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致中央委员们(私人信件)
1905年7月11日
亲爱的朋友们:俄国各地寄来的许多信,亚历山德罗夫的消息,同克列希以及其他一些刚来的同志的谈话,都使我肯定地认为,中央委员会的工作存在着某种内在的缺点,组织和工作安排上的缺点。大家都认为中央委员会不存在,没有人感觉到它,觉察到它。许多事实也证实了这一点。看不出中央委员会对党的政治领导。可是所有的中央委员却累得筋疲力尽!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看,主要的原因之一是中央委员会没有定期印发传单。在革命时期,用口头谈话和个人交往的方式来从事领导,是一种极端的空想。必须公开地进行领导。必须使所有其他的工作方式完全无条件地从属于这一种方式。中央委员会中负责写作的人首先应当关心的是每星期写(或让撰稿人写,不过编辑自己应当经常准备亲自写稿)两篇关于党和政治问题(如关于自由派、社会革命党人、少数派、分裂、地方自治派的代表团、工会,如此等等)的传单,并且尽一切力量把它们翻印出来,如果没有印刷所,那就马上胶印出50份,分发给各地委员会翻印。《无产者报》上的文章有时稍加修改或许也可以当这种传单。我不能理解,为什么这些工作都没有做??难道施米特和维尔涅尔忘了我们有关这方面的谈话了吗?难道每个星期撰写和印发一篇传单也做不到吗??关于第三次代表大会的《通知》[注:见《列宁全集》第2版第10卷第200—204页。——编者注],直到现在国内还没有一个地方全文翻印过[56],这太不象话了,中央委员会所有的这些有名的“技术部门”如此腐败,我简直不明白文特尔为什么不管?佐梅尔等人为什么不管?再说,我们各地方委员会不是有印刷所吗?!?
看来,中央委员们根本不理解“公开露面”的任务。而不这样做就没有中央,就没有党!他们辛辛苦苦地工作,但是他们象鼹鼠一样,只是在秘密接头地点、在会议上进行工作,只是向代办员等等进行工作。这简直是浪费精力!如果人手不够,那就让三流人才,甚至末流人才来做这类工作,但是你们自己一定要进行政治领导,首先要印发传单。其次就是亲自出席各区的代表大会(在波列西耶,谁也没去参加代表大会。真是糟糕。那几次大会差点没砸锅!)、代表会议等。必须直接印发中央委员会日志、中央委员会公报之类的文件,对各个重大问题每星期印发两次传单加以评论。而要印发这些传单并不困难:胶印50份分发出去,由某个委员会印好寄到这里来。重要的是要公开表示意见,现在是这样,将来也要这样,不能再作哑吧了。不然我们在这里就会完全被隔绝了。
也许,需要补充一下中央委员会的成员吧?是否需要再添6个代办员?在这方面我相信是可以找到人的。我现在有一个具体建议:由于中央委员之间几乎完全没有通信联系(我们从维尔涅尔和文特尔那里总共收到过两封信,从亚历山德罗夫那里只接到他旅途中的一些消息,“旅途观感”,仅此而已。),必须绝对执行我们1905年5月10日全体通过的关于在1905年9月1日以前召开代表大会的决议[57]。千万别拖延,不要舍不得花费200—300卢布。否则就大有危险,我们就不能搞好工作。而现在工作根本没有搞好,从所有的消息中都可以看出这一点。
现在离9月1日还有一个半月。还来得及准备并及时安排启程,但预先写信同亚历山德罗夫商量一下派谁出席。等你们的回信。
从日内瓦发往俄国
载于1926年《列宁文集》俄文版第5卷
译自《列宁全集》俄文第5版第47卷第39—40页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文商旅体融合发展绘就“京彩”消费图景
- 多措并举夯实网络安全底座
- 建设统一大市场,畅通经济“大循环”
- 共筑网络安全防线,守护数字时代家园
- 2025年服贸会尽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 AI进入中小学,为每颗童稚心灵播撒“智能种子”
- 近1400亿!“北京日”见证更加开放包容的首都
- 京津冀协同发展11年连跨6个万亿元台阶
- 以文风会风话风之变推动作风建设
- 织密农资保障网,筑牢秋粮丰收安全线
精选视频
【习近平文化思想】当戏曲遇上AI 传统文化“破次元”拥抱Z世代
【学习思想】“两山”理念: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引擎
文化科技融合是北京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
文化科技融合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文化科技融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意义与北京实践
【理论看点】刘东超:深化科技赋能,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