终是一个很强的推手。所以《决定》强调,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提出要坚持“十六字“方针,就是“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我觉得在这方面,依法管理可能将是下一步网络文化建设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五是关于完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第三,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要做到两个科学把握:一是科学把握总体思路,就是坚持政府主导。公益性文化事业必须是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原则,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地享有免费或者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二是科学把握奋斗目标,就是文化事业要全面繁荣。基本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从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状况和要求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四个方面,取得突破。其中,关于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问题,全会有一个热点问题,就是关于农民工的文化权益保障问题。我国目前有1.5亿到2亿的农民工,他们离开农村进入城市,为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他们又成了一个“两不靠”的群体,离开了农村以后,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他们失去作用了,城市的公共服务体系又没有把他们纳入为服务对象,结果在13亿人口当中,有2亿人口游离于我们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之外。文化部去年做了一个农民工文化生活的调研,在调研当中发现,包括在北京的一些农民工,在他们居住的工棚里面,连电视都看不到,更不要说其它的精神文化享受。所以这次全会明确提出,要重视流动人口的文化生活。《决定》明确,要尽快把农民工纳入到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使他们成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对象;关于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决定》提出,要加强党报、党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和重要出版社的建设,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整合有线电视网络,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相网三网融合,发挥各类信息网络设施的文化传播作用;关于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决定》提出,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加强对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着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作用;关于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决定》提出要以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加强县级文化馆和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的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文化服务的网络建设、支持和扶持的力度。深入地实施了四项工程,就是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和农家书屋工程。建立一个机制,就是以城带乡的联动机制;设立一个专项资金,就是中央、省市三级设立农村文化建设的专项资金,同时保证一定数量的中央转移支付,用于乡镇和村的文化建设。

第四,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是当今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它所承载的精神价值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同时它本身又是重要的经济力量,具有优化结构、扩大消费、增加就业、促进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独特优势。比如美国的文化产业是其所有产业当中,出口能力最强的产业。据资料统计,美国生产的电影,它的数量只占全球电影生产数量的不到1/10,但是它在全球的票房占全球票房的50%到60%,可见它的利润之高,实际影响力之大。胡锦涛总书记在全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激发全社会文化创造福利的必然要求。这里要注意的是,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这跟我们在经济领域中的要求是不同的。经济领域我们提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这是因为文化产品既具有一般的商品属性,同时又具有意识形态属性。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决定了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当“两个效益”发生矛盾的时候,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所以提出了在文化产品的创作当中,是发挥积极作用,这是从文化产品的双重属性出发的,做出的科学论断。

近年来我国的文化产业总体发展较快,2004年到2010年全国文化产业发展年均增长速度是23%,大大地高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已经突破了1.1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了2.7%,一些省市,特别一些中部地区,沿海、沿江的省市,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已经占到了地区生产总值的5%以上,成为当地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这里有一个标准,就是占到地区生产总值5%以上,就成为地区的支柱性产业。按照平均增速换算,到“十二五”末,2016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将会占到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5%,从而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这其实是一个很高的目标,也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另外,文化产业越发达,它所承载的价值观的传播也就越广泛。比如美国的好莱坞大片,非常艺术生动地传播美国精神。人们说美国靠“三片”把美国的价值观传播到全世界:一片是薯片,就是麦当劳和肯德基;一片是芯片,就是软件;还有一片就是美国大片,就是电影。因此不发展文化产业,就既占领不了我们自己的文化市场,同时我们的文化产品也走不出去。从总体上看,我国文化产业还不发达:一是总量不大;二是结构不合理;三是原创能力不够;四是知名品牌不多;五是科技含量不高。例如我国500多家的出版社,加起来的年产值只有700到800亿元的人民币。世界著名的出版集团,德国贝塔斯曼,它一年的总产值就相当于人民币1000亿元。基于此,《决定》提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围绕这项任务,《决定》从四个方面做出工作部署:一是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二是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三是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四是扩大文化消费。

第五,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围绕这项任务,《决定》从六个方面做出工作部署:一是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二是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三是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四是完善政策保障体制。包括两句话:一句话是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第二句话是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五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现在我国经济上顺差,但是文化上我们一直以来都是逆差。我国图书版权的进出口,在2003年是9比1,到去年经过努力成了3比1,比前些年的差距大大缩小,但是还是有很大的逆差。这说明我们“走出去”的能力还比较弱。所以《决定》特别强调,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六是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第六,建设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支撑。这方面《决定》做出了三个方面的工作部署:一是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层次文化和高素质人才队伍;二是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三是加强职业道德和作风建设。这里我对设立国家荣誉称号的问题着重讲一下。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设立国家荣誉制度,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这次《决定》再次强调,要落实国家荣誉制度,抓紧设立国家级荣誉文化称号,表彰奖励成就卓著的文化工作者。我觉得这是我们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方针的具体体现。这有利于调动和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的文化创作热情,也有利于扩大我国文化领军人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有利于在文化领域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

第七,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提高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科学水平。《决定》强调,必须从战略和全局出发,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健全领导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增强领导文化建设的本领。全会从四个方面做出了工作部署:一是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二是加强文化领域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三是健全共同推进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四是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作积极性。

最后我想说的是,《决定》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衷心希望大家一起来关心文化建设、支持文化建设、投身文化建设,共同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奋斗,共同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辉煌。我的汇报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刘晓楠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