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卡扎菲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其自我背叛的思想根源
卡扎菲之所以自我背叛,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更没有坚定地去实现理想,而是背叛了自己曾经拥有的理想信念。卡扎菲所追求的“全民民主”、“公正和谐”的“伊斯兰社会主义”也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最多只能说是带有一定社会主义因素的资本主义社会。所谓的理想信念只不过是他的政治工具,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可以随意改变甚至背叛。
信仰曾是卡扎菲的优势,曾是他猎猎招展的精神旗帜,而如今正是信仰的丧失使他走向灭亡。当年的卡扎菲确实是一个年轻的理想主义者,1973年提出“世界第三理论”,从1976年至1979年先后发表3本阐述这一理论的《绿皮书》,宣称利比亚实行的制度是“新型社会主义”。他领导“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伊德里斯王朝旧政权,是为了“自由、社会主义和统一”,并建立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把“后殖民主义”时期的利比亚带入一个新时代;他执政之初,也确实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个例子就是他一直没把自己的父亲从贫民窟接出来,而是希望当人民都摆脱贫民窟后再让家人“脱贫”;他还关心民众疾苦,喜欢冒充平民去看病或突访某个政府机关,通过“微服私访”对懒政、怠政等弊端深入了解;他很崇拜毛泽东,在大会上讲话时经常冒出几句毛主席语录;他的思想包括伊斯兰教的指导原则、平均主义的建国原则和泛阿拉伯、泛伊斯兰的对外政策等方面的内容;他大力宣扬“世界第三理论”,宣布要建立一个既不是资本主义也不是共产主义、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伊斯兰社会主义”国家;他反对一切剥削和雇佣劳动,提倡人人平等、妇女解放,认为“议会是虚假的民主”,提倡“没有人民大会就没有民主”。但事实证明,他根本没有为理想努力奋斗,更没有为之献身的坚定信念,理想信念只是他手中的一张牌。当他完全倒向西方之后,人们对他的一切言行都不再相信,看到的只是一个失去了理想信念的政客,一个言行不一、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二、卡扎菲的自我背叛有何严重后果?
1、卡扎菲背弃了自己曾大力宣扬的理想信念导致众叛亲离
曾担任外交官的英国人彼得·韦克菲尔德回忆1969年9月1日政变发生后见到卡扎菲的情景时说,他当时一袭军服,显得“非常精明干练”,对那时年轻、英武、雄心勃勃的卡扎菲来说,利比亚的一切尽在掌握。当时的卡扎菲深受埃及前总统纳赛尔民族英雄观和阿拉伯传统历史观的影响,可以说是一个激进的理想主义者。他坚信阿拉伯民族需要英雄来领导,他将成功把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的纳赛尔当成自己的精神导师,并认为自己就是阿拉伯世界正在找寻的一位英雄,而作为英雄要扮演的角色,就是实现阿拉伯世界的统一,形成能对抗一切侵略的一种区域性力量。自夺取政权后,卡扎菲一直带领着利比亚走这样一条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道路,并始终未放弃“统一阿拉伯国家”的理想和实践,希望在阿拉伯世界建立一个区域性的统一政府,构建区域性集体安全体系,并最终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当时的利比亚逐渐成为非洲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一度成为一些非洲、阿拉伯国家学习的榜样。
虽然在反对卡扎菲的人眼中,他被看成是“狂人”和“疯子”,但在卡扎菲执政早期,理想主义的激情为他赢得了众多的拥戴者,尤其是他所传达的阿拉伯民族主义思想,再加上他在利比亚实行免费教育、免费医疗等措施,使他成为了拥护者眼中的“民族英雄”和“革命领袖”,这就使得卡扎菲有资本对抗西方几十年,即使公开与美国叫板,西方也拿他没有办法。而从坚决与西方国家对抗变为完全倒向西方的巨大转变,让那些曾经信服甚至崇拜卡扎菲的民众认为他背叛了自己的理想信念,不仅不再信服、支持他,甚至鄙视、背叛他。尤其是卡扎菲完全倒向西方后,他开始不断道歉、不断“承认错误”,这等于否定了自己多年的奋斗和追求,也否定了利比亚,把他的人民推向无所适从的地步。尤其是他向美国作全盘退让,为洛克比空难事件支付27亿美元天文数字的巨额赔款,让利比亚既承担搞恐怖主义的罪名又蒙受巨大经济损失,使利比亚全国上下产生很大的屈辱感,利比亚各阶层对卡扎菲政权的失望与不满情绪明显升高。同时,利比亚不允许政党存在,卡扎菲没有高举起理想信念的大旗去组建一个有强大战斗力的执政党,导致下面的组织没有严格纪律,更没有远大理想,自然也就没有战斗力。
2、 卡扎菲政治投机使其失去了不少曾帮助他的友好国家
赛义夫·伊斯兰不仅说服卡扎菲完全倒向西方国家,而且在其政治投机思想影响下,卡扎菲不断失信甚至欺骗、背叛那些曾真诚帮助他的国家,失去了这些国家对他的信任,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利比亚和俄罗斯、中国关系的变化。利比亚曾经和苏联关系非常好,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都和苏联以及后来的俄罗斯有密切合作。但在卡扎菲完全倒向西方之后,不仅转向大力购买西方国家的武器,让俄国的武器失去不少订单,而且在经济领域也把原来属于俄罗斯利益中的很大一部分送给了西方国家,自然让俄罗斯很不满意,两国之间因此产生了矛盾。卡扎菲曾经很重视和我国的关系,并对我国较为友好。他公开表示:“我们是中国的好朋友,我们同属于一个阵营——第三世界。”但在完全倒向西方国家后,卡扎菲对我国的态度竟从原来的比较友好转向利用中国甚至无视、出卖中国的利益。他曾多次攻击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还将我国排除在投资利比亚油气资源的行列之外。更令我国政府无法容忍的是,卡扎菲竟听从赛义夫·伊斯兰的建议,让陈水扁2006年5月10日过境利比亚并给予很高规格的热情款待,甚至与陈水扁商谈互设“代表处”。随后,卡扎菲又试图阻止多位非洲国家领导人出席2006年11月在北京举办的中非论坛首脑峰会,但未获成功。非洲49个与我国建交的国家中48个国家的总统或总理到访北京,但利比亚只派出了一名副外长。2011年2月,当利比亚面临西方多国武力威胁时,卡扎菲又向我国示好,配合我国政府撤离在利人员,表示将把西方在利比亚的石油利益转给中国、俄罗斯和印度。3月,卡扎菲又邀请俄罗斯、中国和印度的公司投资利比亚石油业,但我国政府没有上当。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