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上层精英集团自我意识很模糊
凤凰网历史:由苏共党员构成的官僚群体在苏联解体和苏共覆亡中扮演了什么角色?苏联的官僚阶层拥有大量特权,但他们仍然表现出对自身处境的不满,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房宁:官僚主义的确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也是有诸多争论的问题。人们经常会说苏联有上千万党员,苏共有那么长的历史,为什么苏联的精英阶层在国家面临解体的时候没有去抗争,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我们长期思考的问题。目前在这方面一个非常重要的解释是大卫·科兹教授写的《来自上层的革命》。
凤凰网历史:恩,他认为苏联解体源于上层精英集团的变质。
房宁:你熟悉他的观点?科兹认为苏联上层精英们已经脱离了人民群众,已经蜕变了,通过苏联体制,他们变成了资产者、私有者,通过管理苏联的财产,完成了奥村宏所说的那种“经理革命”,经营权侵占所有权,本来受人民委托的代理人,变成了事实上的主人,而真正的主人由于某种制度上的缺陷,反倒缺位。
一定程度上,科兹的解释可以部分地说明当时苏联上层精英集团的问题。由于苏联的体制,上层集团确实有特权化的问题。但另一方面,我感觉在历史重大关头,这个群体的自我意识很模糊,角色意识很模糊。
官僚集团在苏联解体时处于麻木状态
说苏联的官僚阶层开始对改革抱着怀疑,后来又积极支持改革,似乎看不出这种变化。尽管科兹讲的有道理,但我感觉苏联的精英集团其实很麻木。在几十年历史中,他们已经听惯了套话,缺乏思考。也许是戈尔巴乔夫改革来得太过匆忙,太过急剧,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苏联行将解体,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严重问题,以至于在这种比较麻木的状态下毫无反应。
也许并非像科兹讲的那样,苏联的精英阶层已经意识到自己变成了苏联社会实际上的主人,只是苏联的宪政制度妨碍了他们名至实归地占有国有资产。苏联解体后出现极少数的寡头,但这些寡头并不是原来官僚集团里的人,是各种莫名其妙的人。现在看来,苏联官僚集团更像是由于僵化而没有出来阻止这场变化,不见得是由于利益上的考量或意识形态上出现了转向。在这个问题上,我更倾向于偶然性。
从戈尔巴乔夫1986年上台,到苏联解体不过是5、6年时间,苏联是在地方分离主义、民族分离主义,包括选举(他们并不知道选举的厉害)的冲击下解体。实际上我认为苏联官僚集团是在麻木和猝不及防中,被历史甩到了一边,不见得是由于他们的蜕变导致了革命,上层精英集团的无所作为,他们实际上成了历史巨变的旁观者,这的确在历史上很少出现,是令人费解的。也许这个解释更接近于实际,当然我并不排除有人是明白的,有人已经蜕变了,变成了资产者,苏联解体对他们有好处,但不能认为多数干部是这么想的。很难设想最后苏联最高的统治集团出来进行政变,(编者按:指由亚纳耶夫等苏联高层发动的“8·19”政变)试图阻止戈尔巴乔夫。如果苏联上层已经蜕变了,他们为什么要在最后出来阻止这场变革呢?如果变革已经完全符合了他们本人和集团的利益,他们的政变则是无法解释的。
苏联精英集团被意外冷冻了,原因是改革来的猝不及防,他们没有经验,他们不知道一旦开放选举会是什么样。连叶利钦恐怕也不知道,而一旦选上他就明白了。在一个没有竞选的国家里,忽然被选出来的人拥有很大的权力,尽管他没有一兵一卒,但他简直就是上帝。
中国1989年的情况似乎可以印证一些东西。89年的时候,许多中共干部也不明白,北京很多部委的干部居然也跟着上街了,那些部委的干部难道已经是资产阶级了,难道他们是“经理革命”的受益者吗?不见得。由此推断,我认为就是糊涂,集体无意识,集体麻木,多可笑。
一个群体站在自己利益的对立面,来促进这个事,把自己往悬崖底下推。苏联官僚集团在整个大楼倒下的时候,跑都没跑,麻木地站在那里。
以叶利钦为代表的地方势力是最大受益者
