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财政经济的情况和克服困难的若干办法* 一九六二年二月二十六日

目前财政经济的情况和克服困难的若干办法* 一九六二年二月二十六日

今天我要讲的是:目前财政经济的情况和克服困难的若干办法。

目前我们在财政经济方面是存在着困难的。当然,我们有克服困难、争取好转的有利条件,但是,应该说,目前的处境是困难的。

对于存在着困难这一点,大家的认识是一致的。但是,对于困难的程度,克服困难的快慢,在高级干部中看法并不完全一致。我认为这种不一致是正常的,难免 的。不要掩盖这种不一致。这几年处在大变动中,大家对形势自然会有这样那样的看法。取得认识的一致,需要时间,需要事实的证明。我相信,大家的认识,在实 践的过程中,可以逐步地一致起来。把各种不同的看法说出来,进行讨论,不是坏事而是好事,有利于使我们的认识趋于统一。高级干部的看法统一,非常重要。经 过讨论,如果还有不一致的意见,可以保留,可以再看一看。保留不同意见是容许的。

关于目前财政经济方面的困难,我讲五点:

一、农业在近几年有很大的减产。一九六一年的产量同一九五七年相比,粮食大约减少八百多亿斤,棉花等经济作物和畜牧产品也减产很多。粮食不够吃,去年进口一百多亿斤,今年还要进口八十亿斤。肚子里缺少油水,身上缺少衣着,这都是农业减产直接带来的后果。

农业上的困难是大还是小?有不同的估计。近来听到一些同志说,有的乡村,农民吃得好,鸡鸭成群,等等。有这样的乡村,但这是极少数。全国大多数地区并不是如此,大多数农民粮食不够吃。

农业恢复的速度是快还是慢?也有不同的估计。去年上半年,我设想过今后几年每年可能增加二百亿斤粮食。为了弄清楚增产的可能性,现在已经由国务院农林办 公室[48]等几个单位组织一个小组,研究农业生产的一些基本条件,如土地、耕畜、肥料、农具、种子、水利、机械,以及今后几年中工业支援农业的可能性等 等,看看这些条件现在和过去有什么不同,哪些比过去好,哪些比过去差。对于这些,我今天还不能具体回答。但是,可以做这样的估计,好的条件同不好的条件相 抵,恐怕很难说目前的情况比第一个五年计划[28]时期的情况好。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每年平均增产多少粮食?根据农业部计划局一九五九年出版 的《农业经济资料手册》上的材料,同上一年相比,一九五三年增产五十亿斤,一九五四年增产七十一亿斤,一九五五年增产二百八十七亿斤,一九五六年增产一百 五十四亿斤,一九五七年增产五十亿斤,五年合计共增产六百一十二亿斤,平均每年增产一百二十二亿斤。如果公布的一九五七年的粮食产量有“水分”,那末,每 年平均增产的数字还没有这样多。

现在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相比,水利和机械这两个条件要好一些,灌溉面积扩大了,防洪能力加强了,排灌机械多 了,拖拉机和其他农业机械也多了。同时,工业基础大了,可能支援农业的力量也比过去增加了。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土地、耕畜、肥料、农具、种子这几个条 件,现在都比过去差。拿土地来说,最近四年,水利、工业、交通的基本建设占用的耕地大约有二亿亩,菜地扩大了五千万亩,而新开荒地只有一亿五千万亩,增减 相抵,粮食和其他作物的用地减少了一亿亩。全国的耕地一共十六亿多亩,减少了一亿亩,是一件大事。而且,这几年减少的耕地,大多是产量高的好地;增加的耕 地,大多是在黑龙江、新疆、内蒙古等边远地区,一般的产量比较低。耕畜和猪现在比过去少了,有一部分种子退化了,有些地方的茬口[112]搞乱了。按通常 情况说,恢复时期的速度可能会快一点,但是,也要看条件怎样。总的看,好坏两种条件相抵,现在的条件可能不如过去。这是稳当的说法。至于农业恢复的速度能 够多快,目前还不能肯定,需要再看一两年。那时候,实践将会证明能不能快一点。

