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的博弈
从2011年9月到12月初,对乌坎事件的处理,政府方面以陆丰市为主实施具体应对措施。
9月,陆丰市派出工作组,从选举、财务和土地等几方面介入村民诉求,开展入户调查。11月1日,陆丰市决定免去薛昌村支部书记职务,免去陈舜意副书记职务,同意陈舜意辞去村委主任职务,由东海镇副镇长朱茂强兼任乌坎村支书。但这与乌坎村民的诉求相去甚远。
乌坎村民反对的不只是薛昌与陈舜意个人,而是整套旧班子;也不仅仅限于乌坎村,而是整个“乌坎利益格局”,包括事发后一直袒护薛昌的东海镇党委书记黄雄,以及其他利用乌坎土地获取利益的官员,亦指向利用薛昌的独裁在村中圈占土地非法获利的商人。
林祖恋指责东海和陆丰处理此事过于轻飘:“9月28日,正是乌坎村里最敏感的时候,东海镇与陆丰市人大代表选举,经过协商,我们为代表选举让路,推迟村民临时理事会到29日再选,但27日,镇上来人布置,薛昌靠流动票箱提前划票收票,28日,真正的选举会场成了摆设,只有极少数的人在现场投票。通过制造虚假民意,薛昌居然当选市人大代表,这个结果还被政府抢着在媒体上公布。”
“这与陆丰在21日当天向外公布说上访人数只有200余人,是连环配套的陷阱,是为了蒙骗上级政府和外界群众,让人误以为,乌坎村绝大多数人是支持薛昌的。误以为反对者只是一小撮。”
林祖恋一方面以临时理事会积极配合当地官员提出的措施,另一方面通过青年随时跟进、搜集和整理新形成的违法证据,向省人大、省政府以及中纪委递交上访材料。
在东海镇配合薛昌假选举被揭露后,镇党委书记黄雄对村民提出,薛昌已经72岁,年纪大了,希望给薛一个面子,并动员陈舜意顶缸为此事担责,遭到陈舜意拒绝。杨色茂称,11月18日陆丰市长邱俊雄要求东海镇书记黄雄出具该次选举无效文件,但直到春节都未正式下发。
11月15日,不满陆丰市的拖沓延宕,杨色茂主持召开临时代表会议,会议决定20日开村民会议。会上,林祖恋对村民出示证据,表态与村民共同坚持原定诉求,打破官官相护、官商勾结的利益联盟。决定次日再赴市府上访。林祖恋拟定了次日上访的口号和标语。杨色茂在其中加入了“打倒独裁”、“还我人权”这两条:“我们反对的是‘乌坎皇帝’薛昌的独裁统治,他的框架还在那里,至今大而不倒,随时有可能死灰复燃。我们要的是法定权利,要求归还村务管理权、选举权。”杨色茂、薛锦波等协调配合,庄烈宏、张建城等抽调150名青年组成上访秩序维护队,防止9月的打砸现象再次出现。
11月21日,4000余人再次上访,引起高度关注,数十家媒体涌入,并自此长驻村内,动态报道乌坎事件。但对这次上访,陆丰市委宣传部发网文报道为400人,称其为少数村民的不满,这令村民意识到,陆丰仍在决心保护薛昌营造的旧“利益格局”。“不敢面对现实,逃避实质问题,这迫使我们不得不继续争取。”林祖恋说。
明线,林指派杨色茂给陆丰市长打电话,指责官方背信,为保护利益关系人,不惜扼杀村民的民主、土地和村务等合法诉求,并由杨色茂率村民理事会代表向政府提出建议,在道义上占据高地。
暗线,则安排青年加强护村措施,防范突击进村抓人。整理各项证据,向中纪委、广东省委递交材料,述说村民的合法诉求。宣传组则在紧邻林家的新闻中心张贴告示,强调村民的诉求是在法律框架之内,是为了基本权利,是有限诉求,而非政治要求。并且一再声明,乌坎村全体村民“拥护共产党,拥护党中央”,反对的只是少数违法乱纪、独裁专断的贪官污吏。
但12月9日,陆丰市公安局仍发布通告,捉拿林祖恋、杨色茂等组织者。此前,12月1日,庄烈宏在顺德被控制,2日,消息传回乌坎。3日,汕尾、陆丰部分政法官员在南海庄园与杨色茂对谈,要求杨色茂和其他领袖集体自首,以获轻判,否则,最低也将判刑十年以上。4日,警力在村外集结。9日,薛锦波、张建城、洪锐潮在陆丰市公安局通告发布的当天被抓捕。
林祖恋指导召开村民紧急会议,通报上访领袖被抓。抽调青壮年分批轮流全天候把守所有入村通道。为保证领导系统安全,仍由杨色茂作为与政府公开联系的谈判对象,林则被动态隐匿在其他村民家中:“那段时间局势是比较紧张,没有时间想那么多,也没什么可怕的,惟有将事情做到底!”