凤凰网历史:苏联解体中民族矛盾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各个加盟共和国所代表的地方势力与中央政府之间是怎样的关系,这种关系对苏联最终走向解体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房宁: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我认为多数人都是不明白的。除了西方以外,在苏联内部有两批人是最明白的,而且他们才是最大的受益者,并不是像科兹讲的是新生的资产阶级,谁呢?他们有两个代表,一个是纳扎尔巴耶夫,另一个就是叶利钦。戈尔巴乔夫推动改革的时候,用那些极其漂亮的民主、自由、公开性的词藻,把苏联人民、苏联的党政干部迷惑得头晕目眩,其实有两批人最清楚这个事情的结果,他们利用了这个形势,成为历史最终的驾驭者和受益者。这些人就是地方上的领导,包括叶利钦,他也算是地方领导,只不过他的地盘大而已。苏联官僚集团中的地方首长最明白这个(苏联解体)的价值,苏联恰恰是被三个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搞解体的。
这些官僚发挥了很大作用,他们知道只要苏共的权威没有了,苏联中央政权的权威没有了,那么这个权威绝对不是被“民主”了,结果绝不会是一人一票,权力属于人民,权力永远不会落到普通人手里,中央不拿地方就拿,这个他们非常懂。20年的历史证明这些人很明白,对这一点当时看不清,现在看得太清楚了。地方大员在静静等待着苏联中央政权的瓦解,从而继承苏联部分的权力,苏联解体以后,权力没有落到别人手里,都落到他们手里了。
可以说是加盟共和国地方势力,也可以说是官僚次精英集团,他们是最明白的。苏联解体实际上是苏联国家政权的一次转移,从原来的苏联中央集团精英手里,转到了各个加盟共和国的手里,所以俄罗斯并没有解体,哈萨克斯坦并没有解体,到今天哈萨克斯坦的领导人还是纳扎尔巴耶夫,他统治了20年,他是最大的受益者,当然还有西方。
苏联解体教训:我们不能迷信改革
凤凰网历史:今天研究苏联剧变与俄罗斯转型有什么意义?苏联改革失败为后来人提供了什么样的教训?
房宁:苏联给我们提供的教训归结起来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苏联解体让我们知道了很多:
第一,我们不能迷信改革,不能迷信制度的变革就能解决一切,不在于制度要不要变革,不在于改革要不要改,而在于怎么改。
第二,改革是充满了风险的,这是最起码的,最大的共识。改革也许会带来好的,也许会带来坏的,我们再不能把改革单纯地作为一个好东西,它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这是很最重要的问题。
改革必须有深刻的理性要循序渐进
苏联改革的弱点是它的浪漫主义,它在不清楚原有体制是如何造成令人不满意的状况下,就想去改变,那是不可能的。改革必须有深刻的理性,改革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改革也要循序渐进,要让改革所带来的生产力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逐渐去消除问题,而不是通过改革直接消除问题。
就像今天的中国,中国今天问题很多,能改吗?官僚主义能改吗?腐败能改吗?现在很多人提出了很多药方,但在中国没有市场,为什么?因为这些药方似乎是在消除弊端,但问题是采用这些药方要有条件。我们与其去提出很多消除病症的药方,不如去创造能够采取药方的条件。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很多改革措施是不能采取的。现在我们对改革的认识清醒多了。尽管原有的相对集中的体制会带来一些问题,但如果在目前情况下取消这样的体制,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中国在苏联解体以后,中国强化了社会主义,加强了共产党领导的体制,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当然也有其他的改革),所以中国才有这20年的机遇期,20年的充分发展,中国与原苏联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谁是谁非,哪个对哪个错,现在看得很清楚了,事实证明苏联的道路是错误的,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总体是错误的,中国的方向是正确的,中国的改革是正确的,中国应该沿着自己现在的道路继续前进,通过改革不断地调整和修正,但不是推倒重来。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