我们工作的基点应该是:争取快,准备慢。凡是有利于争取农业增 产的,我们都要尽力去做。但是,也要考虑到,工作都做了,还可能不够快,所以要作慢的准备。毛主席说过,“向着最坏的一种可能性作准备是完全必要的,但这 不是抛弃好的可能性,而正是为着争取好的可能性并使之变为现实性的一个条件”[113]。我们今后安排农业计划,也必须照着这个意见办。

对于 农业生产,首先是对于粮食生产恢复快慢的估计不同,我们财政经济工作所采取的步骤就会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每年能够征购多少粮食?要不要进口粮食?经济作 物和猪的恢复速度有多快?今后几年每年能够投资多少,基本建设的规模多大?城市人口要不要减,减多少?这些问题,都要根据农业首先是粮食增产的速度来决 定。拿基本建设来说,增加投资,除了增加生产资料以外,还必须相应地增加粮食和其他各种生活消费品。农业生产恢复的快慢,也直接关系到工业生产恢复的快 慢。中央所有部委的负责同志,都来研究一下农业问题,是很必要的。农业问题是全国的大事,对各部委的工作都有关系。不仅农、林、水各部要研究,工、交各部 要研究,财、贸各部要研究,而且文教、政法、外事各部也要研究。我们都是干革命的,搞社会主义的,对于这样关系全国六亿多人民的大事,关系整个社会主义建 设的大事,是不能不关心的。

二、已经摆开的基本建设规模,超过了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性,同现在的工农业生产水平不相适应。在这个问题上,也有 不同的看法。有人说,这几年建设规模是合适的,就是因为有灾荒才发生了问题。也有人说,是农业扯了腿,不然就正好。在他们看来,好像是工业吃了农业的亏, 工业本身没有问题。我看不是这样,而是基本建设规模过大,农业负担不了,工业也负担不了。

我们现在这样大的建设规模,不仅在农业遇到灾荒的时候负担不了,即使在正常年景,也维持不了。假定一九六一年度[39]的粮食产量不减少那么多,而是正常年景的三千七百亿斤,维持这样大的建设规模行不行呢?我看也不行。

从开国以来,粮食紧张已经有过四次,其中三次是因为城市人口增加得过快。第一次是一九五三年,即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的第一年,增加职工很多,结果不得不 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第二次是一九五五年春天,由于一九五四年购了过头粮,就出现紧张情况,弄得“家家谈粮食,户户谈统购”。粮食工作上的这个错误,中央 和毛主席批评过。第三次是一九五六到一九五七年度,当时表面上粮食不那么紧张,但是,当年粮食的征购量已经不能适应需要,不得不挖库存六十几亿斤,可见, 当时的农业维持那么大的工业建设规模,已经有困难。第四次是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一年,产量下降,而征得多,销得更多。

最近几年工业建设的大发 展,是建立在一九五八年生产七千亿斤粮食、七千万担棉花的错误估计上的。当时以为粮食过了关,可以大办工业,所以大量招收职工。这几年增加了那么多职工, 绝大部分是一九五八年下半年招收的。从过去的经验看,今后几年即使恢复到年产三千七百亿斤粮食,同现有的建设规模还是不相适应的。

已经摆开的 建设规模,不仅农业负担不了,而且也超过了工业的基础。现在工业的情况是,工人增加得太多了,产量却增加得不多。工业产品,不论从数量、质量、品种、规格 来看,都不能满足各个方面的需要。因此,基本建设项目就不得不一批一批下马,工厂半成品就不能不大量积压。

这几年的建设规模是怎样铺开的呢?除了一九五八年误认为粮食过了关以外,又是根据钢产量很快可以达到五六千万吨的设想来布置的。大家没有经验,摊子铺得大了,工人招得多了。这样就造成了建设规模同实际的工业基础不相适应的情况。

三、钞票发得太多,通货膨胀。现在的通货膨胀,虽然根本不同于国民党垮台前那种恶性通货膨胀,但是,毫无疑义,也是一种通货膨胀。究竟是否如此?是否说 得太严重?也可能有不同的看法。这几年挖了商业库存,涨了物价,动用了很大一部分黄金、白银和外汇的储备,在对外贸易上还欠了债,并且多发了六七十亿元票 子来弥补财政赤字,这些,都是通货膨胀的表现。原因很简单:一方面支出钞票多;另一方面,农业、轻工业减产,国家掌握的商品少,这两方面不能平衡。

