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走向不明朗 房产商深度纠结(4)

政策走向不明朗 房产商深度纠结(4)

流拍——地方政府的软肋?

“如果你到二三线城市走一圈,也会发现,有的地方政府真的有些着急了。”王诚说,“一些二三线城市,为了吸引开发商拿地,变得比较好说话。地价可以打折,容积率可以修改,付款方式也可以谈。综合算下来,在一些地方,拿地的价格大致相当于2009年底的一半。业内还有人传言说,在一线城市,也有开发商以四折甚至更低的价格拿到了地。”

当然,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的情况还存在很大不同。

王诚说,与二三线城市面对市场颓势的“不知所措”不同,有些一线城市的土地市场低迷,主观上的“捂地”也起了一定作用。

“一方面,政府在土地出让时,附加了条件,就必然要在地价上有所让步;另一方面,2011年以来很多底价出让或是流拍的地块,综合条件都低于2009年时的水平。”王诚说,以2011年12月上海成交的青浦赵巷地块为例,其附加条件就包括该地块不得建造独栋及双拼别墅,地块内需配建5%经适房,面积为7368.6平方米,而且不能异地而建。

“配置经适房是很多开发商不愿意的,因为对楼盘品质和价格都有很大的影响。”除此之外,2011年以来,政府推出的地块在周边配套、交通、环境等方面的条件都不如前,王诚说,原因有两点,“一是好的地块毕竟有限,之前被市场消化了很多;二是地方政府看到现在地价很低,也不大愿意把好地块拿出来。”

王诚说,诸多一线城市2011土地出让金总额下降,也与这些城市推出的地块多位于郊区,位置不佳有关。

实际上,地方政府也不希望地卖得太便宜,这也是他们放松调控的另一考量。

一个典型的例子,2012年2月,上海土地市场迎来了2011年的“崇明地王”。

2月28日,崇明城桥商品房基地1、2号地块挂牌出让,出让面积为155318.5平方米,起始出让价为5.3585亿元。

一年前的2011年2月12日,该地块就已经出让过一次,当时,上海保集(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上海佳富投资有限公司以10.0191亿元拿下该地块,折合楼板价为6451元/平方米,溢价率达115%,创下当时崇明单价和总价“地王”纪录。而后来,两家公司却退地了。

与当时的成交价相比,如今的起始报价大大缩水,但引起注意的是,如今的起始报价,实际比一年前的起始报价提高了6985万元。而且,此次出让还多了个要求:“中小套型(90平方米以下)住宅建筑面积不得低于该地块住宅总建筑面积28.0%,计47116.0平方米”。

“政府的要求在提高。”张永河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地方政府为开发商“减压”,“如果开发商都奄奄一息了,地方政府也不会乐见。”

果真如此,对地方政府 “放松”的念头也就有些理解了。

2012年1月,北京共20幅土地竞标,均为底价成交,历年罕见。2月,北京春节后的首批出让地块——位于亦庄的2宗含住宅类地块再次以底价成交,与同区域地块相比,此次成交楼板价比2010年时下跌了近四成。

2011年12月,上海赵巷镇特色居住16号地块和夏阳街道公园路北侧、华青路西侧地块两幅纯宅地以底价成交。

其中,赵巷地块成交总价为14.087亿元,折合楼板价约为9559元/平方米,低于2007年时的水平。当时,龙湖地产在该板块拿地时的楼板价为10672元/平方米,2009年金地集团在该板块创造的楼板价记录是14500元/平方米。

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上海共64块住宅用地成交,平均溢价率为115%,其中27块楼板价过万元;2011年12月14日前成交的59块住宅用地,平均溢价率为43%,其中只有8块楼板价过万元。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