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价值(2)

总部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价值(2)

四是通过总部创新成果的辐射,在更具成本优势的区域进行成果转化。一般而言,企业的研发创新职能主要由总部承担,创新成果产业化过程主要在生产制造基地完成。这样的创新分工,既有利于降低创新成果的转化成本,也实现了总部所在区域向生产制造基地所在区域的创新成果辐射,在大城市和中小城市之间构建起新的创新合作体系,提升区域整体创新能力。

(四)总部经济为企业寻求更高水平发展提供了重要模式

企业总部与制造基地在空间上分离,能够实现不同区域优势资源在同一企业内部的集中配置。“总部-制造基地”分离布局的总部经济模式,是企业提升竞争力寻求更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第一,总部经济有助于解决欠发达地区企业面临的高端人才等战略资源瓶颈。欠发达地区由于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在聚集高端人才等知识要素方面处于劣势地位,企业的发展壮大面临着知识要素缺乏的瓶颈。总部经济模式下,企业可以通过将总部或研发、营销等高端环节向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迁移,寻求更好更快的发展。例如,吉利汽车总部从宁波迁到杭州,经纬纺机总部从太原迁到北京之后,企业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第二,总部经济有助于大城市企业降低制造成本,实现本土扩张。大城市在规模快速扩张过程中,空间资源日益紧张,生产制造成本快速上升。企业采取总部经济的布局模式,将制造基地从大城市向郊区县甚至外地迁移,或者在制造成本较低的其他地区设立新的生产基地,但仍把企业总部和研发、营销等高端环节留在大城市,这样既能有效降低企业的生产制造成本,又能充分利用大城市人才、知识、技术等战略资源密集的优势,实现企业本土扩展并完善生产体系,增强企业发展实力。例如,联合利华把生产基地转到合肥后,因运输成本、员工工资成本下降和生产整合效率提升,综合成本较原生产基地下降了30%。

第三,企业以总部经济模式“走出去”可在全球取得资源配置收益。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自身实力不断增强,具备了以总部经济模式“走出去”实施跨国经营、参与全球资源配置的能力。2008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达559.1亿美元[4],8500多家境内投资者在全球174个国家(地区)设立境外直接投资企业1.2万家,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1839.7亿美元。例如,华为2006年已完成亚太、欧洲、中东、北非等八大区布点,跻身英国电信、法国电信、德国电信、荷兰KPN等全球顶级通信运营商的供货商行列[5];海尔从1996年开始实施海外投资战略,在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南斯拉夫、伊朗等国投资设厂;联想集团也在墨西哥、印度、波兰等国外地区建立了生产工厂。这些企业通过“总部-制造基地”模式,将总部留在国内,在海外更具成本优势和广阔市场的地区投资建厂,实现了企业在全球范围的资源最优配置。

二、总部经济对总部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部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其对总部所在中心城市的经济效应是十分明显的,它通过税收贡献效应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为所在地区带来丰厚的税收回报;通过产业乘数效应扩大所在区域的经济总量,提升第三产业结构水平;通过消费带动作用,刺激需求;通过劳动就业效应,不仅增加就业机会,同时提升就业结构,增加高智力就业;通过社会资本效应,改善区域形象,提升区域品牌;等等。

(一)总部经济是中心城市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选择

在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城市都面临着转型问题,需要进行发展战略的调整。从“制造型”走向“服务型”是城市转型的基本方向。美国学者J.O威勒分析了美国20座大城市的资料,发现有60%的城市在制造业转移出去之后,保持了持续繁荣的局面,主要原因是城市实现了产业总部化和服务化。纽约、新加坡、香港、东京等国际大都市,就通过总部经济模式实施产业高端环节战略,有效突破了各自的资源发展瓶颈,成功实现了城市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城市生产制造成本不断上升,中心城区制造业“空心化”现象严重,我国许多大城市也面临着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压力,继续发展制造业面临严重资源瓶颈和成本压力,不得不将生产制造环节外迁,如北京“十五”期间外迁工业企业144家,“十一五”期间将进一步完成工业从城区向郊区的转移;截至2007年6月,深圳市仅罗湖、南山、宝安和龙岗四区,已经和计划外迁的企业多达522家,其中已经外迁的499家。大量制造业企业外迁使大城市面临制造业空心化的挑战。

总部经济倡导将不适宜大城市发展的生产制造环节转移出去,同时保留研发、设计、营销、品牌等价值链高端环节,不但能避开大城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弱的劣势,而且为大城市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空间载体。因此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总部经济可以为中心城市探索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实现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重要的战略选择。

发展总部经济,使城市实现总部化和产业服务化,解决了中心城市制造业空心化后的产业替代和产业接续问题,有利于推动大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心城市目前处于经济转型时期,服务业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总部聚集的趋势日益明显。如果这些城市能够抓住机遇,明确把发展总部经济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在吸引总部资源方面取得应有的份额,不但能够使总部经济成为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而且能够成为推动城市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动力引擎”,加快进入国际化大都市的进程。

