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歇:林毅夫的世界银行行长之路(2)

马尔歇:林毅夫的世界银行行长之路(2)

他能行吗?他会是中国的利益代表吗?难道他真的是一个独立的部门领导,手下将有超过三百人研究马拉维的医疗体制、秘鲁的矿山或哈萨克斯坦的市场经济制度?

“他是个聪明人,我几乎从未听到他说些无聊的废话。但是人们都知道他要做什么:向世界展现中国的成就。”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4]的约翰·威廉姆森(John Williamson)说。威廉姆森颇具影响力,曾提出“华盛顿共识”这一概念[5]。这一概念下所隐含的是激进的自由市场经济,正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始终要求的那样。

2011年圣诞节前的哥本哈根。整座城市都覆上了皑皑白雪,酒店的管理员正忙着给门前的车道撒盐。林毅夫披着厚厚的大衣和围巾,拉着旅行箱走向一辆出租车。他用英语请求司机将他送到哥本哈根大学。他已舟车劳顿。十二天内,他的足迹跨越北京、德里、斯德哥尔摩,现在又到了哥本哈根。到处开研讨课、做报告、参与讨论。主题:中国、停滞的世界繁荣以及欧元危机。

当路越走越窄时,他问司机:“这里是拉丁区吗?”——“是的,正是大学区。”几分钟后,就有人帮他脱掉外套,保管他的旅行箱。在一座以石膏花式装饰天花板的大厅里,靠墙摆放着许多丹麦著名思想家的胸像。就在这儿,他立刻就被东道主团团围住。邀请他来的是哥本哈根大学的一个中国研究小组。大学教授、企业家、政府官员共同讨论中国的崛起。“您旅途愉快吗?”握手。“咖啡?”一位穿军装的人走近林毅夫。“您可获得了不少勋章。”林毅夫尊敬地评论到。“是啊,我是伞兵。您知道的:从飞机上直接跳下来。”“啊哈,真有意思。”

无论面对何人,林毅夫总是努力表现得特别友好。他已经完全掌握了国际舞台上的礼节。他请求坐着开始演讲,而后询问是否所有人在这种情况下也都能听清他的声音。这一天早上的演讲主题:“中国经济的去魅”。

他有一小时时间来阐释他所说的“中国奇迹”。1978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进行经济改革。邓小平随后宣布,中国经济将以每年7.2%的速率增长。雄心勃勃的计划。据说当时经济部的一位处长听闻此消息后,竟因绝望而纵身从窗户中跃下。林毅夫评论到:“邓小平当时相当保守。”他笑着停顿了一下,以酝酿之后的高潮。“从1978年至2010年,中国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保持在9.9%。”说到这儿,他自豪地看着底下的听众。

林毅夫不需要任何笔记就能做关于中国崛起的报告。他已对此研究了三十年。中国革命之后,毛泽东于1958年要求动用所有力量,凭空建立起一套重工业体系:钢铁厂、造船厂、铸造厂。但20年后的结果却令人失望。中国式社会主义停滞不前,贫穷、特别是农村的贫穷现象十分残酷。邓小平在1979年的“改革开放”中决定让资本主义带动中国经济。这位当时的中共实际领导人宣布了一条精心设计的新政治口号:“黑猫白猫,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