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90年代中期之后,上了台阶。为什么是90年代中期呢?这就跟1992年小平同志到广东考察有关,因为小平同志那年讲了一句非常重要的话,“不改革开放,死路一条。”强调一定要改革开放,而且改革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句话讲了以后,把大陆老百姓的积极性给调动起来了,所以1992年以后增长很快。再一个就是21世纪初期这几年,中国加入世贸以后,跟国际接轨,参与全球化进程,这个速度上得很快,1400多亿美金到6万多亿美金。去年大陆的GDP总量刚刚公布,我们是47.2万亿人民币,除以6.4,是7.4万亿美金,增长速度依然很快。
但是,我们现在人均GDP还很不理想,蓝的是台湾。用人均的来一比较,我们就很不开心了,台湾2010年的人均GDP是18000多美金,大陆只有4283美金,两家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台湾一个人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差不多相当于大陆4个多人。如果要说香港澳门,中山市的近邻,香港2010年是31800美金,澳门超过4万美金,是两岸四地最高的。从这个指标来说,我们觉得还是比较低,还需要努力。当然,中山大大地高过全国的平均水平,据我的记忆,按常住人口差不多1万美元,。但整个中国大陆4300美金,属于中等收入国家,而中等收入国家面临着一个问题叫做“中等收入陷阱”,这个时段容易出问题,有机会我们再讲。
这是第一个“增长将会怎样”。跟纵向比,比前几年略有点回缓;但跟横向比,我们还是在世界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这是第一个大问题。
第二个大问题,关于控制物价问题
价格指数,CPI,它包括两部分,人们往往理解为消费品价格,实际上,现在政府公布给大家的是,消费品价格加上服务的价格,服务收费。因为现在老百姓消费当中,很重要一块不是买“品”,而是买“服务”如医疗、教育、理发、照相等等,服务消费很多,因此现在要讲价格,把它们包括在内。
去年政府报告预期指标是要控制在4%以内,但是执行的效果不是很好,实际是5.4%,比计划多出了1.4个百分点。因此,十天以后人民代表大会,我估计代表们将会询问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怎么没有把物价给控制住。政府部门也应作自我批评。
这是对去年的一种反思,那么今年我个人估计,提还应该提在4%以内,有点余地。但是实际执行,我估计2012年会比去年上涨幅度下滑,这是我分析的一个结果,就是3.5%到3.6%左右。别看一月份是4.5%,但二月我估计上涨幅度会下滑。之所以做这么一个判断,我列了几条原因。
第一条,国际输入型的变化。从国外传染给我们的通货膨胀,我估计这一条会比去年少一些。我们中国现在的通货膨胀很大程度是国际传导来的,因为油价一上升,矿产品价格一上升,大宗商品上升,就把我们中国带上去了,是受传染的。据MIF的预测,去年油价上升了31.9%,今年预测可能下降4.9%,但是有一个最新的情况我们应考虑进去,就是美国前两天对伊朗进行制裁,这个新情况,应把它考虑计算。伊朗宣布对欧洲石油禁运,限制出口。这样一来,这两天油价开始往上走。
而且从过去美国的大选来看,凡是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时候,掌权的那个党,大选的时候往往失败,在野的党往往上台。五次石油价格飙升,五次执政党大选中落败,这是魔咒吗?执政党执政,石油价格上涨,老百姓不喜欢,石油价格上涨,整个价格就上去了,经济就会进入浑沌状态,所以经济是跟政治有紧密相连的。这一次是奥巴马“咬”伊朗,伊朗也“反咬”了一口奥巴马,所以我们要看今年奥巴马这个选举能否改变魔咒。但是过去的五次都是执政党下台,在野党上来。这个石油问题是这两天出现的,我们还要观察,因为这不仅是经济问题,这是个政治问题。如果不考虑此因素,今年的国际传导应该是有所减弱。这是第一个支撑我的观点。
第二条,农产品的价格,今年比去年要回暖。因为去年的价格上涨当中很大一部分是食品(肉、菜、蛋、奶),特别是猪肉,它起到了很重要的拉动作用。去年的粮食产量突破了1.1万亿斤,这是历史最好的收成,粮食产量上去以后,粮价就不会大幅攀升了。“心中有粮,手里不慌”,以粮食为饲料或原料的食品价格也能稳住。加上降低流通成本,加强价格监管,估计农产品价格今年的日子比去年要好些。
