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坑深五米,车辆及行人禁止通行。”即使时隔许久,唐成林依然清晰记得那噩梦般的场景——在位于松花江畔的一家污水处理厂院内,突兀地竖立着一个巨大的警示牌。
警示牌旁,则被人挖出一个大坑。吊车伫立,拉送污泥的卡车进进出出,厚厚的乌黑泥浆散落一地。巨大的泥潭上,污浊的空气夹杂着东北黑土的味道,令人窒息。
“这只是哈尔滨一家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堆放点。”北京中科博联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战略发展总监唐成林说,在沈阳郊县,一个同样巨大的泥潭上面已长满荒草,“为怕人陷进去,四周围上了铁丝网。”
在经历三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后,中国污水处理产业正越来越受困于令人难堪的污泥问题。
据中国水网《2011中国污泥处理处置市场分析报告》显示,截止到2010年底,全国城镇污水处理量有343亿立方米,相当于一个三峡水库总库容。这座“水库”每年吐出的“脱水污泥”则接近2200万吨。“这其中有80%污泥未得到处理。”报告说。
作为污水处理的副产品,污泥既含有氮、磷、钾,同时又包含着重金属、寄生虫卵、病菌,如果处置不当,极易造成二次污染。
“这仅仅是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后的污泥量,全国数千个各类经济或工业开发区的工业废水污泥大多数不在统计之列,其情况同样不容乐观。”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洪臣说。
污泥成灾
从2007年以来,广州市政协委员田小群已是第三次提交污泥处理提案。
田小群关注污泥源于2005年。在一次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的污泥转化项目中,她偶然发现,中国的污泥处置率非常低下,大多处于无序排放。“大量的污泥最终排放到哪里,根本没人跟踪”。
“这些潜在的污染源一旦失控,将对地下水、江河水、农田的环境安全,造成极大威胁,直接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田小群说。
田小群的发现,恰是中国城市正在紧急面对的课题——污泥成灾。
“污泥围城”始于世纪之初。多位业内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经过“十五”“十一五”期间污水处理大发展后,最近几年,污泥处置正变得越来越突出。
这些脏臭的污泥如何处理,一直让水务部门感到头疼。“当时许多城镇污水处理厂,都是找一个地方倾倒。”唐成林说。开始,人们先是相互输送污泥。但很快,大家发现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并不能解决污泥积累问题。“原来还能找到地方,现在连山区都不欢迎了。”
江苏的一家污水处理厂甚至省略了填埋工作,将污泥直接堆在江边,等汛期来临时,让滚滚长江水将其带往下游。在广东深圳,因为污泥无处可去,一些污水处理厂都选择夜间偷排污泥。
广东、浙江、北京、上海、贵州、宁夏、四川、重庆……污泥问题甚至蔓延至最西部的乌鲁木齐。2009年,位于米东区的乌鲁木齐市河东污水处理厂,便因淤泥得不到及时的清理、长期堆放而招致居民投诉。
在北京,怀疑正受到污泥围困的市民一度制作了污泥堆放点地图。地图上,星罗棋布于北京郊区的三十多个污泥填埋点被一一标明经纬度,这些点连接起来,恰如一座污泥长城,围住了京城。
这是从未有过的事,一堆堆污泥让城市陷入恐惧之中。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