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意识不断提升

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意识不断提升

1949年新中国成立,党成为全国唯一的执政党,党的任务由此前的武装斗争、夺取政权,转变为建设新国家。对于执政党地位、任务变化带来的新要求,党是有一定思想准备的。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提出了夺取全国胜利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刘少奇对马列学院学员的谈话,引用历史典故说明创业与守成的关系,都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对党的执政任务的最早的而又是正确的思考。

正是因为党在执政意识上的变化适应了新要求,才使得党面对战争废墟和混乱局势,很快稳定了秩序,恢复了经济,使得新中国在各个方面出现了蓬勃向上、迅速发展的大好局面。但是,对执政党任务的初步认识并不表明全党牢固地树立了科学的执政意识,更不意味着党自觉完成了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角色转变。一方面,长达28年的革命战争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党在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以及一系列具体做法上的传统和惯性,难以在短期内改变和放弃;另一方面,树欲静而风不止,面对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及这种变化对新生政权的影响,党缺乏思想准备和正确判断,对如何完成执政这个崭新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缺乏经验,只能求助于经典著作和以往的经验,这不能不使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型充满了艰难和曲折。

在这样的背景下,从1957年反右运动扩大化开始,党的执政意识逐渐淡化和扭曲,而简单化、绝对化的革命、斗争意识日益浓厚。在1958年,虽然强调经济建设,但是用群众运动的方法去搞大跃进,仍然是执政意识不科学的表现。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党的发展经济、治理国家的意识几乎完全被通过阶级斗争巩固政权所取代,结果在政治路线上出现重大失误。这样一来,党从革命到执政的角色转型被推迟了差不多20年,党和人民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工作重点从阶级斗争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可以说真正实现了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尽管前进的道路仍不平坦,但党自觉坚持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以此为基础,党的执政意识不断强化,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提高综合国力始终被作为执政的首要任务,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巨大成就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取得的。可以说,没有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转型的实现,就不会有中国今天这么巨大的变化。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使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意识不断提升,内涵日益丰富。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