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维系叙利亚僵局?(2)

谁在维系叙利亚僵局?(2)

西方国家“立场摇摆”?

西方国家针对解决叙利亚问题的预案一再变更,以及西方各国外交界内部众说纷纭,这些立场摇摆的迹象,在很大程度上是当前安理会僵局迟迟无法出现质变的结果,而非原因。

自法国于去年11月底提出在叙利亚北部建立“人道走廊”无果而终后,英法等国与阿盟于今年早些时候再次提议在叙利亚西北地区建立“平民安全区”,但这一提议同样被当前的安理会僵局撂在桌面上。英国“亨利•杰克逊学会”方面以麦克•维斯(Michael Weiss)为代表的高级顾问团近期亦广泛提议仿效朝鲜战争时的前例,依靠在联合国大会取得超过2/3的赞成票,而绕开安理会建立“平民安全区”,等等。

上述种种“外交创新”在某种意义上是西方外交系统的一种无奈,是北约于去年对利比亚禁飞区操作过度,而导致的当前安理会僵局的间接结果。换句话说,包括美、英、法在内的与叙利亚危机有关的各国各方,目前面对的都还是同样的字眼:“失败”。截至目前,这还是一场没有赢家的博弈。

虽然当前的僵局令卷入事态的各国各方决策层无不愁容满面,虽然阿萨德政权在变化莫测的大国博弈的夹缝中,暂时利用阿盟观察团,再次成功在安理会五强中保证了僵局的持续,但天平仍然在一点点地向不利于阿萨德的方向倾斜。截至本文撰稿时,自由叙利亚军正在首都大马士革周边地区一再发起攻势;阿盟的耐心也像沙漏一般慢慢耗尽;而伴随着国际社会反阿萨德声浪的再次上扬,英美各国在安理会的道义优势也会逐渐高涨。

公元1187年,穆斯林传奇领袖萨拉丁率领3万大军从大马士革起程,包围了西方文明在中东的势力存在——耶路撒冷王国,西方十字军主力全军覆没,国王吕西尼昂被俘;耶路撒冷仅存的守城领军伊伯林在仅有74名骑士和少数民兵的窘境下,鏖战13个昼夜,最终与穆斯林大军形成僵局。耶路撒冷虽然最终失守,但伊柏林却逼迫萨拉丁做出妥协,放弃屠城,而城内基督徒大多得以幸存。

8个多世纪之后,换作西方文明威胁兵临大马士革城下,而这一次力图制造僵局的,则是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双方实力的悬殊在本质上决定了,就像8个世纪前的局势一样,当前的叙利亚僵局不会永远持续下去,而中国作为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已被不可避免地置于事件的最前线。在什么时候督促阿萨德政权向其它有关国家及势力提出条件,提出什么样的条件,和提出的方式方法,都需要进行慎重的揣摩。历史没有第二次机会,1187年十字军在耶路撒冷一战失利,从此至今的825个春秋里,西方基督教政权再也没能在耶路撒冷重建。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