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共识”名词的由来及其意义

“九二共识”名词的由来及其意义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徐博东9月5日在香港中评社发表文章,回顾当年“九二共识”名词的由来及意义,文章摘编如下:

近来台湾政坛就“九二共识”议题争辩得不可开交,这不免让我想起了11年前的有关往事。 

2000年4月初,台湾大选的硝烟刚刚散去,本人承蒙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张五岳所长之邀,赴台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参访。其时,国台办针对陈水扁即将上台发表的“听其言,观其行”的声明正在岛内发酵,两岸关系气氛微妙诡谲。所谓“听其言,观其行”,是大陆给陈水扁这个主张“台独”的“坏孩子”一段宝贵的“留校察看”期,一个很重要的观察指标,就是看陈水扁在就职演说中,要不要表示接受“一个中国”原则。 

我当时在台北与包括民进党朋友在内的各方人士频繁接触,深切了解到此刻陈水扁根本不可能接受“一中原则”,因而对两岸关系前景深感忧虑。于是在淡大大陆所的座谈会上,我首次表示,“陈水扁刚刚在选前高喊‘台独万万岁’,现在就让他马上改口接受‘一中原则’确有很大难度”,但是如果陈水扁在就职演说中,能够提出“愿意按照‘国统纲领’的精神和在两会‘九二年共识’的基础上,与大陆恢复协商谈判”,依我的判断,“大陆虽不满意,但可勉强接受”。这样大陆将结束“听其言”,而进入下一步的“观其行”阶段。记得在其他一些场合,我也提出过类似观点。对此,张五岳教授颇为肯定和重视,认为很有“创意”,不失为一种替陈水扁“解套”的提法。 

大约过了半个月左右,4月底我即将结束访台的某一天,当时尚未卸任的台当局大陆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苏起在接受媒体的采访中,首次公开使用了“九二共识”的用语。苏起使用“九二共识”用语,是否源自于张五岳教授或是其他什么人将本人的观点上报台当局大陆事务主管部门后对苏起有所启发而率先公开提出,我不敢妄断,但至少我跟苏起是“不谋而合”!返回大陆后不久,我在5月19日接受《中国时报》记者徐尚礼专访时,再次阐述了我在岛内发表的上述观点和“九二年共识”的提法。第2天《中国时报》予以报道,题为《对台学者:阿扁模糊承认一中北京可接受》。 

我之所以花这么多笔墨“旧事重提”,并不是要和苏起争抢“九二共识”这个名词的“发明权”,无非是想说明:当年我们许多人有心维护两岸协商和两岸关系稳定发展的政治基础,大家都在想办法,用心良苦。我相信苏起的初衷应当也是和我一样的。 

责任编辑:冯句青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