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边外交如何大有可为?

中国周边外交如何大有可为?

【编者按】

2011年年底,菲律宾新装备的“德尔毕拉尔”号巡逻舰,开往南海争议海域炫耀武力。刚刚跨入2012年,菲律宾外交部向中国抗议,指责有三艘中国船只在南海巡航,并威胁将把南海争端提交联合国。

显然,2012年的中国周边形势依然复杂,周边地区也有不少潜在热点,甚至不排除有个别国家兴风作浪,有意无意将矛头引向中国。

1月8日,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刘振民表示,2012年将是中国周边外交大有可为的一年。这番话显示了中国外交的底气与自信。相信经历了2011年错综复杂的局面后,中国的周边外交理念运用将越来越娴熟,方式手段越来越灵活。

那么,在新的一年里,中国的周边外交在哪些方面能够大有可为?能够采取怎么样的策略方法?本报就此采访了一些海外人士提出建议。

凤凰卫视主持人邱震海:

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要与周边国家搞好关系,关键是“度”要把握好。

中国跟南海周边国家的领土主权争议,在2011年11月份召开的东盟峰会上被美国和日本炒作成为“南海航行自由权”的问题,现在甚至连欧洲都介入了。从这个过程中,南海问题成了中国与周边许多其他国家的问题。另外,美国在亚太已经开始了全面围堵中国的部署了。美国的围堵、中日关系、朝鲜半岛等问题使得中国周边相对比较紧张。

周边局势发生变化有一个大背景——中国崛起。中国这么一个庞然大物的崛起,给周边的一些国家造成冲击和负担,是难免的。就像一个人,鹤立鸡群的话,自然会遭到周围的人的嫉妒。在这种情况下,本来一些很正常的冲突,比如说双方渔民的冲突,就会被赋予一种政治上的色彩。究竟是“大事化了”,还是“小题大做”,就在于“一念之间”,这个“一念之间”背后起作用的就是战略环境。

这个背景有客观和主观两个因素。客观因素我们不要自己揽上身,就好像一个人的能力强了,遭到周围人的嫉妒,不是你能力强的错。但如果你能力强,却没有跟别人搞好关系,这里面就有主观因素了。再比如说,美女长得漂亮,受到男人的追求、其他女人的嫉妒,不是美女自身的问题;但如果美女自傲于天下,与人不和,那就是美女自己的问题了。同理,对于一个正在遭人嫉妒的国家来说,尤其要注意与别的国家搞好关系。

主观上我们可以反思的地方有两点:策略和心态。策略的背后是战略,战略的背后是心态。在策略方面,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可以稍稍忍让一下周边的国家。当然,忍让不能被解读为投降主义,忍让不是软弱的代名词,过度忍让会让人觉得你是老实可欺,这个“度”要把握好。

在心态上,我们国家过去积弱贫穷过多,时间过长,悲情过深,整个文化和文明的心态不够开放,使得国内目前的民族主义情绪比较强。中国现在钱有了,也带来了一些力量的上升和势力的蔓延,这个时候尤其要注意“风范”。国际关系和人际关系一样,“度”要靠自我修养的历练,来自自我的文化、情操、悟性和情怀。大国的心态有一个历练的过程。我们会觉得一个人儒雅而不懦弱,坚强而不蛮横,坚定而不鲁莽。一个国家,国民也应该给人这种印象。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