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加拿大的全民健保体系至少能避免大风大浪。但是在美国的周德至就没那么幸运了。不但医疗保险没买成,连续找了9个月工作,是高不成来低不就,他非常焦虑。这种焦虑情绪不难理解,因为美国人的积蓄通常都少得可怜(周德志在美国这么多年,早就成了大半个美国人),失业保障期限也非常有限,失业前公司每个月为员工购买的健康保险,一般大公司每个月为员工购买的保险(员工自付几十到百美元不等),失业后原先的保险最多延用3个月(此时公司支付的部分也必须自己负担),之后就什么保险都没有了,不像在加拿大生了大病有政府担保,在美国没有医疗保险生了病,一下子就从中产阶级变为穷人。也就像中国人常说的,“一夜回到旧社会。”
事实也的确如此,像周德至那样的不幸失业者并不是少数,接近两位数的失业率,使奥巴马政府感到了压力。但是出于政治目的而非经济目的制定的政策,对改善失业率是极其有限的。如QE1和QE2的刺激经济政策,只解救了华尔街,资金远未流入企业,是企业不敢雇用新人(当然还另有其他原因)的主要原因之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美国薄弱的社会保障体系,与其他工业国相比,美国民众对经济下挫的忍耐度更低,其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失业金的水平相差甚远。比如一项综合研究表明,在1989年到1994年之间,美国的失业金不仅低于欧洲大陆各国(美国为失业前薪资的50%,德国是63%,法国为57%)。而且美国只提供6个月失业金,法国是3年,德国是无限期一直可以拿。1994年之后,德国进行了社保体系改革,将失业金的持续时间缩短为一年半,但上调了工资替代率,而美国则一如既往,无丝毫改变。尽管美国失业保险的覆盖率达到90%,但只有40%的失业者在面临失业时,能领到失业保险金(因为有些人可能工作年限不足,有些人由于自动离职,有些人因为卷入了劳务纠纷,但也有幸运之人或许还在申请失业金呢,就已经找到工作了)。
由于美国不像欧洲大陆和加拿大等国,有全民医疗体系,以及廉价的私人医疗保险,美国的失业者一旦丢了工作,心情当然就更加焦虑。即便个别人有经济能力支付巨额保险费,私营保险公司也未必同意让你投保。因此,当经济危机降临时,美国政府会力图保留现有的工作岗位。
比如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初,美国政府联合加拿大政府为汽车制造商提供了天量的资金,目的就是为挽救几百万工人的就业岗位,不能让汽车行业崩溃。在美国和加拿大,通用汽车和克莱斯勒获得资金的前提条件,是必须重整公司的结构,该裁员的岗位毫不留情。结果汽车公司避免了倒闭的命运,规模却缩小了许多。而法国在相同的情景之下,却是在政府的贷款期限之内,不得关闭工厂和不得裁员。
相比而言,北美和欧洲大陆的社保体系和经济体制有所差异,北美(特别是美国)注重经济衰退时,迅速进行企业结构调整(在关闭企业的同时,也会创立许多新公司)。而领取失业金的时间短和不健全的医保体系,是希望能激发人们的斗志,或迫使失业者积极地去寻求新的工作。
而前两天美国官方公布了一个“好消息”,全国11月的失业率为8.6%,与10月相比下降了0.4%(即所谓的“失业型复苏”)。而这个8.6%的数据是来自美国政府每月例行的失业抽样调查,惯称U-3失业率。但事实上U-3失业率的准确性非常低,像周德志这种情况甚至已经不计入在内了。而据shadowstats.com的分析(全称ShadowGovernmentStatistics,简称SGS),目前美国真实的失业率其实是22.6%,接近U-3的三倍。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