10日凌晨,7辆警车在村口鸣笛被村民驱走,鉴于此,上午,村民砍倒大树,堵塞、封锁入村通路。警方撤到两公里外,设置关卡盘查,海上有公安巡逻,防止火药流向乌坎。
11日晚7时,薛锦波猝死于汕尾市看守所。乌坎村中遍地悲声,村民在村中集会,祭奠死者亡灵。万余人大村,全村罢工、罢市、罢课,静坐,多数村民决意维权到底。部分村民家中缺少资粮,部分生活物资依靠村外捐资救助。虽并未真正发生断电、断水、封村的状况,但断电、断水、封村的谣言却已散播。
当地安排了一些乌坎在外上中学的学生代表和外出乡贤,在陆丰市政府与汕尾市委书记郑雁雄对话。郑雁雄发表讲话,承认村民诉求的合理性,也对事态的发展,做了一些澄清,他的讲话被制作成光碟,于19日送入乌坎。但迅疾被人断章取义,被截图和截取部分视频发上网络,引致新的不满。
在此关键时段,中国社科院于建嵘、中山大学朱健刚等学者,组织了有关乌坎形势的分析研讨活动,建议广东省委省政府直接介入处理。广东省社工委专职副主任刘润华约见学者,学者提出了希望撤离警察、释放被捕村民代表、成立省委工作组和组织村民重新民主选举的系列建议。刘润华将学者建议与自己的研究报告组成内参,直接提交给受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委托而专门处理此事的省委副书记朱明国。
20日,省委副书记朱明国在陆丰市干部群众大会上宣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乌坎村群众的利益诉求,决定成立省工作组,省委副书记朱明国为组长、副省长林木声为副组长,工作组由9名厅级干部和一批业务骨干组成,将以最大决心、最大诚意、最大努力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尽快恢复乌坎村正常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
21日,在张水金陪同下,林祖恋赴陆丰市政府,与省工作组见面协商,朱明国承诺陆续释放被捕青年村民、对被捕期间猝死的村民薛锦波再次确认死因并尽快交还遗体、承认临时理事会合法,并表示省政府工作组将查明真相、“涉及哪一级就查办哪一级”。
30日,省工作组宣布,初步查实,村民诉求合理合法,薛昌班子成员此前已被汕尾市确定双规审查。
至此,以林祖恋、杨色茂等人为代表的乌坎新领导群体,无论在民众之间还是政府系统,均建立了稳定的地位。
机制深忧
1月15日,广东省委组织部干部与陆丰市、东海镇干部出席乌坎村党员大会,组建乌坎村党总支部,并成立了乌坎村委会重新选举筹备小组。林祖恋获得任命,成为乌坎村党总支部书记和选举筹备小组组长。
此前,网友来乌坎者甚众,有网友断章取义发微博,激起村民反感,被驱离。而2011年12月22日从北京来的村委会选举研究者熊伟来到乌坎,成为了林祖恋家的常客,直至3月乌坎村村民委员会选举结束方才离开。林祖恋对记者表示,省委工作组对于熊伟在乌坎为村民提供有关村委会选举法律的咨询和提供一些选举建议,表达了宽容的态度:“他们认为学者可以留下来。”
中山大学学者朱健刚解析,在乌坎这个相对敏感的乡村,省工作组明知有民间NGO的成员在乌坎做研究和为村民自治提建议,没有表达警惕,而是许可,这是积极的态度:“熊伟能留在乌坎,本身就是十分有意义的事。”
而据记者观察,即使熊伟活跃在微博上,一直发布有关乌坎的信息,但直至乌坎村选举结束,并没有学者或者其他民间研究机构的成员,和熊伟一样留在乌坎,参与其基层治理制度的设计与创新。
乌坎村新领导群体,整体学历较低,对法律的熟谙程度有限。选举日,陆丰市民政局和市委组织部的干部也对记者说,这里还从未有过所有选民在一个会场集中投票,实际操作经验有欠。而熊伟根据往昔观察乡村选举积累的经验,帮村民完善了选举环节的疏漏、改进了选举现场的布置,推动举行参选者公开演说等细节的设置。
熊伟还曾推动村民表决“村民会议召集人制度”,如在必须召集村民会议时,村委会成员出于自身利益拒不召集,可以由召集人负责召集村民会议,但未能成功。
林祖恋认为,熊伟的存在,为村民理解并落实法律规定起了重要作用,可以说是功不可没。但也有人认为,熊伟在乌坎期间,客观上未能与省、市、镇政府建立联系、形成良好的相互配合关系,又缺乏与其他学者合作形成完整配套的制度设计,因此未能有效地推动制度创新。3月,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也在评价乌坎村选举时说,只是落实法律,并没有创新。
