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在需要提高的是航母形成战斗力之后与其他武器平台之间的配合,比如说整个指挥数据链系统间的勾连,能不能让信息获得共享,让指令上下通畅,不同平台互相间如何配合形成战斗力,从而发挥最大的效率,这些才是问题的关键。必须明白,航母绝不是一个单打独斗的兵器,本身是一个联合作战的兵器。
《南风窗》:有观点认为中国海军装备航母,将如虎添翼,是这样么?
乔良:这是一个愿望吧。一个国家特别是大国的军事能力,在今天是一种综合实力的体现,不能寄希望于任何一种单一兵器。人们对航母如此崇拜,是因为对现代武器系统及其发展水平缺乏了解。比如今天的美国为什么要提出建立全球快速打击系统,就是因为航母已经跟不上美国的获利方式及需求。美国今天的获利方式,是通过输出美元使之成为一种全球资本(基础货币),然后通过资本的全球流动再回流美国,从这个过程中获利。此时什么东西在支持资本的快速流动?是计算机技术。由于有了网络技术系统的支持,全球资本的流动变成瞬间的事情,此时航母的速度已远远跟不上资本流动的速度,你说美国人还能把全部希望寄托在航母身上么?所以他现在要求开发全球快速打击系统,要求从6个小时打遍全球到3个小时到1个小时到28分钟打遍全球,就是因为只有这个速度才能跟上资本的流速,才可能改变全球的投资环境、投资方向和投资速度。航母怎么能做到这一点呢?航母从横须贺港出发到达红海需要两周,这时候资本在那个地方可能早已经完成了一次投放和收益的过程。
所以说当你理解了武器与资本的关系,武器与经济利益的关系,你就会知道哪种武器对美国更重要。在美国人已经认为全球快速打击系统比航母更重要的时候,我们仍然还停留在航母最重要的认识水平上,仍然只看到美国的航母把哪个国家打得头破血流残破不堪,以为航母有多威风。这不就是一种认识上的落伍么?
《南风窗》:中国成为航母大国会是一个必然趋势么?
乔良:未必,很可能没等你成为航母大国,替代性的兵器已经出现了,也就是说你已经不需要成为航母大国,你需要其他东西了。要成为一个航母大国,从现在起一天不落地建设,最少要二三十年。二三十年后,人类新的武器平台甚至是取代航母的武器平台,或者使航母失效的作战能力,都可能已经出现了。今天实际上能制约航母的武器也越来越多,只不过由于没有发生二战那样的世界性战争,航母纷纷被击沉的场面还没出现,所以人们还对它充满了往日的记忆和未来的期待,但说真的,未来已经不可能再出现航母主宰一切的情景了。
现代航母就是一个活动机场,它没有别的作用。攻击岸上目标,它只能用巡航导弹和舰载机,而不可能用它的舰炮—这一点航母的火力还不如战略舰。如果你有足够的陆基机场,那么没有航母也不等于就没有实力。美国过去在全世界到处布防时,建了很多空军基地,就是为了替代航母。只有当它的陆基飞机够不着、或者不够用时,才会使用航母。前苏联很长时间没有航母,它也照样是军事强国。
妥用巧劲
《南风窗》:在近些年屡有发生的海权争端中,我们的处理方式有时候被解读成不够给力,眼下亦如此,您怎么看?
乔良:中国是一个成长中的大国,从现代国家意义上讲,中国可以说还处于孩童时代,需要付出很多代价包括吃很多亏,才能学会怎么做现代性大国。看看这30年,其实我们几乎在每件事情上都要先吃亏,才能学到东西,才能争到利益。经济模式是出口依赖型,你不吃亏么?积累了那么多外储,却要大量购买美债,你不吃亏么?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有些事情做得不尽如人意是正常的。只是这种不尽如人意,有点跟不上民众的焦虑心态。民众觉得你今天已经是个大国了,怎么能这么窝囊呢?因为民众也在成长中,他也不太懂得今天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是什么样子,他以为只要你有实力,你的硬实力比较强,或比原来强了,你就应该相应各方面都变强。可是你想想,你再强能比美国还强么?强大到如此程度的美国,还要去考虑怎么运用巧实力,难道中国人就只会使用硬实力么?你也得学会用巧劲,甚至要考虑怎么比他更巧。我们今天在国际上吃亏上当,最主要的就是对美国不了解。海权问题为什么会成为问题?金融危机后,美国人手里的牌越来越少,他总要有一张能制约你的牌,南海问题就是美国人的一张牌。显然这是为了拖你的后腿,让你没有更多精力去挑战他的霸权。现在当这张牌插进牌局后,牌面就已被改变,你完全无视它(南海问题)已经不行了,怎么解决?抗议,人家不理睬,无效。动武,属于最后选项,不可能别的办法还没试,一上来就开打。怎么办?其实在这两者之间有很大的灰色地带是可以做文章的。谋略是一种,也可以有行动,甚至有开火的行动,但同样的开火,怎么能得分,这就要看智慧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