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亦敌亦友?(3)

中美关系亦敌亦友?(3)

日报:伊朗爆发战争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有多大?

阎学通:伊朗发生战争对世界经济会有影响,但历史经验表明,两伊战争、海湾战争对全球经济影响都是有限的。伊朗发生战争,全球经济受影响,但这不会有根本性影响。世界经济的根本影响来自2008年以来的危机,如果这个危机长期延续,伊朗发生不发生战争,世界经济都只能是低增长。

不会有任何大国填补阿富汗真空

日报:现在除了中东,另一个热点是阿富汗。美国对巴基斯坦检查站的空袭,恶化了美巴之间的关系,这对美国今后的阿富汗战略有什么影响?会使美国加速撤出阿富汗吗?

阎学通:巴基斯坦军队遇袭事件对美国的阿富汗战略肯定具有负面影响,对阿富汗安全局势的影响一定是负面的,使得北约更难控制阿富汗的安全形势。但这个结果将会促进还是延迟美国从阿富汗撤军,现在还不好说。

美国从阿富汗撤军的最主要动力来自于2012年的大选。奥巴马在国内面临的选情是决定美国从阿撤军速度的关键。如果选情要求加快从阿撤军,无论巴基斯坦帮助还是不帮助美国在阿富汗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美国都会加快撤军。北约的欧洲盟国已经决定,不管阿富汗局势是否稳定,都将按计划于2014年完全撤出阿富汗。

日报:如果北约撤出阿富汗,那么未来谁来填补这个战略真空?对中国又会是怎样的影响?

阎学通:不会有任何大国势力来填补美军撤出阿富汗的势力真空。现在很多人受过时国际关系理论的影响,认为就像物理定律一样,一旦出现势力真空必然大国来填补。但要知道,大国填补一个地区的势力真空是由利益决定驱动的,没有好处大国是不会去填补战略真空的。北约之所以撤出来,就是因为继续留在阿富汗害处太大,负担大而好处小。北约和美国要止损,要甩掉包袱。别的大国要进入一定先问它自己,填补这个真空是利大还是弊大,能比美国有更强能力从中得到好处吗?俄罗斯由于历史教训,不会踏足阿富汗。中国就更不会了。现在任何大国接手美国撤军后的战略真空,各种势力都会将矛头对准那个国家。

美国在发动阿富汗战争时,就不认为阿富汗是所谓陆权论的“心脏地带”。“9·11”后美国进入阿富汗,是认为这个地方是恐怖主义的基地,对美国海外利益和本土构成了威胁。10年的战争之后,形势发生了变化,美国认识到这个判断是错的。美国意识到,不会因为消灭了塔利班,美国所面临的安全威胁就明显下降。产生恐怖主义势力的地区已经不局限于阿富汗,在许多国家都可以滋生恐怖主义。现在更为严重的是,在美国国内开始滋生恐怖主义。稳定阿富汗给美国带来的安全收益很有限。

奥巴马政府增加了中美关系的冲突性

日报:让我们回到中美关系上。站在学者角度,你如何评价奥巴马政府这几年对华关系的处理?

阎学通:第一,中美双边关系现状显然不如小布什第二任期,也就是说,奥巴马上台执政的三年中,中美关系是倒退了。

第二,奥巴马对华政策在这期间有个明显的变化,2009年,他还坚持小布什的对华政策,即接触为主遏制为辅的政策。2010年他开始接触和遏制并重的政策,被称为Hedge(两面下注)。到了2011年美国对华政策的对抗性进一步得到加强。奥巴马的对华政策总体来讲没有促进中美关系向好的方向发展,而是增加了中美关系的冲突性。

第三,从美国的角度讲,美国认为其对华政策是成功的。比如希拉里认为她的巧实力政策有效地巩固了美国在东亚的盟友关系,降低了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使美国在东亚地区获得了更大的影响力。

日报:2012年美国即将大选,你认为新的美国政府会采取怎样的对华政策?

阎学通:奥巴马在APEC会议上对华采取强硬的态度,在澳大利亚宣布2500人的驻军,在东亚峰会上支持一些国家在南海问题上和中国对抗,这标志着奥巴马对华政策进行新的调整。

国内学界对此有些争论,即这个调整是战术性的还是战略性的。认为是战术性的——即奥巴马赢得大选后会重新回到2009年的对华政策;认为是战略性的,是认为即使奥巴马赢得大选,其后也不会改变。我个人认为美国这次政策调整是战略性的。由于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实力地位的相对下降,它需要收缩力量。东亚是未来的世界中心。因此,尽管美国从中东收缩其力量,但它在亚太的力量会增强,而且已有上升之势。这次战略调整符合美国实力变化趋势,实力弱了就要收缩,把力量集中于最重要的地区。我的判断是,2012年以后,无论是奥巴马能再次赢得大选还是换一个共和党领导人上台,美国都难改奥巴马2011年的对华政策大方向。

日报:也就是说中国不会再有战略机遇期了?

阎学通:第一,我不认为中美关系缓和就是中国的战略机遇期。长期以来很多人以和美国关系紧张还是缓和作为有无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标准。我以为这个标准有问题,因为和美国关系紧张的原因很可能是我们实力增长的结果,是缩小和美国实力差距和我们的利益得到拓展的结果。中国利益得不到拓展,中国实力下降,这可以缓和中美关系,但这种缓和意味着中国实力的衰败和国家利益的萎缩。

第二,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有战略机遇期,但并不是所有战略机遇期都利用好了。因此,我认为,只存在战略机遇期利用的问题,而不存在是否有战略机遇期的问题。90年代我们说世界经济高增长是战略机遇期,可我们发现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世界经济低增长,我国有了更大的战略机遇期。没有世界经济的低增长和中国的经济高增长,我们还不能快速缩小和美国的差距。比如我们在抗美援朝之后有着很好的战略机遇期,但之后的“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使得我们没有利用好战略机遇期。所以中美关系紧张与否不决定我们是否有战略机遇期,战略机遇经常来,关键在于是否会利用。会使帆的水手,东南西北风都能利用上,只会用顺风帆的水手才靠机遇前进。

日报:最后,你对中国2012年的对外关系有怎样的展望?

阎学通:2012年我国外部的客观环境将不如2011年,而中国是否能在2012年取得比2011年更大的外交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是否调整外交政策——尤其是一些指导原则,是否能适应2012年的新国际环境。

很多人认为战略有不同的类型,一国外交成功与否,取决于它采取的外交战略类型是否正确。其实不然,所有大国崛起成功的战略,都是与时俱进的战略,没有既定模式的战略,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的战略。战略类型是一国成功之后人们给它归纳出来的模式。在我国崛起的过程中,我们应根据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创造性地调整战略,而不是固守一种战略。与时俱进,及时调整的战略是最好的战略。

责任编辑:冯句青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