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仅从选举程序和规则来看待此次国会选举,似乎没有什么值的纠结或者担忧之处。然而,如果纵观左派政党在第五共和的所作所为,就不难理解法国以至世界对此次选举的焦虑之感。
法国左派的社会党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第一次执政。开创四大“丰功伟绩”:全面实行国有化、把退休年龄从65岁改为60岁、带薪休假延长为五周、建立每周35小时工作制。这四项“丰功伟绩”最直接的效果就是沉重打击了法国的竞争力,成为新的欧洲病夫(英国曾享有此名,后来通过私有化、紧缩政策等措施,成功摆脱)。本来,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又有左派历史上的做为为鉴,2012大选应该仍是右派的天下。但无奈右派的萨科奇实在太不得人心(紧缩政策是一方面,其冲动、高调、奢华的执政风格实在令法国人无法接受),最终极其反常的把左派领导人推上总统宝座。可以说是由于选民对萨科奇的厌恶而不是对奥朗德的认同才造成这一选举结果----选举的非理性就是法国这种老牌民主国家也同样不可避免。后来分析表明,68%的工人和60%的青年人投了奥朗德的票,也就是说这个国家受教育最少、对社会知之不多、涉世不深的下层和青年人决定了这次选举结果。
于是奥朗德上台一个月,就已经部分的把萨科奇执政期间费尽心血、冒着街头激烈的抗争的政治风险才推行的62岁退休制度又改为60岁、提高了最低工资、把学生开学补助金提高25%、为减少劳工成本而推出的定于今年十月一日才生效的社会增值税(得到老板阶层欢迎,中国当时还担心目的是为了和中国产品竞争)将被废除。而此时法国的失业率已达到13年来的新高----所以选前十天,前总理费永强烈谴责奥朗德的经济政策是糟糕透顶。对外,则反对德国主导的紧缩政策,要求以增长的方式解决危机。但今天的西方无不债务累累,哪里还有钱刺激增长。就是一向手头宽裕的中国也不再搞新的“四万亿”计划,更何况西方?而唯一可能制衡奥朗德的就是即将举行的国会选举。现在法国的两难是:如果国会由左派控制,以史为鉴,左派还不知道会把法国带向何方。如果国会由右派控制,固然可以制衡左派,但又将出现国家内耗的“左右共治”。这就是为什么选前一天,支持右派的《费加罗报》封面大标题是右派人民运动联盟总书记科佩的警告:必须避免无法挽回(也译为无法补救)的局面。天主教背景的《十字架》报封面标题则是:选民的两难。并在文章中指出:选择左派,风险是失去效率,选择右派以阻止极右的国民阵线,但两者政策在几年后将日益融合,或者就是选择紧缩?
显然,今天的法国无论出现什么选举结果都于事无补。如果法国再垮掉,欧元区和欧盟就再也无法避免解体的命运。假设欧元区垮掉,正如美国经济危机首先拖累欧洲一样,被欧洲危机第一个拖下水的自然是美国。如果这一幕来临,西方文明还有什么未来和希望可言呢?仅就太空领域而言,现在的美国已经失去所有上天的手段,只有借助俄罗斯的航天技术才能到达空间站或者向空间站运输物资。假设到了哪一天,恐怕就不是上天的手段,而是连上天的必要都不存在了。
这次法国议会选举前夕,还发生了一起令所有人瞠目的事件,从中也可一窥法国政治。总统奥朗德的“前妻”(之所以加引号,是因双方共同生活三十年,育有四个子女,但却未正式结婚)、2007年社会党总统候选人罗亚尔夫人到拉罗歇尔选区竞选国会议员,一旦竞选成功,将有望担任国会议长,成为法国的第四号人物。不料长期在拉罗歇尔深耕的社会党成员耶法罗尼反对社会党中央的“空降”决定,执意违纪参选。为此,社会党将他开除党籍,包括总统奥朗德和社会党总书记等大佬集体宣布支持罗亚尔。不料,就在第二轮选举前夕,“第一夫人”(之所以打引号,也是由于双方只是同居,而未结婚,或可称第一女友)瓦莱丽 .特里维乐竟然在推特声明支持罗亚尔夫人的对手、被开除党籍的耶法罗尼!引发奥朗德担任总统以来第一场政治风波和闹剧。我们很难猜测这位“第一夫人”何以做出如此不可理喻的行动,但其后果却极为严重:夫人干政、和总统也就是自己的“老公”以及执政党的立场唱反调,而且她针对的对象还是现任总统四个孩子的“前妻”。可谓糅合了政治、阴谋、爱情、争风吃醋多种元素,真是一出匪夷所思的大戏。也难怪就是左派的报纸《解放报》也把这件事说成是法国的最大蠢事。至于右派报纸更是兴灾乐祸(似乎没有人认为这是整个法国的耻辱,而不过是某一党一人的错误):“法国从没有需要总理提醒第一夫人要谨慎从事的历史记载,法国史上也没有把这种政治、感情的剑拔弩张在最高层公开暴露无遗的记载”“是在法国最高层制造混乱”。在社会党执政后,曾有人认定法国将会出现危机,但谁也想不到的是第一场危机居然是发生在总统前后“配偶”之间的危机。
话说回来,第五共和毕竟还是右派执政时间更长,即使左派短暂执政把法国带向错误的道路,只要右派勇于承担责任、敢于纠正,法国也仍然有希望,更不会沦落至此。但右派的表现同样令人无法恭维。且不说出于讨好选民和争取选票的需要,不敢对社会党的错误政策进行根本性否定和改变,相反右派还经常做出同样荒唐的举措来。仅以这次总统大选为例。为了争取连任,前总统萨科奇出台如下令人大开眼界的政策:下令企业在选举期间不得破产和裁员、企业必须给员工发放一千欧元的分红(被反对派指责是千元一票)、“盖昂通令”严格限制外国留学生在法国的工作申请。如果说法国是市场经济,谁信啊(不管我们信不信,反正西方是信的)。
正是由于无论哪一个政党都堕落(或退化)成政党利益、个人利益高于国家利益,才使得西方这套民主制度运转不灵,迟迟无法解决面临的急迫而巨大的挑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