第三,劳动力成本迅猛上升的影响会减弱。今天在座的很多企业家朋友,你们现在遇到招工困难、劳动力成本上升这么一个现实。今天上午,丁凯他们搞了一个问卷,问卷当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你们单位的劳动力成本怎样?”。我觉得,劳动力成本还是逐步地上升,但是上的幅度会变化。为什么呢?注意一个概念:“集中补提式上涨”。因为过去中国劳动力成本太低了,“劳权”太弱了,我在《人本体制论》一书中提出这个问题。这两年集中补提,这两年是对前些年欠账的集中性补偿。我个人认为这个集中补提式上涨可能过去了,现在应是正常的渐进式上涨。
第四,货币因素。市面上的资金,学术术语叫做“流动性”。经过去年的回笼等一些办法,已经把一部分“流动性”收回到银行里。收的过程中,我们企业反倒感觉资金有点短缺。资金缺的时候对价格上涨的影响小。当然,银行要是一拧水龙头,信贷的地方一松,资金流到社会上,钱多以后会冲击股市、房地产、以及一般价格。但现在“流动性”应该是有所控制。
我们现行算的是今年比去年涨多少,而去年已经涨了5.4%,今年以此为基础计算的,基础本身就比较高喽。根据以上因素,估计今年的CPI会低于4%。一年以后,大家再评判我这个数是对是错,如果不出大的意外,我估计会比去年5.4%回缓2个百分点。但今年CPI是以去年涨了5.4%为“基础”计算的,所以老百姓感受仍然是比较高,我们要站在这个基点考虑问题。
第三个问题,关于调整结构问题
我觉得这是中国深层的问题,保增长、控物价属于运行问题,短期的问题。调结构是结构性问题,而且不仅仅是一个产业结构。往往我们的一些企业家朋友,把调整结构仅仅等同于调整产业结构。其实不仅仅是一个产业结构,除城乡结构将在下一个民生问题讲以外,我这里列了四个大的结构。
首先是需求结构。
企业家朋友都知道,企业要发展,经营要火爆,首先得有需求,所以订单是我们的生命线,没有订单,没有需求,生产怎么能够展开呢?国家也是这样。
一般说,需求是三大需求: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需求,也叫“三驾马车”。一个国家经济往上走,无非是三匹马拉着走。三大需求,过去我们国家比较重视出口需求,叫出口导向型经济,尤其是我们珠江的东岸地区,东莞、深圳基本上是出口导向型的经济,有的对外依存度达到300%多,整个广东省也超过100%,东岸厉害,西岸差点。过去这个国家,出口是一个很大的拉动力量。
但现在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个需求结构正在发生变化。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在调整它的结构,美国人也在反思。过去美国人太奢于消费了,叫做超消费或者高消费,“高消费、低储蓄、多借债”,九字方针。消费率过高过度,带来了它的经济危机,经济出现问题,当然不止这条原因。现在反思,认为不能搞那么高的消费率,这样就对我们的订单产生影响。世界局势发生变化,逼着我们不能走过去那条出口导向型的思路。
出口还是要出,但是不能是导向。那么未来导向型是什么呢?就四个字“扩大内需”,是针对扩大外需而言的。刚刚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扩大内需。扩大内需又包括“投资内需”和“消费内需”,这两个比较起来是消费内需更重要,消费内需里面的重点又是居民消费。我这个报告里面,大家可清楚的看到,我们大陆居民消费率,在全世界的格局中的水平,位于发达国家美欧日(57%以上,美国更高,71%),发展中国家印度、巴西(48%到55%左右)之后,中国现在是35.6%,我们现在的居民消费率很低。消费率是指现在总的消费占当年GDP的百分比,是比重数据,总消费率是49%(包括政府消费),国际上是比居民消费。居民消费率这个水平很低,从经济发展来讲,不是好事,对居民不好,说明消费得不够,但对企业家来说应该看到巨大的商机,因为政府现在提出一个总的思路叫“刺激内需”,而且重点是刺激消费内需。
