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散立宪会议的法令草案》的提纲 (1918年1月5—6日〔18—19日〕)

《解散立宪会议的法令草案》的提纲 (1918年1月5—6日〔18—19日〕)

1

提纲初稿

(1月5日〔18日〕)

[注:见本卷第236—238页。——编者注]

[注:指十月革命。——编者注]

掩护。

(6)解散……

(7)提交中央执行委员会[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

与+1有关:+右派社会革命党人在苏维埃代表大会上当选(各省的名单)

补+4:仍是这个政治派别(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进行反对苏维埃政权的最疯狂的斗争。

译自《列宁文集》俄文版第18卷第48页

2

提纲

(1月6日〔19日〕)

1.发展中的俄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已到达立宪会议与苏维埃政权之间发生冲突的阶段:

——苏维埃是摧毁君主制的唯一的人民力量;

——从2月28日到10月25日期间苏维埃的成长和巩固;

——社会革命党人分裂以前和伟大的十月革命以前的立宪会议选举;

——根据苏维埃提出的名单选举社会革命党人。

穆斯林的退出

一天的事?

2.在苏维埃和劳动群众中显然占多数的两个党——布尔什维克党和左派社会革命党退出立宪会议,明显地表明了苏维埃同它决裂,造成了它不可能存在的局面。

穆斯林的退出一天的事?

3.社会主义革命所必需的不是资产阶级议会制的所谓“全民”机关,而是被剥削劳动群众的阶级机关。

俄国革命在斗争和妥协的发展过程中废除了资产阶级议会制,创建了苏维埃共和国这一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专政的形式。

一步也不后退。

4.对中央执行委员会直接和公开提出的质问立宪会议没有答复……

5.右派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党在立宪会议外面,疯狂地进行着反对十月革命的反革命斗争。

6.结论:立宪会议,即留在立宪会议里的那部分人,是为反革命分子推翻苏维埃政权的斗争打掩护的……

7.解散立宪会议。

8.此法令草案今天就提交中央执行委员会。

载于1931年《列宁文集》俄文版第18卷

译自《列宁全集》俄文第5版第35卷第232—235页

责任编辑:焦杨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