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价值(3)

总部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价值(3)

美国杜克大学富奎商学院Kevin Lane Keller教授在其《战略品牌管理》中首次指出,如产品和人一样,地理位置或某一空间区  域也可以成为品牌,在这种情况下,品牌名被相对固化在一处地理名称上。在城市和区域竞争环境日益激烈的今天,城市品牌已经被视为一种宝贵的文化和经济资源,成为塑造和改变城市形象的重要力量。关于城市竞争力的研究结果表明,除城市经济实力、基础设施、人才储备等因素之外,城市品牌以其独特性、延展性和实用性对城市经济竞争力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打造城市品牌,推行城市品牌战略已然成为一个城市发展的驱动力。城市品牌的形成受社会、经济、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其中经济因素无疑是最核心也是最重要的因素。

众多国际或区域性企业总部在中心城市的集聚,不仅改变了城市的外在形象,而且改变了城市的空间和经济结构,进而使城市品牌形象从根本上得到提升。企业总部的云集使中心城市的产业占据全国甚至全球产业链的高端,经济结构更加开放,城市空间结构更加合理和集约,标志着城市功能将向国际化、高级化和服务型转变,以信息、技术、知识等高端产品为城市主要功能输出,从而大大提升了城市品牌价值。总部经济所形成的城市品牌效应,对于增强城市经济竞争力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总部集聚品牌成为吸引知名企业总部及高端部门入驻城市的名片,易于吸引更多的企业总部落户,强化城市的总部经济集聚功能,形成良性循环,使中心城市在经济竞争中发挥极化效应。调查表明,世界知名大企业在进行总部选址时更愿意选择在总部集中的城市或靠近总部集中的城市布局,以享受由总部集聚区带来的信息、创新、管理等溢出效益,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总部集聚品牌将大大提高人们对该城市未来发展的预期,有利于吸引资金、人才、技术等经济发展关键要素向中心城市集聚,使城市在经济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三、总部经济对制造基地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总部经济模式下,总部所在的中心城市将通过“总部-制造基地”功能链条辐射带动生产制造基地所在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总部经济对制造基地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

(一) 对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从经济层面考察,总部经济对制造基地所在区域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带动区域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制造基地的形成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当地企业依据优越的自然禀赋条件逐步成长壮大而成,二是企业的生产制造环节从总部分离后直接落户于具有资源比较优势的地区。制造基地的形成能够直接带来区域产业总量的迅速增加,还能够对区域发展产生“增长极”效应,形成产业集群,扩充区域经济总量。与此同时,对于相对落后的区域而言,由于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制造基地在当地落户,所在地的各种资源得以迅速激活,制造基地的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还能带动该区域更大范围的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快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更为重要的是,产业的发展能为区域向总部经济推进创造有利条件。例如我国佛山、顺德、永康等城市(城区)的发展就很有典型性。这些城市早期从生产制造起步,形成了强大的专业集群,带动城市专业知名度和城市品牌的提升,具备了吸引专业性人才的条件和发展特色总部经济的条件,近年来开始向特色总部经济转型。比如,目前佛山的陶瓷业特色总部经济、顺德的家电业特色总部经济、永康的五金业特色总部经济已经初具规模。

第二,增加区域劳动力就业。一般而言,除了主要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由企业总部委派之外,制造基地所需的普通劳动者通常实行本土化,以充分利用当地人力资源的比较成本优势,因此,制造基地将大量吸纳所在区域的劳动力,并通过产业乘数效应进一步扩大区域就业总量。区域就业结构也将因为制造基地的形成而发生变化,制造基地将主要从两种途径来影响当地就业结构的调整:一方面,制造基地通过学习培训、研究开发、技术推广等方式培育一批生产技术专门型人才和企业管理型人才;另一方面,制造基地生产技术的溢出效应及竞争机制将进一步推动基地外围人才素质的提升。