通货膨胀的趋势如何?照现在的情况看,在采取有力措施以前,恐怕还不能停止。我们必须坚决扭转通货膨胀的趋势。否则,将不利于工农业生产的恢复,不利于市场的稳定,不利于经济建设的开展。

四、城市的钞票大量向乡村转移,一部分农民手里的钞票很多,投机倒把在发展。对这一点,在我们高级干部中也有不同的看法。目前的情况是,农民自己经营的 副业产品,集体和个人生产的三类物资[33],都大幅度地涨价。在过去一年多中间,农民在自由市场上出卖相当于正常价格十亿元左右的物资,换去了三十亿元 左右的钞票。现在不少农民手里的钞票相当多,城市钞票向农村转移的趋势还没有停止,还会继续一段时间。原因是国家没有充分的商品来满足城市的需要。我们要 公社和农民发展农副业生产,不让卖不行,过多地派购也不行,而城市人民又要吃,价钱虽高,你不买,有人买。过去每年供应给城市的猪肉三十多亿斤,现在还不 到十亿斤。能不能很快恢复到三十多亿斤?不可能。只有当国家手里掌握很多物资,能够保证城市供应的时候,城市钞票大量向农村转移的趋势,才能停止。

在物资少、钞票多的情况下,出现了相当严重的投机倒把现象。要把两种人区别开来:一种是农民,他们把自己生产的猪肉、鸡蛋等在自由市场上高价出卖,多得 了一些钱;另一种是投机分子,他们一手买进,一手卖出,一转手就捞很多钱。从人数说,前一种人占多数,但后一种投机分子确实也不少。刚才先念[114]同 志说,一辆自行车要六百五十元钱,还有人抢着买。对于投机分子,必须采取有效办法来对付。

大批钞票流向农村,国家没有足够的工业品来回笼这些 钞票。集体生产者向国家出售了一定数量的农副产品,也得不到等价的工业品。据商业部的同志说,现在农民卖出一百元的农副产品,我们能够供给他们的商品只有 六十多元,加上理发、看电影等等,也只有七八十元,还差二三十元。没有相当的工业品供应农村,没有等价交换,单靠政治动员,是难以持久的。在相当范围内的 自由市场,对促进生产是有利的。但是,农民高价出售农副产品所得到的钞票,如果不想办法换回来,农民手里的钞票越来越多,就有农民不愿意继续向国家出卖农 副产品的危险。

五、城市人民的生活水平下降。吃的、穿的、用的都不够,物价上涨,实际工资下降很多。这一点,大概没有不同的意见了。

以上讲了五点困难,其中一、二两点是基本的,其他三点都是从前两点派生出来的。

我们是不是有克服困难的有利条件呢?当然有。我想着重指出以下几点:

一、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15]在实践中已经逐步地丰富起来。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我们已经制定了实现总路线的一些具体政策。改进农村工作的 “十二条”[88]、农村人民公社“六十条”[89]贯彻执行后,农民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农村人民公社已经进一步巩固。中央关于调整工业的指示 [116]、工业企业“七十条”[117],也已经开始实行并收到效果。经过最近召开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111],全党县级以上主要干部的思想认识大 为提高,各项工作将会有显著的进步。

二、粮食、家禽、猪的产量在回升,这是肯定无疑的。回升的速度多快?还要观察一下。至于经济作物的产量是否能很快恢复以至有所发展,现在还难于肯定,因为粮食不够吃,农民还不愿意多种经济作物。

三、几年来扩大了的工业、交通的生产能力,其中许多部分,将会在经济恢复中起作用。这就是说,我们克服困难的力量,比以前大了。

四、人民在克服困难、恢复经济中,是会同我们党合作的。只要我们把存在的困难和克服困难的办法讲清楚,没有疑问,人民会同我们合作。当然,不是说一点小 乱子都不会出。但是,总的说来,人民是会同我们党一起去战胜困难的。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应该有信心。我们党英勇奋斗几十年的历史,建国后十几年建设社会 主义所取得的成绩,人民是看得清楚的。在某些问题上,人民可能对我们有意见,但是,同旧社会比,他们还是觉得我们好。我们所做的好事,包括革命的胜利,建 设的成就,同我们犯的错误所造成的损失比较起来,当然是好事多。对于这一点,人民会作出公正的评价。我们目前的困难,一般说是好人好心做了错事所造成的。 人是好人,心是好心,就是做错了事。讲清楚了,改正了错误,把工作做好了,人民是会原谅我们的。