(二)总部经济成为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企业总部一般从事的是决策、管理、研发、营销等知识型劳动,具有占地面积小,单位面积产出贡献大的特点,企业总部聚集发展,尤其是总部经济聚集区的形成提高了中心城区经济的集约性和规模化程度,有利于城市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总部经济聚集区不仅依托于城市的战略资源,各种企业总部的集聚本身就形成了新的战略资源,这些都使得总部经济聚集区成为城市经济的制高点。例如,北京商务中心区(CBD)东扩之前面积不足4平方公里,仅仅是朝阳区面积的百分之一,却有27家外资银行的分支机构入驻CBD,全球500强有110家在此设有分支机构,CBD实现了朝阳区税收的五分之一,利用外资的四分之一。另外,总部经济模式通过企业生产制造环节外迁,减少了第二产业产值总量和税收贡献率,而企业总部专职功能的强化为该区域第三产业的加速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动力,两方面共同促进了中心城市GDP和税收结构的高级化。

总部经济模式对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还体现在能够扩大当地劳动就业总量和优化劳动就业结构。由于企业总部集中了企业价值链中知识含量最高的区段,属于高度密集的知识性活动,因此总部经济聚集区的形成,为所在区域提供了大量高技术就业岗位,促使高端人才向该区域流动,如东京新宿集中了30多万高素质就业人口。一方面,各类企业总部及其管理、营销、研发等高端职能部门为所在城市提供了大量高智力就业岗位,雇佣大量管理、营销和科研等高素质专业人才,总部经济聚集区成为所在城市不断吸纳高知识性人才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总部经济通过产业乘数效应,带动了围绕企业总部经营活动的相关产业的就业。如围绕企业总部的需求,带动了金融、会计、信息、中介、咨询、法律、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和住宅、交通、教育、餐饮等城市消费产业的发展,这些服务行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较制造业更强,从而增加了更多服务业的劳动就业,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城市的就业结构。

此外,总部经济对于所在城市的消费也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总部的商务活动、研发活动及保障商务活动、研发活动所必需的各种配套消费;二是企业总部高级白领的个人生活消费,包括居住、购物、交通、子女教育、健身、休闲娱乐等消费活动。

 

图3  总部的劳动就业带动示意图

总部经济聚集区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聚集区,不仅和一般产业聚集区一样,具有规模效应、溢出效应,同时,还通过各种乘数效应,扩大了这种影响,因此才能在较小的区域内,形成巨大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不仅为城市经济发展带来了明显的GDP和税收贡献,也扩大和提升了城市就业和消费的规模和层次,成为拉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三)总部经济推动中心城市产业结构升级

总部经济对于推动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大城市制造业外迁后的产业替代和产业接续问题,而且能够对现代服务业产生强劲需求,带动并促进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第一,总部经济推动城市制造业向高端环节升级。中心城市传统制造业的升级主要是生产型企业的经营重心由利润较低的生产制造环节转向产品研发设计、原料采购、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等高端环节。制造业生产加工环节的高耗能、高污染以及劳动、土地资源的密集性,使得它在中心城区的发展受到很大的约束,同时生产加工环节所需的普通技术工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这使得生产制造工厂的外迁具有可行性,因此制造业的生产环节在成本驱动下迁往资源、土地和普通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城市郊区和工业区,而企业总部等价值链高端环节仍留在中心城区。这些企业总部的聚集,使不同业态的人才、知识、技术乃至资本得以共享,并产生很强的溢出效应,进一步促使其他企业进入聚集区,从而提升产品的性能、强化企业的客户管理和流程管理、提高企业的技术能力,更重要的是整合各种战略资源,实现企业经营重心向价值链高端环节的提升,从而实现制造业的优化升级。

第二,总部经济带动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总部经济与现代服务业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一方面,发达的现代服务业是总部经济赖以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能够增强对企业总部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企业总部的聚集发展能够产生大量的高端服务需求,促进各类现代服务服务业特别是知识型现代服务业的快速成长与发展。企业总部具有决策、研发、营销、投资、运营等不同职能,而这些职能的实现对相应的服务业产生强烈的市场需求,成为这些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市场动力。如:企业总部战略决策功能对信息、决策咨询等相关服务产生需求;企业总部研发创新、设计功能对专业技术服务、科技服务等产生需求;企业总部营销活动对市场调查、广告、物流等服务业产生需求;企业总部投融资活动对银行、证券等金融业需求较大等(见图10)。据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对全国近300家企业总部的调研显示,企业总部主要需求的现代服务业,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金融保险”(57.9%)、“会计审计服务”(42.6%)、“法律服务”(37.4%)、“信息技术服务”(31.6%)和“广告服务”(27.4%);企业总部对各类服务业的年支出约占企业总部年销售额的1/10,某大型企业集团总部,每年对广告、会议、展示、论坛、会计、审计、法律、咨询等各类服务业的年支出达1.2亿元。围绕总部需求,能够形成较完整的知识型服务业体系,特别是金融保险、会计审计、法律服务、信息技术、广告、中介咨询等现代服务业能够在企业总部的需求带动下得到较好发

图4  不同职能企业总部对服务业的需求

(三) 总部经济有助于提升中心城市区域品牌形象

责任编辑:冯句青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