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年轻正部级高官陆昊的成长之路(3)

中国最年轻正部级高官陆昊的成长之路(3)

毕业后,陆昊担任了北京制呢厂副厂长,负责制呢厂的产品营销工作,27岁时担任了厂长。陆昊面临的是一个烂摊子,5000人的生计托付给了这位 “靠得住”的北大经济学系的高材生。在他的运筹帷幄之下,一年后企业发生了很大变化。他连续两年当选为纺织系统优秀厂长,北京市授予他“扭亏增盈突出贡献 厂长”。在北京市第三届“十大杰出青年”的评选中,陆昊也榜上有名。有人称他是“国企大旗青年扛”,“陆昊现象”引起大讨论。

制呢厂10年的实践,丰富了陆昊的理论创新之路。他撰写出在经济界引起反响的《“当期效益”与国有企业活与死》。其中有关解决国有企业债务负担的政策建议,最后被国家经贸委和央行采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王继武是陆昊父亲陆鸿生的学生。有一次,王继武在学校里散步时碰到退休的陆鸿生,他表示自己经常去北京照料儿子 陆昊,陆昊平时太忙了,顾不上照顾自己。“陆昊每天要从早晨忙到晚上很晚,晚上的工作量几乎和白天一样大。”王继武说。陆昊的老朋友也介绍,陆昊做事情特 别投入,有时候约他,晚上9点或者10点以后才能见到。

中关村一搏名声大噪

就任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主任后,陆昊又把一套先进理念注入中国智力资源最集中、最具活力的“中国硅谷”。他在中关村领导了一系列创新活动:国 内第一家有限合伙的投资机构,国内第一家不核定竞争范围的企业,国内第一家无形资产占注册资本金比例百分之百的企业,国内第一家外商与自然人合资的合资企 业。陆昊曾说过,理想中的中关村应努力探索高新技术成果实现产业化的全部过程,应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创新基地。

北京市人大代表也难忘这个思维敏锐又稳重得体的年轻人,据说,在副市长候选名单酝酿中,代表们对陆昊的一致看法是:理论与实践最佳结合者。

链接 陆昊,1967年6月出生,上海人,经济学硕士,北京大学毕业。曾任北京制呢厂厂长、党委副书记,北京纺织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常委、董事、副总 经理,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副主任、主任、党组书记,北京市海淀区委副书记,北京市副市长、市政府党组成员、北京市委工业工委书记、北京市经济委员会主 任,负责商务、工业、外事(港澳)方面工作。2008年5月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

责任编辑:杨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