第三,促进区域税源扩展。制造基地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或大型企业集团设立的加工制造企业,具有投资规模大、生产资料进出大、市场交易量大的特点,与此相适应,这类企业创造的销售额、利润额大都数额不菲,能为当地带来可观的税收贡献。除了税基大外,制造基地企业一般涉及的税目众多,几乎涵盖了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等我国所有税收科目,能有效促进所在区域税源结构多样化。此外,制造基地一经落户特定区域,固定资产天然的弱流动性决定了该纳税大户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因而,制造基地一旦形成,将逐步成为其所在区域的重要税源,成为地方财政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第四,拉动区域社会消费。制造基地总体上从四个方面来影响区域消费总量:一是制造基地形成后企业职工的新增个人生活消费;二是企业集体新增消费,主要是指企业一般性日常消费;三是因为制造基地的形成或入驻而新增的社会公共消费,如地方行政管理、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支出;四是由于制造基地的“产业聚集效应”,关联产业和就业人数相继增加,从而带来的新增消费。同时,制造基地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当地的消费结构。制造基地通过营造一种新型竞争环境,促使人们的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不仅仅停留在吃、穿、住、用、行等方面,而更加注重向享受型、发展型等消费需求转变,从而实现消费结构的高级化。

(二)对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的挑战

制造基地的功能特征决定了制造基地将给所在区域的能源、环境及社会管理等方面带来很多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制造基地给所在区域资源可持续利用带来的挑战。制造基地的功能特征决定了其对能源、矿产、土地、水等自然资源的较强依赖性。制造基地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是很大,伴随制造基地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所在区域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及成本比较优势都将逐渐发生变化。尽管制造基地的形成或迁移是基于区域自然资源的成本比较优势,但是过度的开发利用将导致区域自然资源储量迅速减少,成本比较优势也将逐渐减弱。因此,在有效发挥区域资源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制造业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必须对制造基地所在区域的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科学的开发,保持区域自然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第二,制造基地给所在区域环境保护带来的挑战。在制造基地实现企业经济效应增值和推动工业化进程的同时,我们无法回避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区域环境保护。一是制造基地在迁移和建设过程中,可能直接造成对土地、植被等的破坏,其破坏程度与制造基地的开垦占地面积正相关。二是生产基地将带动与之形成产业链配套关系的更多制造企业入驻该区域,众多制造企业的各项生产活动将产生大量污染物,使得所在区域的“三废污染”有可能日趋严峻,从而加剧区域生态系统恶化趋势。三是制造基地的聚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人口、交通、居住及水源等条件的改变,整体环境质量下降。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完全杜绝由制造基地造成的环境污染似乎不可能,关键是如何在利用制造基地促进工业化和区域环境保护之间实现一种平衡。比如制定高于其它地区的地方环境标准,鼓励和推进制造基地企业引进国际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0系列),促进企业生产制造的国际化及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制造基地对所在区域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体系提出更高要求。随着以制造基地为中心的居民的逐步增加与聚集,在为住房、商贸、交通、餐饮、医疗、文化、教育及休闲娱乐等服务业提供巨大发展契机的同时,也对区域道路交通、居住等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体系在总量和质量上都形成新的挑战。

从总体上看,制造基地对所在区域的积极影响是主要的,能够有效地促进所在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具有阶段性、可控性等特点。欠发达地区、中小城市积极承接大城市生产制造环节转移、发展制造基地的同时,可以通过高起点设置准入门槛,提升生产技术水平,引进循环经济模式等措施,降低生产制造基地给区域经济社会带来的负面作用。同时也要看到,一个城市或地区是选择发展总部环节、打造企业总部聚集区,还是选择生产制造环节、成为制造基地,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主要取决于该城市和地区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承担生产制造功能的中小城市和地区在发展过程中,要积极改善区域基础设施条件,注重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步伐,提高城市综合发展水平,为从“制造基地”向“总部基地”转型、升级创造条件、积蓄力量。

四、总结

作为一种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发达条件下的新型经济组织模式,总部经济发展模式将企业的总部和生产制造基地两大功能进行空间分离,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优势重新布局企业功能单元,不仅使有条件集聚众多企业总部的中心城市能够避免经济发展过程中土地空间资源紧缺的发展瓶颈,通过总部经济带来的税收贡献效应、产业乘数效应、消费带动效应、劳动就业效应、社会资本效应等实现城市经济再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成功实现经济战略转型,同时还有利于中心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区域品牌形象的改善和提高,从而使中心城市的经济综合竞争力得以加强。

对于制造基地所在区域而言,总部经济模式除具有带动区域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劳动力就业、增加税收、拉动消费等积极意义,制造业的集中分布还可能对这些区域的资源、环境及社会管理带来不利影响,值得注意。另外,总部经济模式通过“总部—制造基地”的分离布局,搭建了一条中心城市与发达地区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的链条,为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一个新途径,而且有助于提升区域整体创新能力和区域企业运行效率。

责任编辑:冯句青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