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光: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引导(4)

李希光: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引导(4)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面对新的执政环境、执政任务提出的重要执政理念。以人为本,强调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保障人民的各项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贯彻好这一执政理念,就能不断巩固和扩大我们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就能更好地凝聚起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力量,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和风险,实现繁重的历史任务和历史使命。重视舆情、掌握民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要求,为我们实践以人为本的理念开辟了一条重要途径。

第三,掌握宣传舆论工作主导权,增强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性。党的新闻宣传工作,归根结底是引导社会舆论的工作。

面对复杂的社会舆论环境和意识形态斗争现状,要敏锐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动向,从而更好地掌握舆论工作主导权,增强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性,提高党的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改进和创新宣传思想工作。

要掌握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和舆论引导,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人民群众的激励作用,最大限度地在全社会形成共识,最大限度地同意不同方面、不同阶层人们的意志和行动,并防止不良意识形态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侵害,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第四,综合运用软手段和硬手段,巧妙引导舆论。对可能激发群体性事件的突发事件,要在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体上及时、有效地开展舆论引导,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或减小其破坏性。对于群体性事件的舆论引导,要综合使用软手段和硬手段,并更多、更巧妙地运用软手段来积极引导舆论。

所谓软手段,是运用道德的约束、集体心理的干预、传播的说服等手段,疏解社会情绪,缓和社会矛盾,及时引导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体的舆论,把可能导致群众骚乱、暴乱的语言遏制在萌芽状态。所谓硬手段,是指为防范和控制严重的社会动乱,要果断地切断动乱组织者和参与者的联系渠道,如切断互联网和通讯信号,使暴乱策划者的声音无法传递出去,同时采取戒严等手段,果断平息暴乱。

参考文献

[1] 汝信,陆学艺,李培林等.社会蓝皮书:2009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

[2] 汝信,陆学艺,李培林等.社会蓝皮书:2011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

[3] 祝华新,单学刚,胡江春. 2010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OL】. http://www.people.com.cn/GB/209043/210110/13740882.html.

[4][6][7] 古斯拉夫·勒庞著, 戴光年译.乌合之众: 大众心理研究【M】. 北京: 新世界出版社, 2010.

[5] Noelle-Neumann E. The theory of public opinion.the concept of the spiral of silence【M】. // Anderson J, Communication Yearbook 14, Newbury Park, CA: Sage, 1991: 87-256.

[8][11] 埃里克·霍弗著, 梁永安译.狂热分子:群众运动的圣经【M】. 广西: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9] Stouffer S A. Social research to test ideas: selected writings【M】. Free Press of Glencoe, 1962.

[10] Merton R K.Social theory and social structure【M】. Free Press,1968.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