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我们调研都难”
形成这份提案并不容易。在这份为小微企业鼓与呼的提案背后,是小微企业利润增长困难、被上游垄断暴利企业挤压的现实。
作为工商联界别的主要调研成员,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工商联主席梁静对此深有体会。今年2月中旬以来,梁静带队在河南省境内多地进行小型微型民营企业生存现状调研。
小微民企在河南省的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是具典型意义的。
根据2011年更新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制造业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下的为小型企业,而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按照这一标准,河南省境内的35万家私营企业中,有超过九成都是小微型企业。河南省超过六成的地区生产总值来自这些企业,这些企业还解决了过去一年85%的新增就业。民营企业在经济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在中国东部的经济发达地区则更为明显。
然而,这些靠数万元起家、缓慢滚动式发展的家庭式企业所背负的负担却让人难以想象。当梁静带队来到河南漯河某县界内时,该县县委书记甚至直截了当地阻拦梁静一行的走访。这位地方官员告诉她:“县里没有小企业,最小的都是(年营业收入)1亿的!”
不得已,在调研受阻的第二天,梁静带少数人员“暗访”乡镇和乡村里的酱菜厂、丝瓜瓤制品厂。
“一般人难以想象那些可能出口海外的生活用品,是在如此简陋的环境中生产出来的。”梁静补充说,“就连我们都差点看不到真实情况,更何况全国政协的领导了。”
这位地方工商联主席在今年的全国“两会”结束后,仍将继续走访民营企业,有关报告也将陆续形成。然而,半个月的密集走访,已经让梁静对民间企业主的苦衷有了切肤的体会。
梁静发现,在地方的工商、税务、卫生等执法部门的强势管理之下,小微企业往往只能沦为弱势的被“盘剥”一方,在与其供应链对接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面前,这些民营企业则更像是巨无霸脚下的“侏儒”,经常遭遇国有企业拖延货款的情况。
故在“1号提案”中,呼吁行政部门进一步减少、简化行政审批,坚决清理取消不合理罚款和收费的建议,掷地有声。
“民营企业面对的外部条件有阳光、雨露,也有雾霾、沙尘,但更多情况下是雾霾、沙尘。”梁静在3月4日下午的工商联界别小组讨论上发言说。
在当天的同一场小组讨论中,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工商联主席徐冠巨则特意举例说明,浙江民营企业遭遇的发展瓶颈,是面对国有商业银行时的融资请求往往附带若干条件,导致贷款无法进行。
“如今,申请一千万元的贷款,就必须为银行拉来一千万元的新增存款。借一千万,要先存一千万。”徐冠巨在发言时指出。
此时,坐在徐冠巨对面的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产业促进会副会长张龙之表示了惊讶,并向徐冠巨求证,“你说的一千万是怎么回事?”他问。于是,徐冠巨又再一次解释。
全国政协经济界别委员、银监会主席助理阎庆民3月4日在接受包括《中国新闻周刊》等媒体采访时表示,小微企业获取银行信贷支持最大的障碍,在于财务信息体系的不完备。这些民营企业由于低于银行的财务信息征信门槛,因此无法获得贷款和政府的财税政策支持。
同属经济界别的全国政协委员、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希望,民营企业办金融机构的门槛应该降低,从而允许更多的民营资本进入社区和乡村,成立小额信贷银行,这将对现有垄断式金融体制提供重要补充。
国应进,民要进
然而,尽管有国务院对于非公经济持支持态度,现实中民营资本在与巨鳄般的国有资本竞争时,仍处处难如人意。
目前全社会80多个行业,允许外资进入的有62个,允许民间资本进入的只有41个。
2005年出台的“非公经济36条”,允许民营资本进入例如军工、石油、金融等垄断行业,2010年的“新36条”,又明确了交通电信能源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国防科技工业、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领域,允许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投资商贸流通产业,参与发展文化、教育、体育、医疗和社会福利事业,但是这些政策的落实,却并非一纸文件这么简单。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统计,民营资本在各行业中所占比例都仅仅在一成左右。其中,比例最高的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领域,占13.6%,比例最低的分别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领域,以及水利、环境领域,仅占6%左右。而在可能具有系统性风险的金融业中领域,民间资本则仅占9.6%。
全国政协委员、民生银行副董事长张宏伟在3月4日会议期间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推动非公经济发展这么多年来,市场资源的配置和民营企业的地位并没有明显改变,在类似金融在内的领域,民营资本仍在受到挤压,甚至出现倒退。”
“国企不应再与民争富,而应该还富于民了。”张宏伟说。
然而,根据财政部的统计,2010年度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近2万亿元,却只上缴5%的红利,国企红利用于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微乎其微。与此相比,非公经济却承担了全国总税收的一多半,并提供了多达七成的社会产品和公共服务。
据此,在“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吴一坚建议,免征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的那部分税费。
然而,梁静却认为,小微企业其实愿意合法缴纳税款,合理、透明的税制恰好可以激励小企业的管理。小型微型企业更关注的是,作为民营企业,它们的生存空间未来能否扩大。
而处在最后一年任期内的本届政府已经立下“军令状”,今年上半年内,出台非公“新36条”实施细则。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表示,“完善和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打破垄断,放宽准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营造各类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环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