估计十二五期间,总的消费包括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到2015年会涨到55%,其中居民消费会到45%,5年提高10个百分点,平均一年中国大陆要提高2个百分点。去年的GDP总量国家前天刚公布,官方统计数据,是47.2万亿元人民币,乘上2个百分点,将近1万亿的空间,未来每年要增加接近1万亿的消费总额,这么大的空间,就为我们今天在坐的企业家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大的商机。就怕没有消费,没有消费不就把企业家憋死了吗?没有消费就没有空间,所以中央政府就提出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内需,我觉得给我们老百姓提供了一个非常大的空间。
怎样让老百姓消费?必须解决3个问题,能消费、敢消费、放心消费。所谓能消费,就是要增加老百姓的消费能力,收入上不来,说100遍扩大内需也是枉然。老百姓不是不想消费,而是没有能力消费,所以要扩消费能力。所谓敢消费,就是没有后顾之忧,就敢消费,义无反顾的去花.如果社会保障、教育医疗问题不解决,有后顾之忧,即便有钱也不敢花。第三个放心消费,就是东西要安全,才能放心消费。
站在宏观角度上来说,第一个结构是需求结构,这个不是我们企业自己能够解决的,是需要宏观上来运筹,你看看中央的精神,去年底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重点,把扩大内需重点更多的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再一个,加快发展服务业(这个一会儿专门讲)。还有一个,就是提高中等收入者的比重。现在的问题是关键提高中等收入者的比重,现在的比重太低。我们今天在座的,大体上-除特别富的富翁这些高等收入群体,以及个别的中低等收入_基本上定位为中等收入群体,它占比重低,中小企业家、加上白领等,中等收入者大约是25%左右。中国还不是一个橄榄型的国家,中等收入比重就像橄榄或者叫枣核状。什么时候中等收入群体、或者叫中等阶层、中产阶级,能到70%—75%,到这时候这个社会就稳定了。现在还不行,现在是“底座大,中间小”,这样容易出问题,所以应提出提高中等收入者的比重。这是大势所趋,这是第一个需求结构,就是刺激消费,要让他能消费,敢消费、放心消费。这是国家的战略。一年提高2个点,开创1万亿的空间,就可以让中山的企业家有活儿干了,大家开心不开心?
第二个结构就是供求结构(也叫产业结构)。
这个和在座的企业家朋友直接有关。这个产业结构下一步有什么新东西?我列了四条:
第一个首先是改造和提升制造业。胡先生,您青企协里面制造业占了很大比重,是吧?中山制造业占了很大比重,小榄、古镇等地制造业很发达。制造业方针是4个字“改造、提升”,不能沿用之前的那个格局。汪洋到广东提了一个很有特色的话叫做“腾笼换鸟”(依我调查,“笼”是“腾”了,但“鸟“换”的不够理想),理论上的语言叫做当地企业“改造提升”。这是一个大的问题,这里我写到加强技术改造,要注意发挥中小企业作用。这是第一条线,制造业。
第二条线,跟我们今天在座也有瓜葛,叫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刚才说的是老的制造业,这里开辟另外一条线,就是新兴的,有战略意义的产业,这个现在还处于幼小时期,还是幼儿园,这时候国家提出方针,是培育它、发展它,由小到大,由弱到强.
国家今后几年重点要培育哪些战略性的新兴产业呢?经过高层反复讨论,国家发改委产业司、高新司,就做这个活儿。按照最新的排列:第一个就是节能环保,为什么?中国现在能源很短缺,一方面我们要开源,另外一方面想要节约能源,如果诸位能够有节能的设备、技术、工艺其他等等,最好。国家最喜欢这样的产业,节能。我昨天跟杜杏姬同志从港口过来,到了东明路,看到一辆辆很大的汽车,上面是明阳公司的风电设备,中山有优势。节约这个传统的石油天然气能源,用新的能源,国家很需要。还有环保的产业,如果您生产出来的设备能够改进国家的环境,绿水青山,这样的就是第一重要。我有篇《天地人产权论》,强调天上的“环境产权”。薛晓峰同志主政中山非常关注环境问题,先是大种树、种好树,我在11月19日人民大会堂发言中还专门肯定了中山绿化的经验,搞得有声有色。还听说要整治岐江河的环境,环境还要更好一点。这个节能环保是中国第一大的新兴产业。新西兰华人总会秘书长万赢女士,您在帮中国招商引资的时候,注意要介绍这些环境保护的新兴产业,这个国家战略性的新兴产业第一需要。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