五、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取得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这一点也很重要。干部取得了经验,有利于克服困难,恢复经济,对今后工作很有好处。

以上五点是我想到的有利条件。可能还有别的,我说得不完全,请大家研究。

总起来说,我们有克服困难的有利条件,但是,目前的困难是相当严重的。在中央部一级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级干部中,应该指出这一点。至于认识不一致, 那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彼此交换意见,对统一认识、克服困难有好处。中央财经各部委可否在部长一级和司局长一级的干部中,提出这些问题,让大家发表各种 不同的意见?我认为应该这样做。因为各部委之间,各部委的内部,对这些问题事实上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彼此进行交换,听听不同的意见,这对暴露缺点、改进工 作,很有好处。“逢人只说三分话”,说话有顾虑的情况还是存在的。见面打“官腔”,不互相交心,这种情况继续下去,革命是会失败的。我们干革命的人,应该 讲真话,有问题就提出,有意见就发表,认真地进行讨论。

现在讲克服困难的若干办法。

针对上述情况,在财政经济工作中,应该采取哪些办法来克服困难呢?我提六点意见。

第一点,把十年经济规划[118]分为两个阶级。前一阶段是恢复阶段,后一阶段是发展阶段。

现在无论农业或者工业,都需要有一个恢复时期。农业的恢复大约要三年到五年。工业在这三五年内,也只能放慢速度,只能是调整和恢复。恢复阶段要几年?我个人看来,从一九六○年算起,大体上要五年。是否就是五年,请大家考虑,最后由中央来决定。

当然,在恢复阶段某些方面也可能有若干发展。大家知道,在建国后的三年恢复时期[66],钢的年产量不但恢复到九十多万吨,而且发展到一百三十多万吨。 但是,就全体来说,十年规划的第一个阶段主要是恢复。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克服困难,恢复农业,恢复工业,争取财政经济情况的根本好转。恢复是为了发展。有 了前一阶段的恢复,才有后一阶段的发展。

把十年规划明确地分为两个阶段,并且确定前一阶段是恢复阶段,对我们妥善部署财经各部门的工作很有好 处。如果不是这样,笼统地要大家执行十年规划,又想发展,又要下马,又想扩大规模,又要“精兵简政”,就会彼此矛盾,举棋不定。而分成两个阶段,基本建设 和若干重工业生产的指标先下后上,任务就比较明确。

恢复阶段的经济情况,应该说是很困难的。照少奇[81]同志的说法:类似非常时期。我们要 有应付非常时期的办法。主要有两条:一条是要有更多的集中统一;另一条是一切步骤要稳扎稳打。这里所说的集中统一,就是在给地方和企业以必需的机动的财 力、物力以后,把力量集中统一起来。这种集中统一的程度,可能要超过建国初期,因为现在的情况更复杂。

第二点,减少城市人口,“精兵简政”。

这是克服困难的一项根本性的措施。无论从临时之计看,还是从长久之计看,都必须如此。

要精减的职工,不单是来自农村的人,还有一部分城市的人。减下来后都要作适当的安排。如纺织工人,大多是城里人,现在很多纺织厂不能开工,也只能多做思 想工作,把道理向工人说清楚。减人这件事是很困难的,要他们来容易,要他们走就很困难。但是,如果现在不减,财政继续亏空,市场发生动乱,就会使我们更加 被动。现在减有困难,将来减更困难,两个困难比较起来,我看还是早减为好。

家在农村的人,动员他们回乡有困难。但是,总比从农村征购粮食拿到 城市里来供给他们要容易得多。去年压缩城市人口一千多万人,如果这些人继续留在城市,一年要吃四十多亿斤粮食。现在向农民多征购四十多亿斤粮食是不可能 的,就是多征购十来亿斤、甚至几亿斤,也是困难的。让家在农村的职工回家吃饭,在家里匀着吃,比较好办。对于减人,大家一定要下定决心,否则没有出路。

