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形势与经验教训* 一九八○年十二月十六日

经济形势与经验教训* 一九八○年十二月十六日

一、“资金不够,可以借外债”。这是打破闭关自守以后的新形势。

愿意借外债给我们的国家纷纷到来。打破闭关自守的政策是正确的。今后在自力更生为主的条件下,还可以借些不吃亏的外债。引进有利的技术,也是必要的。

但是,对外债要分析:卖机器设备占绝大多数,能借给我们自由外汇[196]的很少,而且利息高达百分之十五左右。这是相当高的利息,过去当铺[206]年息是百分之十八。这种自由外汇,我们借多了也还不起。现在应该明白了,所谓借外债,绝大多数不是借给我们现金。

很明显,这种买机器设备的外债的使用,不决定于我们的主观愿望,而决定于国内有多少财政拨款用于配套。

现在国际市场是买方市场。除非国际关系有大的变化,这种国际市场的有利条件不会失掉。

现在有些带援助性质的外债,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7]和世界银行[208]的低利自由外汇贷款,将来使用起来可能对我们有利。但使用时也是有条件的,数量也不会很大,并且现在还没有借到手。将来借到了,也要十分谨慎地使用,只能用在最关键性的项目上。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外国资本家也是资本家。他们做买卖所得的利润,绝对不会低于国际市场的平均利润率。有些机器看来似乎利润低,但是同另外一些机器或 费用合起来的利润,决不会低于平均利润率。世界上没有一个愿做低于平均利润率买卖的资本家。如果低于平均利润率,他为什么不把钱存在银行稳拿利息?为什么 要搞冒险的投资呢?

现在离列宁所说的将来“在世界几个最大城市的街道上用金子修一些公共厕所”[209]的时间还很远很远。

我所以一再说对外国资本家在欢迎之中要警惕,这是因为我们有些干部对这件事还很天真。

我之所以要提出这样的问题,丝毫没有不要利用外资的意思,只是敲敲警钟,提醒那些不很清醒的干部。

再重复一遍:利用外资和引进新技术,这是我们当前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不过要头脑清醒。

二、经济形势很好。

现在既没有出现国民党时期发金圆券[210]的形势,也没有出现解放初期财经统一、物价稳定以前那种形势[211]。应该说,现在的经济形势是开国以来少有的很好的形势。

但要看到不利的一面。除了若干种国家规定不准涨价的商品以外,许多商品都在涨价,涨价商品的面相当大,影响人民的生活。

这种涨价的形势如果不加制止,人民是很不满意的。

经济形势的不稳定,可以引起政治形势的不稳定。

三、经济体制改革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好作用,大大有利于经济形势的改善。

农村人民生活改善了,市场搞活了,这是二十多年来少有的好现象。

但是也出现了一些缺点:各地区盲目的重复建设,以小挤大,以落后挤先进,以新厂挤老厂。

对于这些缺点,中央正在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四、按经济规律办事,这是一种好现象。我们国家是以计划经济为主体的。对许多方面,在一定时期内,国家干预是必要的。

粮食的收购价高,销售价低,国家要补贴。

房租很低,只能作修理费,甚至抵不了修理费。

国家补贴一年共计有二百多亿元。

从微观经济看,这是不合理的,似乎是不按经济规律办事。但我国是低工资制,如国家不补贴,就必须大大提高工资。

究竟哪种办法好?我看现在还是国家补贴、低工资的办法好。不补贴,大涨价,大加工资,经济上会乱套。

从最后的经济结果看来,现在的办法,小的方面不合理,但是大的方面还是按经济规律办事的。

五、目前对国营企业产品、集体企业产品的价格至少要冻结半年。在这个半年内研究各种经济问题,并且做出初步的结论。这件事也是国家干预。表面看似乎不合经济规律,实际上合乎经济规律。

六、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

今后若干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在开支方面都要大大紧缩。地方财政结余,要由中央财政借用,财权仍归地方。

地方财政结余要冻结,否则煞不住地方随便投资搞基本建设或随便开支这股风,中央财政也平衡不了。冻结几年,要看情况。中央财政有赤字,就要向银行透支,向银行透支就是多发钞票。

