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央行加息决策上,CPI是重要的参考指标,但是CPI指标本身也难以全面反映中国通胀状况,这两方面情况我们都要看到。如果一季度CPI为2.5%左右的话,中国指标性利率进入负利率区间,加息的必要条件已经成立。
从经济学理论上讲,较早加息对于管理通胀预期是必要举措,但是中央对于加息时间点的考虑可能会更加综合,包括对汇率、贷款控制、利率市场化等一揽子政策的总体分析和考虑。
彭程:西南旱灾对当地居民和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全国耕地3.4%受到影响。但我们预计这对全国整体食品价格水平、CPI等影响有限。具体来看,谷物类价格应当不会出现大幅上升,糖类价格已经出现上扬,油菜籽油价格也将追随上扬,尽管市场价格对旱灾已有所反应,但未来天然橡胶、茶等价格也将会受到影响。当前旱灾影响的风险在于,旱灾是否会持续到夏耕季节,如果旱灾并不会持将续太久,那么大米等在五月之后可继续耕种。近期云南、贵州等地出现降水,如果这个趋势能延续,对缓解旱情有极大帮助。
中国政府可能会采取逐步紧缩的措施来应对通胀。尽管当前房产价格大幅上涨,但是房地产开发商对于其投资已持谨慎态度,这将有助于避免今年房地产开发商融资瓶颈的出现,同时即便在政策紧缩时期也有助于能对房价形成支撑。此外,工资价格上涨压力更有可能是一个价格现象,而非劳动力短缺现象,最终在通胀压力推动下,全国工资增长将有可能超越名义GDP增速。在此背景下,通胀预期已接近2007年水平,通胀预期下降将变得非常困难。
我们认为,通胀压力上升值得政策制定者关注,预计今明两年CPI水平可能在4%-5%之间,同时预计明年年底存贷款利率将达到4.5%和7.5%。但是,提升利率可能要等到通胀压力进一步显现以及其他控制流动性的措施更加紧缩之后。未来可能会进一步提升存款准备金率。今年春节以来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信贷额度控制等都已加强,但今年新增信贷目标为7.5万亿元已经能够提供足够的流动性。我们预计,在CPI超过4%、实际存款利率为负的情况下,今年三季度利率水平会被提升。
防泡沫,激辩调控政策策略
上海证券报:随着中国经济逐步复苏、通胀压力加剧等,有观点认为中国政策仍需进一步收紧。您认为2010年中国财政政策的着力点应该是什么?
鲍泰利:纵观过去30年中国经济发展历史,存在诸多小周期,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因是投资,而非出口。如果没有主要的通胀因素,单纯从投资与GDP比例来判断,大致可推测中国经济周期性变化发生的时间。中国政府的行政工具较多,中国政府若认为经济过热,可以通过对投资比例进行控制等方式来调整。
正如大家所看到的,2009年中国刺激计划非常成功,如果说要挑瑕疵的话,我想就是中国的信贷增速过快。
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最佳策略是什么?我建议,“紧货币、宽财政”,执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和宽松的财政政策。因为中国有能力承受较大的财政赤字,去年中国财政赤字目标是3%,但实际上只达到2%多一点,中国可以更多依赖财政赤字来推动经济的良性发展。
如果我们采取紧缩货币政策、而宽财政政策的方式,在财政方面增加的赤字不会导致中国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增加过多,相反增加的开支可能会用社会事业方面,比如养老金、教育、住房等,这些都是关系民生,需要加大投入的领域。此外,增加消费补贴的政策也可以继续推进一段时间。
此外,中国内需依赖程度在加大,虽然中国去年消费增速很快,但是在GDP构成比例中反而下降了。中国要提升内需占比,在中国经济再平衡过程中,消费增速要快于GDP增速,2009年已经出现了这样苗头,如果这种势头持续下去,中国就能朝着经济再平衡目标前进。
我们需要大力推广服务业,而非制造业。长远来看,提供最多就业机会是服务业。
程漫江:2009年中国采取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当年的财政政策比之前几年明显特征在于,从之前一直财政盈余的状态一下子转变成为财政赤字状态。这也是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财政政策最为宽松的一年。但是这样宽松的财政政策不能长期持续。2010年财政赤字占GDP比重仍维持在3%左右水平,但许多支出项目出现大幅回落。
总体而言,虽然赤字规模仍维持在3%左右,但是2009年赤字主要由于支付大幅增长造成,2010年赤字规模很大程度上由于收入幅度放缓导致。在很大程度上,2010年财政政策应为中性偏宽松的情况。
彭程:通过自2008年底积极扩张信贷、刺激计划等措施,中国经济避免了出现衰退的危险。而近期提升的存款准备金率和一些控制信贷的举措并未对信贷增长产生极大的抑制作用。我们认为为了防止实体经济中过热现象,未来提升利率和人民币升值是非常有必要的。此外,为防止土地价格、房产价格、以及股市等泡沫,政府也需要继续出台一些宏观调控措施。
尽管我们目前看上去仍处于房地产等资产价格泡沫的早期、甚至还有可能处于股市复苏的初期,然而,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将可能会经历从住宅房地产市场泡沫、逐步蔓延至商业房地产市场泡沫、最后到股市泡沫的一个过程。我们预计,大泡沫可能会在一、两年之后形成,而泡沫破灭可能至少需要三年时间。
决策者不愿意过度紧缩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足够的流动性被认为是提升投资增长、且确保实际GDP增速在8%以上的必要条件,这同时也能够提供足够的就业率和社会稳定。此外,进一步刺激资本投资,或者维持其现有水平,将需要更多流动性支持和大量资本投入。
对于我们所预测的“资产价格上涨、泡沫和破灭”中任何一个阶段,决策者的干预措施都可能打断或对其进程形成影响。如果决策者的干预措施比较晚出现或力度不够,恐怕就难以阻止土地、房产、以及股市转入价格泡沫、以及紧随其后的破灭阶段。短期内中国资产价格泡沫的破灭会对中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同时对中国主要贸易伙伴产生溢出效应。然而,中国也需要在此过程中寻求其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