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服务业增长势头强劲。美国经济增长的真实动力不是制造业,而是来自服务业。服务业就业人数现已经占到非农业就业总数的84%,从业人数超过了1.1亿。据美国劳动统计局的预测,2004年至2014年期间,美国服务业将创造1870万个新的工作岗位,而同期制造业将失去3万个岗位。然而,美国服务业的发展,并不是以制造业的衰退为前提,而是通过为制造业提供新服务,其中包括用信息技术去提升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又使大量劳动力从制造业释放出来,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目前,服务业增加值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75%,服务业继续扩张有利于逐渐消除制造业的疲软状态,以推动经济增长。世界贸易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方面,美国的商品贸易长期存在逆差,而服务贸易却长期保持大量顺差,对外贸易失衡只看货物贸易,不计服务贸易是不全面、不合理的。
对各种因素做综合分析,既使是第四季度经济增幅收缩,2007年美国经济也不会陷入衰退,按美国政府的预测为2.7%,高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1.9%。美国政府的预测有些乐观, 但取得2.5%的增长率是有可能的,与上年增长2.9%相比,其降幅不大。
日本经济表现平平。
从2002年2月开始,日本经济走出低谷时期,景气上升己持续了5年之久,年均经济增长率在2%以上,泡沫经济后遗症基本消除。经济持续景气是多种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世界经济总体增长的影响,特别是中国经济的拉动,也有日本国内推行各项规制改革和采取反萧条经济政策的驱动,以及企业进行长期调整与改革的结果。但2007年日本经济形势亦趋于波动,出现减缓迹象,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率为0.8%,第二季度为0.7%,第三季度为0.6%,有人认为增长率减缓是对2006年10月份以来经济快速增长的“回调”,是暂时性的,景气复苏的基调并未改变。由于失业率降至9年来最低水平,家庭开支缓慢上升,企业出口竞争力由于削减成本和日元贬值得到了增强,出口企业设备投资旺盛,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不断创造新高。日本经济财政大臣认为由于日本金融机构并未过多涉足美国次级抵押贷款业务,次级信贷危机不会对日本的金融系统造成重大影响,强调“日本经济复苏的势头依然强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的预测值分别为2.0%和2.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7月修订4月出版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时,将2007年日本经济增长率定为2.6%,比4月份的预测值提高了0.3个百分点,但10月发表的报告下调到2%。超过2%的增长率对日本来说,就算是一个不错的年头了。2006年日本政府推出的《经济增长战略大纲》,提出日本经济到2012年要实现年均2.2%的增长目标。由于日本央行担心美国经济面临“下行风险”,因此,央行政策委员会在10月决定继续维持0.5%的基准利率不变。
欧盟和欧元区2007年的经济表现较为引人注目。欧盟统计局在2007年8月公布的报告指出,欧盟经济增长率由第一季度的0.7%下降至第二季度的0.5%,欧元区经济增长率由第一季度的0.7%下降到第二季度的0.3%。尽管如此,欧盟统计局认为2007年欧元区经济增长率仍可达到2.6%,比年初预测的1.9%提高了0.7个百分点,略低于上年的2.7%。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对欧元区经济增长的预测值为2.6%。奥地利经济研究所认为欧元区的经济增长率有望达到2.75%。欧盟首脑春季会议提出,力争2007年欧盟经济增长率达到2.7%。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值则从4月《世界经济展望》报告的2.6%微调到10月《世界经济展望》报告的2.5%。上述各种预测表明,在美、日、欧三大经济体中,2007年欧盟和欧元区的经济表现要好于美国和日本,打破了以往“陪敬末席”的格局。欧元区经济增长的主要特点:
1、增长的动力由出口转为投资和消费。由于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导致国际需求下降,以及欧元升值,这些因素都不利于欧元区继续以出口带动经济增长。为此,欧元区许多国家商业银行降低了贷款标准,改善了企业投资和融资的环境,企业利润增加带动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据奥地利经济研究所预测,2007年欧元区投资增长率为2.6%。与此同时,由于就业增多、工资增加以及低通胀率,欧元区的消费有所扩张。
2、欧元区经济增长并没有导致物价上涨,一般消费品价格仍然较低,平均通胀指数低于欧洲央行规定的2%上限。由于欧洲央行担心经济增长带来物价上涨,因而年内提高了主导利率,使欧元与美元利差扩大,继续维持着欧元的强势地位。欧元汇率持续上升,使欧洲出口企业遇到困难,尤其是加大了对美国出口的阻力。7月3日欧盟首脑会议发表的报告对欧元升值对其出口的影响做了分析,认为从以往的经验看,实际汇率波动对欧元区出口的影响有限。在2001年至2006年期间,欧元出现过大幅升值,但实际汇率波动对欧元区出口年增长率的拉低效果仅为0.5%,与年均增长5%的出口增长相比不足为奇。尽管如此,在欧元区内部对欧元持续走高还是产生了分歧,法国指责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而德国等多数国家则支持欧洲央行的独立性。值得注意的是欧盟、欧元区己与美国站在了一起,要求人民币继续升值。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