一切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单位的上年结余,都不许动用,非动用不可的,都要经过批准。这种做法就是集中。像我们这样的国家没有这样一个集中是不行的,否则就会乱套,也不利于改革。

事实也证明必须这样做。因为现在中央和地方的财力的比例变了。解放初期一九五三年,中央财力占百分之七八十,地方财力所占比例很小。现在中央财力的比例大大缩小,地方财力的比例大大增加。今年提出的冻结和集中,反映了这个客观现实。

我们要改革,但是步子要稳。因为我们的改革,问题复杂,不能要求过急。改革固然要靠一定的理论研究、经济统计和经济预测,更重要的还是要从试点着手,随时总结经验,也就是要“摸着石头过河”。开始时步子要小,缓缓而行。

这绝对不是不要改革,而是要使改革有利于调整,也有利于改革本身的成功。

现在要为财贸金融系统恢复一点名誉。

消息灵通、反映灵敏的是:财政、金融、商业部门。

在这些部门中可以看出大局。

七、好事要做,又要量力而行。

搞经济建设的最后目的,是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

搞国防建设,也是为了保障人民生活的改善。

因为只能量力而行,所以有些好事不能一时就办到。有些好事,只能做,不登报。

八、一切引进项目,都必须有专家参加,必须是领导干部和专家共同商量。

不同方面的专家,往往有不同的意见,要注意和考虑各方面专家的意见。

必须作出几个比较方案,择优选用。

定案时宁慢勿急。

任何一个项目,必须集体商量,不能由一个人说了算。这必须是一项规定。从公社起直到中央常委,一律照此办理。

九、节省外汇。

现在出国考察团太多,有不少是游山玩水团。必须少、小、精。

现在国际市场上出现了某些中国货降价现象。这不是正常的必须的降价,而是各省市、各部门为了取得外汇自己降价。

我们必须研究出一个既能出口又不贱卖的方案。总之一句话:“肥水不落外人田。”

十、我们要发展经济作物,同时必须保证粮食的逐步增产。

进口一定数量的粮食是必要的,这有利于各个方面,有利于改革。

不能因为发展经济作物而挤了粮食产量。粮食还是第一位。人不吃饭,牲口不喂料,是不行的。

十一、我们是十亿人口、八亿农民的国家,我们是在这样一个国家中进行建设。

香港、新加坡、南朝鲜等地区没有八亿农民这个大问题。

欧美日本各国也没有八亿农民这个大问题。

我们必须认识这一点,看到这种困难。现在真正清醒认识到这一点的人还不很多。

十二、四个现代化如何实现?

决不要再作不切实际的预言,超英赶美等等。

我们实现现代化的基地:

现有工业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加以改造和引进新技术。

现有技术人员是我们知识力量的基础。我们有大专学校毕业生和自学的技术人员共几百万人,他们经过了一二十年的实际工作的锻炼。

必须肯定,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技术水平,应该来之于这些五十年代、六十年代水平的技术骨干。

出国留学取得先进技术是必要的,但留学生毕竟数量有限。

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靠我们党的领导。有人说我们现在的干部大多是“万金油”,我看,搞四化建设没有这些“万金油”干部是不行的。不要小看了这些“万金油”干部的作用。

但是干部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制度化,仍然是我们在干部政策上的大方针。我们老干部必须担负起挑选德才兼备的青年干部的责任。

十三、必须指出,开国以来经济建设方面的主要错误是“左”的错误。一九五七年以前一般情况比较好些,一九五八年以后“左”的错误就严重起来了。这是主体方面的错误。

代价是重大的。错误的主要来源是“左”的指导思想。在“左”的错误领导下,也不可能总结经验。

十四、我同意紫阳[212]同志领导的财经小组[213]提出的调整计划。

调整意味着某些方面的后退,而且要退够。

不要害怕这个清醒的健康的调整。

可能有些议论:“这会耽误三几年。”不怕。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已经耽误了一百多年。而且这次调整不是耽误,如不调整才会造成大的耽误。

因为我们这次调整是清醒的健康的调整,我们会站稳脚跟,继续稳步前进。

以上列举了十四点,希望同志们提出不同的意见。因为不同意见的讨论,只会使我们的步骤更加稳妥,更加合理。

*这是陈云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出处:陈云文选第三卷    人民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

本文关键词: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焦杨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