虽然村民充分发挥民主精神,选举乌坎新领导群体成为村委会成员,但因治理制度上未有突破,林祖恋表示,对未来仍心怀忧虑。林担忧“薛昌现象”万一在自己退出后重演:“同样的法律,同样的规定,为什么在极少数地方才能这样选出真正受拥护的村委会,而在大多数地方都做不到规范?为什么过去薛昌就能操纵选举,这次在外界高度关注下才能真选?恐怕是制度设计本身有缺陷,如果不能探索出很具体的好的制度来实施法律,未来很难保证。”
既无创新,惟有试图缩小机构规模——林祖恋曾试图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成立三人村委会,即村委会只设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三个职务。一些服务更多使用聘用制度,也就是通过付款来委托给社会成员来提供服务。
“万一哪位聘用的人员不能胜任或者发生变质,可以随时解聘,要是村委会成员发生问题,就需要开村民大会才能罢免。”张建兴透露,但这一期望,因第一次投票的结果是只有林、杨得票超过投票者半数,洪锐潮参选副主任接近半数,委员中无人过半数,三人村委会无法成立,不得不举行二轮选举,成立了七人村委会。
村委会重新选举之前,乌坎的领导群体,实已发生裂隙,林祖恋始终得到全村绝大多数人的支持,但其率下的明线和暗线,选举时已然处于实力均等的对争状态:部分青年,因持续数年组织上访对抗薛昌专制、在林指挥下运作一些具体事务,在村民中尤其年轻一代村民中呼声高,而杨色茂等中年,则因在最紧要的时刻挺身担责、帮助林祖恋等控制局面,出面与官方谈判,获得高度认可,也更多获得外界和官方的认可。
选举前后,针对杨色茂等,已有谣言传其被收买,将来处理土地问题时将出卖村民利益。2月29日,在发表竞选演说时,杨色茂采取直面传言的策略,将自己“被收买”的谣言以笑话化解,并表示将不具体插手土地事务;庄烈宏等青年则试图继续以土地诉求来扩大支持率。
乌坎选举,隐约已有两派争阁的意味,一些人士的参选安排,使局势屡变。
虽隐有两派相争的意味,但毕竟缺乏与之因应的具体选举制度设计,因而不能形成新机制。
2012年4月7日,林祖恋邀请记者现场观摩了新任村两委的工作会议。主持会议的是林祖恋,村中大小事务均交付村两委成员共同商议,并由集体表决确定。
“林老先生一直在教我们学习民主议事,”村委孙文良在会后说,“凡事他都不自己拍板,一定要大家商量,虽然他有这么高的民意支持——投票选民91%的支持率。”
未能在机制和机构上有创新,“暂时,我只能有一个办法,通过考察、培养一个好的接班人,来防止再发生薛昌这样的事,”林祖恋认为这次乌坎选举成功,并不能说明基层选举制度是成功的,目前乌坎还没有找到好的治理机制,因此不能说存在乌坎模式:“用什么办法,既能让村民实实在在地拥有权益,又能建立一个好的机制,可以随时应付掌权者的各种变化、防范专权的风险?希望会有懂经济、懂法律、懂社会、懂政治的专家,帮我们做一些探索。”林祖恋几次对记者说。
缺乏良好的制度设计,不能阻挡地方利益格局的形成,基层自治的法律精神也就不能落实,这被看成是“薛昌王朝”形成的根本原因。
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曾两次对媒体谈到乌坎事件,“在处理乌坎事件上,我们一个重要的立足点就是判断乌坎群众所反映的诉求是不是合理合法的,我们经过初步了解以后,认为乌坎群众在土地等问题上的诉求既是合理的又是合法的,因此我们就是要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不是那个村子里面村支书所实际代表的小圈子的利益,这是我们妥善解决乌坎问题的一个立足的基本判断或者是基本点。”
汪洋称派省委副书记担任省工作组组长,是为了“要解剖麻雀,而且要取得经验,推动村级组织的建设……可能会在今年下半年适当的时候召开全省性的会议,把从乌坎这个点上取得的经验、教训用来指导全省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工作。”
他在另一处谈到利益格局影响改革: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解决利益格局对改革的影响,党委和政府要首先从自己身上做起,从自身的改革做起,并处理好不同利益群体对执政党和政府的影响。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