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和午:中国经济减速

陈和午:中国经济减速

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2011年中国经济遭遇内忧外患,在外部欧美经济持续低迷和内部经济结构转型调整中,中国经济增长换挡减速,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尽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不过并未出现高台跳水一幕,总体来看依然是领跑全球。

经济轻踩刹车

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GDP增长9.2%,明显高于“十二五”期间GDP增速定调7.5%的目标。当然全年GDP呈逐季回落的态势,由于中国经济的减速,四季度外汇占款开始逐月减少,12月更是剧降千亿,海外热钱流出加速。尽管中国经济减速是定局,但并不那么悲观。经历了11月跌破荣枯线之后,1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重新站上了扩张与收缩的临界点50%,为50.3%,显示经济下滑之中仍有暖意。全国企业景气调查结果也显示,四季度企业景气指数持续位于景气区间。

投资主动减速明显。步入后4万亿时代,2011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名义增速为23.9%,实际增速16.1%,其中12月投资增速延续了前11个月的回落态势,并达年内低点。投资的明显回落与房地产、铁路等的投资乏力有着密切关系。在楼市调控的主因下,全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实际增长20%,增速同比回落了5.3个百分点。而且,截至去年12月,房地产投资的增速已经连续6个月出现下滑,并逐步接近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两者的差距仅为4%左右。而在2010年,两者差距为12.76%。倘若不是保障性住房投资的支撑,房地产投资下滑将会更加严重。

同时,铁路投资规模明显压缩。根据铁道部年初的公告,2011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总规模为8500亿元,但随着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贪污东窗事发和7•23铁路撞车事故的发生,铁路投资政策风向改变,铁道部一度陷入资金紧张局面,直至获得国家财政一笔超过2000亿元的融资支持后才有所缓和,但铁路投资的速度大大放缓。中华铁道网8月份对23个铁路建设公司进行的调查显示,去年铁路工程建设仅有三成正常施工,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透露的情况则更为严峻,正常施工的仅占10%,约九成项目都已停工,或缓建,全国范围内停工的铁路项目里程,在1万公里以上。

“限”字当头之下消费增长明升实降。与2010年不同的是,2011年家电、汽车等刺激消费政策陆续退场。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为了调控楼市和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不少城市纷纷出台了限购房、限购车的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房市和车市的消费。数据显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速为17.1%,基本维持常态,但若考虑到通胀因素,消费增长实际上是被侵蚀的,实际增长为11.6%。而商品房和汽车的消费量下降明显,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增长12.1%,比上年回落6.8个百分点;国内汽车销量同比增长只有2.45%,增速为13年来最低。

尽管2012年商务部大消费刺激政策呼之欲出,“节能环保,新消费模式”或将成为下一轮消费刺激的关键词,但经济增长蛋糕分配失衡下,居民收入增速跑不赢GDP、跑不赢财政收入、跑不赢国企利润的怪圈,始终是中国消费难以有效扩大的根源,短期的刺激消费政策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况且,通胀阴霾并未完全散去。2011年全国CPI同比上涨5.4%,远超年初4%的预期目标。控通胀是去年中国宏观调控中的首要任务,货币政策“三率”(汇率、利率、存款准备金率)齐升。在30年来数量紧缩力度最严厉的利剑之下,CPI终于从7月份最高位的6.5%开始缓慢下行,至12月降为4.1%,创15个月新低,也是连续5个月回落;而PPI也持续下降。但在“春节行情”和冬季天气的作用下,农产品价格再次进入上涨通道,近期蔬菜、肉类、水产品、粮油产品的价格涨速明显加快,多个蔬菜品种较11月下旬价格涨幅超过五成,这对通胀又形成一定压力。

在2012年国内外经济形势更加错综复杂的局面下,通胀问题依然是一道挥之不去的坎,此CPI涨幅能否hold住将是横亘在中国经济面前的黑天鹅事件。实际上,作为中国经济宏观调控重量级部委的发改委和央行,近期先后发出了“对通胀不能掉以轻心”和“对于抑制物价上涨过快还不能放松”的政策信号。

外贸方面喜忧参半。喜的是,在外部经济低迷和人民币升值强劲的情势下,2011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刷新年度历史纪录,对新兴市场国家贸易增长强劲。其中,全年出口18986亿美元,增长20.3%。而民营企业出口显著增加,前11个月全国民营企业出口总额超过5700亿美元,同比增长30%以上,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3。在“扩大进口”的政策引导下,全年进口17434.6亿美元,增长24.9%,高出同期出口增速4.6个百分点。

忧的是,中国出口已进入减速通道,2011年12月中国出口1747.2亿美元,增长13.4%,延续过去5个月的下滑趋势,作为出口风向标的广交会上达成的订单情况也不甚理想,今年上半年的出口形势将面临极大压力,国家发改委初步确定今年外贸进出口增长预期目标仅为10%;进口在12月十分意外的出现大幅下滑,增速只有11.8%,而进口增速在11月份还维持着22.1%,今年进口能否继续维持两位数增长将存疑。作为全球第二大进口国和不少大宗商品的最大进口国,中国需求减速一方面意味着国内经济下滑的态势,另一方面可能也将加剧全球经济降温。

本文关键词: 经济 陈和午 减速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