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P是美国的政治策略
日报:你最近在《纽约时报》上发表的文章引起了广泛关注,你认为中国要“施仁政”与美国展开竞争,可不可以说,“假朋友”理论是你对中美关系“症状”的分析,而“施仁政”是你为中国开出的“药方”?
阎学通:我写那篇文章就是依据前面的分析。中美结构性矛盾加深,美国必然会采取更强有力的政策,来防止中国缩小与它的实力差距。美国认为没有办法在经济实力上阻止中国与它缩小差距,但它在政治领域是做得到的。所以美国现在的策略是拉大与中国在政治实力上的差距。而政治实力在国际政治中的表现是谁的盟友多。美国不满足当前比中国盟友多的现状,它希望进一步拉大这个差距。美国的策略是在巩固与传统盟友关系的同时,发展新的盟友。其典型的策略就是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
TPP搞成一个自贸区是极其困难的,标准太高,即使是日本和韩国都很难接受,越南等国就更不可能做到了。然而,美国为什么还要坚持呢?美国的策略是“经济搭台,政治唱戏”,把TPP办成一个政治联盟。这样就解决了美国在东亚地区没有一个多边军事同盟组织的困难。美国在其东亚双边同盟的伞骨上附上一层政治同盟的织物,就可以扩大和巩固美国在东亚地区的政治主导地位。
这个策略用于防范中国与东亚国家发展实质性的战略友好关系。美国把这些国家都拉得离自己近一些,这些国家与中国的政治关系就疏远一些。这就是我在文章中所说的,中美今后一个重要的争夺领域是对友好关系的争夺。
这样引出的问题是,在友好关系的数量和质量争夺上,中国怎么缩小与美国的差距呢?无论中国在综合实力上要缩小差距还是超越美国,都需要盟友。发展盟友是以诚信为前提的,在《国语》中,子服惠伯说:“夫盟,信之要也。”荀子说:“信立而霸。”战略信誉是结盟的低道德标准。没有诚信是建立不了可靠的盟友关系的。盟友这样一种战略关系,是对一个国家国际战略诚信的检验。如果不愿对友邦做出战略承诺,就无法建立起国际战略信誉。建立持久可靠的盟友关系,除了物质力量是必要条件外,较高的战略信誉也是必要条件之一。一个国家的信誉越好,就会被国际社会认为其道义水平越高。
中东动荡是美国衰落的体现
日报:如果叙利亚爆发战争,中国将采取怎样的态度?
阎学通:如果叙利亚爆发战争,中国应采取反对战争的立场,军事上不支持任何一方,政治上同情叙利亚人民,批评巴沙尔政权以武力镇压民众的行为。即使我们预测巴沙尔政权必输,我们也没有必要在军事和政治上支持反对派。反对派上台后将是一个亲土耳其的政权,无论中国支持他们与否,这个政府都与中国是普通国家关系。同样无论美国是否支持反对派,叙利亚反对派执政后,即不会亲美也不会亲华。他们的主要矛头是以色列和伊朗,他们主要依靠的是阿拉伯大国,如土耳其、沙特或埃及。美国从中东撤出的结果是,中东地区将是地区大国争夺地区霸权的战场,中国不需要也没能力介入其中。
日报:谈到中东,你认为中东局势动荡的原因是什么?
阎学通:这次中东震荡是美国地位相对衰落的体现。中东一些国家长期以来就面临着人口快速增长、青年人高失业率、执政党腐败和两极分化的问题。但为什么之前没有爆发这样的社会动荡?美国对中东的控制力减弱了,对其盟友的经济和军事支持力不从心了。《埃及金字塔报》全文发表我们《清华国际安全论坛》第五期报告,报告的核心观点之一就是这个。
日报:中东地区照当前形势发展下去,在叙利亚或者伊朗战争爆发的可能性有多大?
阎学通:叙利亚的情况现在看来,只要巴沙尔不下台,战争发生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有可能是2012年的上半年。首先是反政府武装力量与政府军的军事冲突,之后会带来土耳其的卷入,北约个别成员国参与的可能性是不能排除的,但美国有可能只提供政治和物资方面的支持,而不参加军事行动。叙利亚这场战争的政治影响将大于利比亚战争,因为这场战争关系到叙利亚周边国家以及中东大国的势力均衡,而利比亚战争只是利比亚一个国家,对周边国家没什么大的影响。不过,叙利亚的战争还不会引发中东地区的全地区战争。伊朗现在没有到叙利亚参战的能力,它会支持叙利亚政府,但不会直接参战。
如果西方对伊朗发动战争,这也要等叙利亚战争完成之后。如同在完成利比亚战争之前,西方不会对叙利亚发动战争一样。伊朗是个波斯国家,没有外部军事力量能占领这个国家,即使以色列对伊朗实施军事打击,也会限于空中打击,地面战争发生的可能性会较小。大国在伊朗问题上的博弈,只是为了阻止伊朗拥有核武器,改变政权目前还不是现实的政治目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