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建立包括利益攸关者在内的“金三角”制度架构
欲使劳资双方能够“公正博弈”,要有相应的保障性制度安排,使人力产权所有者和资本产权所有者都能有尊严地劳动、经营或投资。为此,需要建立三大利益攸关者即劳方—资方—政府“金三角”制度架构。人力产权所有者可以以工会的形式与资本要素所有者进行平等谈判和议价,政府只作为中立的一方来监督谈判的过程。由此涉及工会的转型问题,即从过去那种福利性的、“活动”型的、附庸型的组织,转变成跟资本管理层并立的真正代表“劳权”力量的工会组织。
四、“合”——天地人产权关系之耦合
(一) 天地人产权关系具有内在耦合性
这里笔者借用科技界使用的“耦合”一词。“耦合”本意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路元件或电网的输入与输出之间存在“紧密配合”与“相互影响”,并通过“相互作用”传输能量的现象,其实质是相互贯通。通过对中国古典哲学关于“天地人”关系的研究,笔者发现三者之间是具有内在耦合性的。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马王堆出土《老子》乙本)即表明人与自然的一致与相通。虽然天、地、人三者各有其道(“天道曰阴阳,地道曰柔刚,人道曰仁义”),但又是相互对应、相互联系的。
在产权体系中,天地人产权关系也是各有其道、又相互联系的。笔者在《广义产权论》“题记一”中曾写道:“如何破解中国发展和改革的体制难点?我想提供一个广义产权的路径选择:国民共富绕不开物权股权债权和智权;社会平衡绕不开劳权和其他人力产权;打破垄断绕不开垄断行业特许经营权;农村改革绕不开土地流转权和抵押权;创新立国绕不开各行各业的技术产权;永续发展绕不开资源产权和环境产权。上述种种,构成这部《广义产权论》初探。”
这六个“绕不开”既点了各自的特性,也点了“破解中国发展和改革的体制难点”的共性。共性在哪里?在于以人的发展为导向,寻求经济、社会、人、自然之间的全面协调发展,其中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乃核心价值取向。对于作为根本导向的“人”,笔者曾提出三层含义:横向上“全体人”,纵向上“多代人”,内核上“多需人”。从总体上说,天地人产权都着眼于“全体人”、“多代人”和“多需人”,其中,相比而言,环境产权更着眼于“多代人”;资源产权更着眼于“多需人”;至于包括劳权、管理产权、技术产权在内的人力产权更着眼于 “全体人”。综上所述,广义产权论所涉及的“天地人”产权关系,关注的侧重点虽然有所差异,但是彼此都是围绕着“人”这个共同的轴心而展开的,在这个根本问题上是“相互贯通”的,足见其具有内在耦合性。
(二)发挥天地人产权在经济发展中的耦合作用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是现阶段的主要矛盾。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这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我们到底追求什么样的“发展”?纵观二战结束以后人类发展理念的演变,大体可以看出一个基本的脉络:战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各国都强调经济总量的增长,但随着人口资源环境压力的增大,实践呼唤人类“可持续发展”,节能环保、绿色低碳遂成为新的追求。随后,人自身的发展问题凸显,如何使人活得有尊严,如何使人活得幸福,成为时代的主题。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在阐述科学发展涵义时,系统地提出完整的新内涵:“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四个“更加注重”,特别是第一次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纳入科学发展的内涵之中,与传统的发展观形成两种不同的思路。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笔者在《广义产权论》扉页“题记二”中写道:“反思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环境危机,我发现:美国人透支的是家庭资产,中国人透支的是国民资源——从人力资源到自然资源到环境资源……。透支资产的困于当前,透支资源的危及长远。为寻求有未来、有尊严的发展,本书尝试着探索广义产权。”[1]题记二当前,中国正处在新的发展理念与传统发展理念博弈的时刻,到底是单一的GDP挂帅,还是科学发展?中国到了从“量”的过度扩张到“质”的战略提升的新阶段。“十二五”规划应成为国家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分水岭。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核心是八个字,即:人本、创新、绿色、协调。天地人产权制度对于上述新的发展模式具有支撑意义:劳动力产权有助于实现人本发展;管理产权和技术产权有助于创新发展;环境产权和资源产权有助于绿色发展;而包括天地人产权在内的“广义产权”则有助于协调发展。
(三)发挥天地人产权在体制改革中的耦合作用
中国的改革正处在攻坚阶段。不仅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而且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并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以寻求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面对新阶段的改革任务,必须要有新的思维,要做好顶层设计和深层谋划。笔者在《产权人本共进论》题记中写道:“老子论道:既讲‘抱阳’,又讲‘负阴’;[12]斯密论经济:既有《国富论》,又有《情操论》。笔者论改革:一则讲‘产’,一则讲‘人’。产——《广义产权论》,人——《人本体制论》。如何熔‘两论’于一炉,用之于中国创新实践?本书尝试提出:‘产权人本共进论’。”[13]
下一步应沿着天地人产权的思路,思考新的问题。比如,在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企改革中,如何打通人力产权通往企业资本的通道,实现劳权资本化、管理资本化和技术资本化?在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创新中,如何发挥劳动力产权的根基性作用,提高劳动要素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在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环境税创立过程中,如何体现资源产权和环境产权的经济价值,满足资源产权和环境产权的内在要求?等等,都需要探讨。而且按照天地人产权的思路进行改革,改到深处,可能还会涉及社会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问题,对此要有深层思考。
(四)发挥天地人产权在社会管理和创新中的耦合作用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在内部结构大变动、利益格局大调整的过程中。如何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使社会既充满活力又保持基本稳定,是一个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当前社会问题中的一些矛盾,与天地人产权有直接关联。比如,一些地区和企业的环境污染,直接酿成了某些局部的“黑色乱源”;土地资源(特别是农地)的违规占用、矿产资源的滥开滥挖、水资源的不合理截流和开发,也引发了一些局部冲突和矛盾;此外,劳动者报酬的低下和劳动条件的恶劣也导致了一些群体性事件,等等,凡此种种,都给当今的社会管理制造了新的麻烦。
针对上述问题,需要从天地人产权出发,加强“源头治理”(须知,天地人产权即是源头之一),解决群众合法合理诉求,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化解消极因素,防止和减少社会问题的产生。在这一过程中,要努力寻求“经济市场化线”与“社会公平绿色发展线”之间的最佳均衡点。一方面,应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能动摇;另一方面,要正视社会公平和绿色发展方面的矛盾和问题。按照经济市场化与社会公平绿色发展双线均衡的思路,学会在经济市场化与社会公平绿色发展两个“鸡蛋”上跳舞,而不要把任何一个“鸡蛋”打破。须知,打破了经济市场化这个“鸡蛋”,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就会受到影响;打破了社会公平绿色发展这个“鸡蛋”,中国的社会稳定与和谐就难以得到保证。
古代哲人云: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之道在于“生万物”,人之道在于“创万物”。借古人之智慧,探现代之新知,作上述《天地人产权论——当代人的发展多维产权探讨》,以求教于各位先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