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攻坚的地方是咱们的收入分配,很多中等收入国家到了一定的发展阶段以后,就出现了收入分配的差距问题,或者是不合理的问题,咱们国家现在的问题就很严重了,为什么呢?因为市场经济发展起来以后,很多人靠效率获得了很高的收入,但是另外很大部分人得不到优先发展的机会,或者是他的能力没有达到那样的程度,所以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收入差距和效率又是密切相关的,这种情况下咱们国家必须通过改革来突破。这种收入分配不合理的情况跟体制有很大的关系,比如税收问题。咱们改革中的最大关键问题是财税问题,财税收入的增长幅度,远远高于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长,所以说财政收入国家政府和居民之间的比例分配问题,越来越难解决,这是第二个问题。
关注财税和金融改革
李克强副总理也提到,“我们接下来要从制度等方面改革,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有所突破。”袁钢明认为,财税和金融是我国改革攻坚需要突破的关键环节。
袁钢明:财税如何调整政府和居民收入分配的比重,在税收上如何进行减免,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减免,这是财税。金融如何能够更加公平对待,不能光对国有企业或者国民经济进行倾斜性的支持,还要支持广大民营经济,因为金融已经成为影响或者是支配整个经济的最重要的体制或者规则了。
在昨天进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2”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原院长张维迎也提出了非常大胆的设想,他说其实市场化不仅包括金融,也包括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已经成为未来中国成长最主要的障碍之一了。他认为,未来几年我们国家改革要做三件事,一个是国有企业的私有化,还有土地的私有化,第三就是金融的自由化。袁钢明对此表示赞同。
袁钢明:我们市场化的过程就是要把过去市场经济建立起来的国有化的东西,建成非国有化。咱们国民经济的确是比重太大了,而且它已经成了中国经济运行的重大的障碍。比如有些东西如果变成股份制,或者现代公司体制的话,可能运行得更加合理。所以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央企如何进行改制,就像小企如何进行改制,变成市场经济的企业,完全跟市场经济运作,而且决策者或者是经营者都是一种市场经营中锻炼成长起来的一些企业家,那就好了。那么咱们国家原来的包袱或者问题就变成了我们真正的主力军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表示,从2011年“十二五开局之年”来看,中国经济发展的体制障碍并没有消除。他说,现在来自各方面的顶层设计和地方创造性主动实验都在进行,包括国企都在研究顶层设计方案。地方有一些实验是很值得注意的,比如说上海的国有资本退出几十个行业。袁钢明表示,顶层设计需要采用全局的思维。
袁钢明:顶层设计就意味着最高层要进行全局的设计,如果万一设计错了怎么办,万一设计不周全怎么办?所以这个做法成功的可能性较低一点,但是也缺少不了顶层的或者是总体的思维,或者是全局的布局和安排。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