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共识”名词的由来及其意义(2)

“九二共识”名词的由来及其意义(2)

回想当年,陈水扁在“一中”原则问题上一直躲躲闪闪,但平心而论对九二年两会达成的共识并不是没有考虑予以接受。他上台后不久,在6月27日会见美国亚洲基金会会长富勒博士时就曾明确表示:“愿意接受海基、海协两会之前会谈的共识,那就是‘一个中国,各自表述’”。不料想陈水扁的话音刚落,国台办尚未来得及回应,陈水扁当局新科大陆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蔡英文就在当晚紧急召开记者会加以否认,各界为之瞠目。后来两岸关系的恶化众所周知,两岸协商谈判始终无法恢复,陈水扁进而变本加厉推动“法理台独”,把台海局势推向了战争边缘。坦白地说,当年身居高位主持两岸事务的蔡英文是脱不了干系的。

所幸的是,2008年5月后台湾新当局重归“九二共识”,两岸关系柳暗花明。包括ECFA在内两岸两会达成15项协议,其协商谈判的政治基础正是两岸双方共同坚持“九二共识”。这见诸于两会往来的函件和两岸领导人的历次讲话之中。 

因此,“九二共识”不仅是历史事实,更是活生生的政治现实。它不是国共两党谈出来的,而是经两岸官方正式授权表明的立场和态度。如今民进党蔡英文以词害意,诡称2000年以后才有“九二共识”这个名词,因而矢口否认1992年两岸两会确曾达成共识,这就是他们的逻辑!试问:某人出生10天后才起名字,难道就可以否认这个人10天之前已经出生,并且直到现在还活得好好的且结婚生子的事实吗? 

忆往事看今朝,不禁令人感慨:11年过去了,一个号称民主进步的政党,在对待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对待历史事实问题上,其立场和态度如故,丝毫没有进步。所不同的是,认清其“硬拗”品性、看穿其诡辩术的人,越来越多了。 

出于大陆政策立场之不同,蔡英文对“九二共识”尽可明明白白地加以反对,但不可象驼鸟一样把头埋在沙子里,闭眼不顾事实地加以否认。假如因为“九二共识”这四个字不是出自绿营人士之口而拒绝使用,那也好办,蔡英文尽可让手下的谋士们好好开动脑筋,提出一个两岸双方都能接受的新方案出来,光是提出一个空洞无物而且与大陆毫不相干的所谓“台湾共识”,却避谈两岸协商和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根本无法解决问题,也谈不上有什么“善意”。 

说到“台湾共识”,2008年马英九以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恢复两岸协商为其主要竞选政见之一诉诸民意,并通过“民主程序”获得了58.45﹪台湾选民的认可,而且近几年台湾民众对两岸协商的肯定和支持率一直都保持在七成左右,这算不算是某种意义上的“台湾共识”呢?总之,不管民进党蔡英文是不是愿意用 “九二共识”这个词,对于历史事实、政治现实和台湾的主流民意,终究是必须诚实和务实面对的。

责任编辑:冯句青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