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向下滑行但并未脱轨 南北差距缩小(5)

世界经济向下滑行但并未脱轨 南北差距缩小(5)

3、增强企业竞争力,削减企业行政负担。欧盟委员会重申2010年前各成员国的研究与开发经费必须保证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企业行政负担减少25%,以便创造更好的和更具活力的贸易与市场环境。上述的“一增一减”,其目的是提升各国的竞争力,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4、德国成为欧盟和欧元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据联邦经济部长米歇尔·格罗斯估计,2007年德国经济增长率将达到2.3%,慕尼黑经济研究所预测为2.6%,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甚至预测,2007年德国经济增幅将高达2.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0月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为2.4%。上述各种预测虽低于上年,但德国经济仍在继续复苏,重要原因是劳动成本下降,亦即工资总额占经济产出比重减少。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统计,德国劳动成本已由10年前的59.8%降至56.7%。劳动成本的降低,提高了德国产品出口的竞争力。德国的许多公司同美国公司一样,在海外低成本国家投资设厂,并将其产品在德国重新组装,尔后将其最终产品再出口,利润重新流回国内。全德工业联邦联合会负责人克劳斯·布罗伊尼格指出“从在德国创造就业的角度看,外包可能令人担扰。但只要我们公司在国外的活动有助于增强竞争力和提高市场份额,我们在国内创造的就业机会就多于我们转移到国外的就业机会。”德国在全球贸易中所占比重己从2000年的8.6%,上升到现在的10%。因此,出口对德国经济的复苏功不可没。经济复苏使德国上半年的税收增加了18.4%,6月份的失业率降至16年来的最低点,从两年前的11%降为8.8%,失业人口从两年前的500万降为370万。因此,尽管德国年初提高了增值税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家庭消费,但随着就业状况的改善,不会太多影响消费者的信心。

5、欧元区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与德国相比,法国的经济状况不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7年法国只能取得1.9%的经济增长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预测值从原先的2.25%下调到1.8%,欧盟委员会也将其预期从2.4%降至1.9%。上述预测值都远低于法国政府制定的增长2.5%的目标,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贸易和财政“双赤字”扩大、投资不足、家庭消费波动、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下降、失业率徘徊在8%的高位,等等。德国和法国是欧洲经济的两大支柱,法国经济乏力,业已引起欧盟的关注和忧虑。从总体看,以欧美日为主的发达经济体,2007年的经济增长率为2.5%。

二、发展中国家对全球经济的拉动作用继续增强,南北经济差距持续缩小

发展中国家是“庞大的复合体”,包括众多有差异的国家和地区。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在2007年9月发表的报告指出:“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没有比现在更为可喜的形势了”。形势趋好的主要表现是:

1、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在1998年到2006年翻了一

责任编辑:冯句青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