第三点,要采取一切办法制止通货膨胀。

我想到的,大体有四种办法:

一是严格管理现金,节约现金支出。银行要把钞票管理好,能不用的钱一定不用。要恢复银行严格管理现金的制度,严格的程度要超过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二是尽可能增产人民需要的生活用品。要从重工业方面转移一部分原料、材料给轻工业,再进口一部分原材料,增产日用品,回笼货币。人民有了钱,总要使他们能够买到东西,才能心情舒畅。没有这一条,只搞高价商品,老百姓是要骂娘的。

三是增加几种高价商品。高价商品品种要少,回笼货币要多。不要星星点点地搞,这也高价,那也高价,所得不多,弄得名誉不好。应该是不搞则已,一搞就要确 能收回一大批钞票。我们增加几种高价商品,首先是为了把在自由市场上高价出售商品的人的钞票收回来,同时也利用它来平衡商品供应量同购买力之间的差额。去 年搞高价商品,重点是在城市;这次搞高价商品,重点是在农村。哪里钞票多,就在那里投放高价商品。这个办法要先试点,看一看,听一听反映,步子稳一点,看 准了以后再推广。卖高价商品,实际上是货币贬值,群众会有些不满意。但是,只要基本生活资料不涨价,就不会出大问题。如果不采取这个办法,多余的货币不能 回笼,到处冲击市场,更不好办。

四是坚决同投机倒把活动作斗争。这种斗争应该有三方面的对策。首先是经济斗争。你按牌价卖给我鸡蛋,我也按牌 价卖给你糖果;如果你卖高价鸡蛋,我就卖高价糖果,你多赚了钱,我就想办法拿回来。这就是说,不仅要有低价对低价,而且要有高价对高价,否则办法不完全。 其次是业务经营。在农村建立供销社,在城市建立消费社,互相配合,经营三类物资和一部分工业品。供销社、消费社经营这些东西,价格可能会高一点。但是,如 果不要它们经营,搞投机倒把的人会经营,人民的损失更多。让供销社、消费社得利,比让投机倒把的人得利好得多。再次是行政管理。要通过市场管理、税收、运 价等办法把自由市场管起来。这些工作,都要反复考虑,进行试点,取得经验,然后铺开。

一九六二年和一九六三年,必须千方百计做到财政、信贷收支平衡,制止通货膨胀。不能今年不动手,等到明年再去制止。

第四点,尽力保证城市人民的最低生活需要。

目前我们能够逐步采取的办法有三项:

一是分几步做到城市每人每月供应三斤大豆,夏天和蔬菜多的地区可以少一点。一亿城市人口,实行这个办法,每年需要三十亿斤大豆。我国每年大豆的产量,在 一九五八年以前是一百九十亿斤左右,这两年是一百二十亿斤,拿出三十亿斤来供应城市,是可能的。我们应该力求在每年内逐步做到这一点。第一步可以先在大中 城市的六千多万人口中实行。这个办法,不仅可以保证城市人民的健康,而且可以提高一点职工的实际工资。有了豆子吃,或者换豆腐吃,就可以不买或少买自由市 场上的高价副食品。据计算,每人每天最低需要七十克的蛋白质,一斤粮食含蛋白质四十五克左右,一斤蔬菜含五克,一两大豆含二十克。在缺少肉类和蛋品的情况 下,用大豆来补充营养,是一个比较可靠的办法。

二是每年供应几千万双尼龙袜子。这也可以说是一件大事。孩子多的人家,都感到补袜子是一件伤脑 筋的事。如果每年用四百万美元进口一千吨尼龙,就可以织四千万双袜子;如果织尼龙底的袜子,产量可以加倍。一双尼龙袜子可以卖几块钱,买的人欢喜,国家一 年也可以回笼几亿元的货币,这是公私两利的事情。

三是把全国各地价值约四千万到五千万元的山珍海味等高级副食品,用于高价馆子,价钱卖贵一点。招待所用这些东西的时候,也要卖高价。这样,既可以改善一部分人的生活,也可以回笼不少货币。

在保证城市人民生活需要方面,现在想到的比较可行的办法只有这三条,其他的“支票”还开不出来。就是这些办法,做起来还是不容易的。

第五点,把一切可能的力量用于农业增产。

这一条是根本大计。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事情:

