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魅力这种东西远比人们想象的更难识别,政治学者曾经尝试创立一套魅力尺度,用于预测投票结果或总统支持度,但至今仍未取得成果。肯尼迪通常被认为是最有魅力的美国总统,他虽然胜选,但赢得的民众选票却少于对手尼克松。

图说:美国前总统肯尼迪。
中国和俄罗斯今年都将进行领导权交接,而美国和法国也将举行总统选举。后者是否会带来领导人变更较难预料。法国总统萨科齐将面临艰难的争取连任选战,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是如此。
在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媒体告诉我们:奥巴马之所以获胜是因为有“魅力”——一种可以让人迷恋、效忠的特殊能力。果真如此的话,为什么仅隔四年之后,他再度当选的胜算就大大降低?
一个领导人会丧失自身的魅力吗?他们的魅力源自其个人、追随者或是时势?学界研究的结论是:三种因素兼而有之。
事实证明,魅力这种东西远比人们想象的更难识别。近期有调查发现,到底什么样的领导人才算有魅力,人们所知无几。
美国政治顾问迪克.莫里斯根据个人经验提出:“魅力是一种最难以捕捉的政治特性,因为它并不存在于现实中;只有当一位参选人卖力竞选,并提出很好的议题时,我们才会觉得他有魅力。”
类似地,财经媒体也曾用“有魅力”来形容很多CEO。但一旦他们企业的利润下跌,这个标签就会被揭下来。
政治学者曾经尝试创立一套魅力尺度,用于预测投票结果或总统支持度,但至今仍未取得成果。
纵观历届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通常被认为最有魅力,但这一点显然并非所有人都认同,因为他虽然胜选,赢得的民众选票却少于对手尼克松,他任内的支持度也时高时低。
肯尼迪的继任者林登.约翰逊哀叹自己缺少魅力。他与公众的关系确实反映了这一点,然而在人脉方面,约翰逊却很有吸引力——甚至堪称无法抗拒。
一项针对总统言辞的详尽研究也证明,即便是像富兰克林.罗斯福或罗纳德.里根这样的演说名家,都无法仅凭个人魅力来推行其政策计划。
如果有事件发生在先,魅力就会更容易判定。从这个意义上看,它其实是个自我循环的概念。中国古代有“受命于天”的理念:帝王得以统治,据说是因为奉上天之旨意;他们被推翻,也是因为天意如此。但没人能预测到这种情况会何时发生。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