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英非法集资案是否用吴英的小命给治理高利贷危机下猛药尚未尘埃落定,民间借贷的高利贷信用风险又开始向担保业蔓延。前几天在义乌见到一个搞物流的老板,据他说他的一个亲戚用民间借贷的方式从他那里卷走了几千万,总共涉案金额高达几个亿,非法融资者坐牢抵债,放高利贷的人几乎血本无归。现在看来吴英案只是点燃江浙一带民间信用危机燎原烈焰的星星之火。回到北京听到一位担保公司的老板向我抱怨北京的担保业城门失火。银行业已经停止向担保公司注资,资金供应链断裂使担保公司变成了转贷业务维持会,断了信贷生计的担保公司大多朝不保夕。 近年来,各地为方便中小企业融资,以民间资本为主办起了不少担保公司和小贷公司,目前这些机构已成为合法的利用银行资金发放高利贷的金融平台。一旦银行收紧放宽口袋,这些替银行放高利贷的金融机构马上就会陷入危机之中。
据第一财经记者报道,前不久位于南京新街口中心区一顶级商务楼内的薛氏高盛担保公司董事长薛燕“跑路”的消息不胫而走,大批债权人蜂拥而至。保守估计,“薛姐”跑路涉及的银行资金和民间资金数亿元。 一些金融总量不大的中小城市,高峰时冒出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和小贷公司上百家。这些担保公司、小贷公司其共同的发财路径,除了利用银行资金放高利贷之外,还设“理财中心”以高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高进高出牟取暴利。一些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大多是担保公司与银行员工暗中勾结所为。一些银行员工长期在灰色金融地带游走,在高利贷泡沫中大捞浮财。在过度考核的指挥棒下,商业银行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员工行为失察。银行员工的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让银行管理者倍感焦虑。多地发生涉案国有银行员工外逃或跳楼身亡事件,给案发地金融稳定和银行声誉带来了负面影响。
一连串金融内控案件的频发,暴露出大型国有银行与融资中介合作存着信用风险盲区。银监会原主席刘明康曾表示,沿海地区约有3万亿元的银行贷款流入民间借贷。银监会首席顾问沈联涛表示,中国“影子银行”在2010年的存量贷款应该在20万亿元。天量的高利贷资金绕开信贷规模和利率监管的控制,已成为中国民营实体经济饮鸩止渴的“毒药”。目前,高利贷链条已经出现了环节断裂和连锁反应,有毒信贷正在药性发作。灰色金融与正规金融体系相互交织牟取暴利隐患极大,严重危及我国经济安全和金融稳定。央行行长周小川、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春节后先后表态,要求对中小商业银行与担保业务、小贷公司的业务进行全面排查。由此可见,防范和控制担保公司和小额信贷公司卷入高利贷给商业银行带来的的金融风险,已成为今年金融工作不可回避的重大难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