一是除增产粮食外,要重新考虑保证经济作物增产的办法。保哪几种?保多大范围?多少年搞起来?都要研究。现在对经济作物的奖励办法是“二百二”红药水, 有点用处,但是不能解决多大问题。经济作物不恢复,国家就没有商品来保证城市和乡村的供应,国家同农民也不可能有真正的等价交换,工农联盟就不能巩固。国 家用一块钱收购棉花,纺成纱,织成布,就可以卖四块钱。如果用来生产针织品,回笼的钞票就更多。但是,要鼓励农民种棉花,就必须保证棉农有足够的口粮。现 在,棉农向国家交售一百斤皮棉,只奖三十五斤粮食。这个办法,棉农吃不饱,他们只好把棉田改种粮食。这样下去,棉花不但不能很快增产,而且还可能继续减 少。如果棉农交售一斤皮棉,供应二斤粮食,那末,农民就会积极种棉花。按照这个办法,我们每年收购二千五百万担棉花,就要用五十亿斤粮食。其他经济作物的 情况也是这样,要增产就要供应足够的口粮。现在,国家必须进口粮食来补充口粮,如果要保经济作物,还要多进口一些粮食。也曾经考虑过,是进口棉花合算,还 是进口粮食合算?研究的结果,进口棉花不仅货源不够,而且不如进口粮食合算。进口一吨棉花要用七百美元,进口一吨粮食只要用七十美元。这就是说,进口一吨 棉花所用外汇可以进口十吨粮食,而用十吨粮食就可以鼓励农民多产五吨棉花。

二是对不同的产粮区,研究出不同的增产办法。我国商品粮的主要产 区,有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关中平原,长江三角洲,江汉平原,洞庭湖周围,成都盆地,珠江三角洲,等等。这些地区,都各有不同的特点。我们应该找出适应 这些地区特点的有效的增产办法。对商品粮的主要产区,应该多供应化肥。据计算,进口化肥比进口粮食合算。只要外汇有可能,就应该多进口一点化肥。

三是拨出一部分钢铁、木材,制造中小农具。目前工业支援农业的重点,不是拖拉机,而是中小农具。要切实计算化肥和农业机械可能供应的程度,要确实能够办到,不要做不切实际的计划。

第六点,计划机关的主要注意力,应该从工业、交通方面,转移到农业增产和制止通货膨胀方面来,并且要在国家计划里得到体现。

我认为,增加农业生产,解决吃、穿问题,保证市场供应,制止通货膨胀,在目前是第一位的问题。年产七百五十万吨钢,二亿五千万吨煤,也是重要的,但这是 第二位的问题。在不妨碍增加农业生产和制止通货膨胀的前提下,能搞到这么多钢和煤,当然很好;如果有所妨碍,搞不到这么多也可以。

要增加农业 生产和制止通货膨胀,只靠国务院的农林办公室和财贸办公室[24]是不行的,主要要靠计委、经委等综合机关,在国家计划中把这些事情摆到头等重要的位置。 毛主席早就提出,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以农业为基础,必须按照“农轻重”的次序来安排计划[119]。现在,必须研究我们的计划工作和经济工作,怎样才能切 实地体现这个精神。

以上六点,是克服当前困难的主要办法。我讲得可能不完全,请同志们讨论和补充。

目前财政经济的状况怎样,克服 困难的办法是什么,这是全党和全国人民时刻关心的大事,我们应该慎重地考虑这些问题,兢兢业业地做几年工作。我们的工作部署,要反复考虑,看得很准,典型 试验,逐步推广,稳扎稳打。慎重一点,看得准一点,解决得好一点,比轻举妄动、早动乱动好得多。困难时期只是着急,或者病急乱投医,不但无益,而且有害。 当然,凡是看准了的确实有效的办法,就要集中统一,全力以赴。今后几年克服困难应该力争快一点,同时要准备不快的可能。毫无疑问,只要我们努力去做,就一 定能够克服困难,争取财政经济状况早日好转。

*这是陈云同志在国务院各部、委党组成员会议上的讲话。

出处:陈云文选第三卷    人民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

本文关键词: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焦杨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