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伯强:电力改革为什么这么难?(2)

林伯强:电力改革为什么这么难?(2)

时代周报:那电力改革长期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在哪里?

林伯强:电力体制改革停滞不前主要是大环境和配套改革的问题,包括两个:价格机制和准入机制。价格必须是能够动的,市场经济最关键的就是价格,我们现在的电价是控制的。

还有就是准入问题,电力投资目前不是靠市场引导,而是靠政府引导。绝大多数是国有电力企业,都想把规模做大。地方政府的投资动力也很大,反正是国有电力企业,银行也不怕,电力行业贷款通常不成问题。如果不进行抑制,中国电力过剩的危险比短缺要大得多。所以,必须有一个部门对投资冲动进行抑制,这就是发改委。

发改委审批又存在什么问题呢?投资者不是根据市场价格信号走。政府却又难看清市场,在电力过剩时可能批得很少,会导致短缺;在电力短缺时可能批得很多,又导致过剩。大短缺、大过剩的危险始终存在,从效率上讲,这会给中国经济造成很大的危害。

此外,还有其他的原因,比如电力体制改革当初过度重视从西方国家照搬现成的模型,这值得反思。此外,中国是否要像一些发达国家那样采取单一改革模式,也值得讨论。

时代周报:不少人认为,现在电力改革进展缓慢,是因为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国家电网一度被质疑垄断,从而影响改革进程。

林伯强:我觉得人们对电力改革阻力的判断简单化了,很多人说是国家电网的垄断。国家电网公司确实要被改革,但这不是关键的阻力。

当初国家电力公司能被拆,现在国家电网还能拆,国企有什么难拆的?真正要拆掉还不是一个文件的事情。

国家电网的强势是一天两天的问题吗?如何拆分,分了又能怎么样?即便输配完全分离了,还是两张继续垄断的网,无法形成业内竞争,电价的定价还是做不到公开透明。

利益集团会利用各种方式影响改革,但不能高估其影响力。改革的主动权仍在中央政府手中。

如果高层认为拆国家电网也没什么意义,为什么要拆?我一直在强调,拆其实很容易,但必须问,为什么要拆?高层也在问:为什么要拆国家电网?

归根结底,高层对电力改革的决心还不够。改革只能来自高层的决心。

那么,高层为什么不敢下决心?因为改革会有成本,如果没有一点成本,没有任何关系,做就是了。如果有成本,谁为这些成本买单?

老百姓对电价特别敏感,电力大幅度短缺,这两个都是政府要考虑的宏观问题。比如电价要上涨几角。能涨吗?老百姓不买账了怎么办?比如大面积的电荒要出来,会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这些都是高层要考虑的问题,可能也是最关键的顾虑。

时代周报:电荒的影响有这么大?

林伯强:当时的改革方案是跟国外学的,但其他国家不存在发改委的问题,发改委很强势,把价格捏在手里,怎么办?

前几年电力是过剩的,现在电力是短缺的。在电力短缺的局面下,根本没有时间去考虑其他问题。

出现电荒跟价格有关系,所以我一再强调价格机制是个大问题,否则电荒就不太可能存在,发电企业大面积亏损,怎么发电?

电荒的背后必然会导致改革的倒退,现在政府解决电荒的措施,很多都是很短期行为,为了解决短期的电荒问题,政府会出现很多很搞笑的事情,通常牺牲的是长期的改革利益。

电力短缺的时候,永远是短缺最重要,改革会靠边站。现实中能做的又不是很多,改革如果不具备大环境,设计来设计去,就会很困难。电荒存在,就不能改革。反之,电荒又会导致出现反改革的力量。

对电网公司而言,它不愿意改革,对地方政府来说,它也不愿意涨电价。电力改革只有中央政府才有兴趣,其他都没兴趣,这些就是所谓的改革阻力。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