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方明:公共外交——公众参与的智慧(3)

韩方明:公共外交——公众参与的智慧(3)

韩方明指出,民间智库将成为国家间外交对话的第二渠道,政府和民间沟通的桥梁,有助于推动完善中国公共外交官民协作的体制。从全球的角度观察,民间智库已是现代国家公共治理、政 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支撑力量,有利于外交的民主化和透明化。他借此呼吁政府、思想界、企业各界人士群策群力,重视和推动民间智库的发展,在我国外交整体战略中扮演更重 要的角色,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包容、真实的公共外交

在论坛上,学者和外交官们也探讨了在推动公共外交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事实上在今天的现代信息社会里面,你可以选择加入某一个团体,信息可以自由和非常通畅地传播,突破文化和国界。我们会意识到信息是自由的,我们不能阻断这样的交流和沟通,我们 认识到人们的思想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文化、历史、传统都是不一样的,都会使得对信息的解读不一样,如果我们的交流不考虑这一点的话,甚至会起反作用,”阿姆斯特朗说。

峰威力指出,在公共外交中最重要的是避免宣传。我们要想很好地达到效果,就必须要取得人们的信息。“在一个信息时代,公众是非常善于利用媒体,非常反感宣传,因此最好的宣传就是 没有宣传。”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黄友义指出,互联网的确为人们提供了参与公共外交、实践公共外交的新的平台,这是令人激动的。但是任何一个硬币都有两面,现在在互联网上,包括微博,绝大部分的 信息,90%的信息是英文的,使得交流有很大的不平衡。另外,民众的参与,能够消除误解,增加其他国家对自己国家文化、政策的了解,积极意义很大。同时民众参与也有缺点。他举了一个 例子:美国入侵伊拉克的时候,我们并没有看到大规模的美国人的反对,也就是说美国民众基本上是支持美国开进伊拉克的。但是10年后我们看到结果,这场战争谁获利最大?显然不能说是 伊拉克人民,美国普通民众有多大的利益呢?也很难说。但是一些有军方背景的公司,获利比别人都大。这些问题让我们又兴奋,又担忧,这是公共外交新技术和民众参与带来的让我们思考 的新问题,黄友义提醒说。

赵可金指出,在全球化时代,虽然跨国交流在加速,在上升,但制定游戏规则,遵守各方的相关的法律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另外在推动公共外交的时候,还要特别注意,公共外交还有一 个限制和边界的问题。“作为一个国家的政府,在海外推行公共外交的时候,恐怕不能够仅仅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或者说我接触对方国家的老百姓,我在对方国家,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我认为这也是非常危险的。”他强调,当一个国家的政策,以推动公共外交的名义进入到另一个国家,做出一些对这个国家不利的事情,或者违背这个国家核心价值观的事情,也是非常危险 的。

赵可金说,“我们的角色是为民众之间的交往创造条件,提供服务,而不是推动政府的外交议程。这个不仅对于美国,对于中国其他的大国是特别需要注意的。我刚才听到欧洲的朋友谈到瑞 士一些小的国家,在软实力方面其实比一些大国还要更好,这是大国需要学习的。不能说国家很大,力量更强,你的意见就是决定正确的。中国如此,美国也如此。”

与会的中国外交官指出,包容的心态对公共外交是至关重要的。

前中国驻埃及大使,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认为,现在的时代,单有政府之间的外交,确实是远远不够的。这更需要我们有一个包容的心态,互相尊重彼此文化传统的心态相互理解,相互 了解,在这个基础上,深化合作,这是在当今时代,我们公共外交所面临的挑战。“包容是对话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建立相互的尊重,这是实现公共外交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吴大使说 。

前中国驻欧盟大使关呈远建议加强公共外交,更重要的是提高公共外交的质量。而要加强公共外交的可信度,也就是说要更加客观地反映双方的真实情况,就需要本着一个客观的公正的立场 ,要放弃一些偏见、成见,这样才能使公共外交有一个可信度,有它的魅力,能够打动人。他说最重要的还是要加强舆论,而舆论是要有人来制造,来传播的,或者是需要有人来引导的。

中国第一任驻WTO的大使孙振宇认为公共外交有很重要的一个理念,大家应当是采取包容心态。尤其在做公众工作的时候,要有包容的心态。不是去指责,或者是说教,要学会倾听,听听人们 的呼声。而且要尊重每一个国家的文化,每个国家的历史背景、传统,虽然我们自己有很好的价值观,对你们是非常适合的,但是不能强加给别人。要让他们自己内部,通过本身的发展逐步 地接受。尤其不能用武力推翻一个政权,像在伊拉克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武器来输出民主,这个本身就是一个非常虚伪的事情。

孙大使指出,我们一定要抱着非常宽容,容许各个国家根据他们的历史进程来发展,让各国觉得自己的价值观非常重要的。尤其这些国家有几千年的历史,存在本身就是合理的。“我们是在 同一条船上,每一个国家都是为了在世界上有一个很好的全球治理,自己要维护本国人民的生活、民生,经济的发展,有很多问题需要很好的处理。在相互的对话交流当中,促成各个国家共 同努力,建设一个更和谐的社会。”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