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父母该如何守护孩子的童年(2)

陈晓:父母该如何守护孩子的童年(2)

给孩子写的故事

粲然正在为她的儿子米尼写第11个故事,讲一个小男孩在成长中会遇到不友好的外部世界。这是她最近的一种焦虑:米尼在小区玩耍时,被一个比他大的小男孩欺负,推坐到地上大哭。粲然要装出若无其事的大度,但心里却有难过和愤怒。这次,她在故事里想告诉孩子和自己的是,面对外部的恶意和伤害时,宽恕和同情更强大。粲然已经为米尼写了十几首童诗和故事。每当一种育儿焦虑发生时,她就写一个故事。她说:“这些故事是写给他和我的,落魄,痛苦,离别,写给人生最失意的时候。”

看起来粲然没什么可焦虑的,她让自己的孩子在厦门海边过着童话一样的童年。粲然小时候也在这个大海环绕的半岛城市长大,让她可以把自己童年时的快乐,传递到米尼的童年中。粲然记得,自己小时候住在中山路,这算是厦门市中心的街道,但离海也只有5分钟的路程。小时候她经常坐在爸爸的自行车梁上,穿梭在中山路的外婆家和厦门港的奶奶家。“碰到下雨天,爸爸用雨衣罩着我,一路只能看到脚下的路。快离海近的时候,就能闻到海的味道。”那时候的海岸边有很多小吃摊,热气腾腾但没有车马喧嚣。在粲然的童年记忆里,大海跟亲情、热闹还有开心地玩耍联系在一起。现在她的家也在一个距离海边只有几分钟路程的小区,米尼和大海已经建立了亲密的联系。每天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重要事就是去海边,看晨练的老爷爷,椰树下海风轻拂的草坪。有段时间米尼不喜欢喝晨奶,他们就让孩子把晨奶拿到海边吃。吃给小蝴蝶看、吃给消防栓看、吃给海浪和林间的风看。他三下两口喝完,还抢着吃了一个半的煮鸡蛋。

每天下午是沙滩上的玩耍时间。粲然说:“米尼的专注力不长,在家里看书或者玩玩具,顶多10分钟。但在海滩上挖个洞,挑水灌入,用筛子清理出干净的贝壳——这么简单且枯燥的事。他奋力地、汗流浃背地、毫无怨言地埋头做了两个小时。孩子那种专注而纯净的认真有时会猛然击中你。”这些日子都被粲然图文并茂地发到自己的微博上。照片上的米尼在蓝天白云大海边,总是咧嘴大笑着,天天被日头照着的皮肤微黑,看起来健康漂亮,而且快乐。

粲然和她的儿子米尼百天时的合影

但粲然说,自己有很多育儿焦虑,这些焦虑都被她写进给儿子米尼的故事里。第一个故事是《老妈妈的秘密》。那是在奔波出差的日子里,本来陷在与孩子分离焦虑中的粲然突然在动车上发现自己得了飞蚊症:“不断有黑点在眼前飞动,一开始不在意,却延续了两三天时间。到那天夜里,在转车的月台楼梯上,白煞煞的灯光照着,一时眩晕,许久迈不开步子。心里着急下一班车马上就要发车了,差点就哭鼻子。”当生活中的痛苦和恐惧来临时,妈妈第一个想起的是自己幼小的儿子:如果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要面临自己最亲近的人因为丧失某些能力,而不能陪伴他,给他足够好的童年,该怎么办?粲然在《老妈妈的秘密》中写道:“虽然妈妈对孩子的照拂,只有从自己的手臂到你的小手那么长的距离,可妈妈对孩子的承诺,是很长很长的。无论如何,妈妈都想用尽全力,把身心全然打开,深深地、深深地把你抱进怀里。”

在另一个故事《一个小男孩和公共汽车的失败史诗》中,粲然写到孩子对一辆车的渴望。小男孩总是喜欢汽车,到1岁多可以说话的年纪,他们最早对世界的好奇大都包括“这是什么车”这样的问题。米尼也喜欢和妈妈玩这样的游戏,粲然在故事里提到的所有车型,是才1岁半的他所熟悉和经常提及的。现在米尼最喜欢的,就是走在路上,大声告诉身边的人,这辆车叫什么,或者站在小区地下车库的围栏前,长时间地看上上下下的小汽车。

但家里还没买车。这是粲然的一个担心——关于阶层、财富。就像她在故事里表达的那样:“原来勇敢和天赋这样的东西,多多少少需要一点钱来支撑。”对粲然来说,赚钱并不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她还在上大学时候就出了自己的小说集,曾经被国内的媒体评论是最有前途的文坛新人。她拥有文字方面的才华和待人接物上的热忱。即便是站在一个势利的角度看,粲然也是很容易被这个社会接纳的人。她收到过很多重金相邀的赚钱机会,但绝大多数时候,她还是守着自己在电视台一份稳定但薪水不高的生活,得到的回报是她不用经常去单位,可以在家里干活。这才有大把可以陪伴米尼成长的时间。

对守护孩子童年这样的话题,看起来各种理论流派纷繁复杂,但总结起来也无非就是时间和耐心。父母要想让孩子按照自己天性的节奏成长,那他也必须放慢自己人生的节奏。粲然把自己的时间按照养育孩子所需要的经济底线做了分割:在米尼上幼儿园前,她需要一个月保证1万元的收入。在上幼儿园后,她需要1.5万元,就能延续在米尼在海边无忧无虑的玩乐。她把自己的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工作,满足维持一个无忧无虑童年最低的经济底线;其他的时间,全部用于陪伴孩子。

当父母深度地介入孩子的生活后,双方都可以得到更大的安全感和快乐。但孩子生活的每个细节尽收眼底,也让父母萌生出很多细细碎碎的焦虑。比如还不能买一辆很拉风的车。“有时候,我经常怀疑等米尼更能表达自己意思后,会问我:妈妈,我们为什么没有自己的车?我也很会自我开解。我马上会跟自己说,这个问题只是你的自我预设。因为你太希望事事满足他了,就替他置疑他的所得。可是你们瞧,再强大的父母难免这样的纠结,自责给孩子的远远不够,深恐落后于人。”于是,“不好的条件会导致最后的失败吧?”这样的疑问句贯穿了故事的始终。

这些美好的、让人感动的童话,大部分的源头却都是一些不那么好的情感。“是一个瞎忧虑的母亲,在不自信的时候写下的故事。都是我育儿焦虑的种种表现。”粲然说。这些故事发表在微博上,慢慢地有了很多读者。年轻的爸爸妈妈们为相似的情感感动、赞叹,开始有人请粲然为自己的孩子写一个故事,每个要求后面都有关于自己孩子具体的忧虑。但粲然说:“我写的时候,心里想的还是米尼,我只能为他写。”

当家里吵架时,她写了《老乌龟的酒吧》。当孩子开始学着说话,还不能清楚地让大人听懂,孩子脸上会有害羞的表情。于是粲然写了《旅伴》。这是讲孩子成长的痛苦和挣扎——年幼的孩子不管说什么,大人都说不对,一遍遍地纠正他,而他都在接受我们。几乎所有的故事最后都有一个结局,一个开解:要勇敢地出去闯荡,但也可以作为一个失败者快快乐乐地回到海边来。通过这些故事的书写,粲然或多或少缓解了一点自己对生活的焦虑。这些送给未来的米尼的故事,也是粲然送给自己的。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