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曾国藩家族:家训流芳百世后代英才辈出

解析曾国藩家族:家训流芳百世后代英才辈出

家族简介: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倍受争议的政治人物,他的家族也倍受关注,其主要原因在于曾国藩兄弟及其家族后裔人才辈出,内涵丰富,构成了一种特有的家族文化。像曾国藩家族这样有用人才之多,分布行业之广,影响之大,在中国历史上是一种罕见的现象。

晚清时期,内忧外患,社会动荡不安。这样的乱世容易成就英雄豪杰,却不能诞生稳定的政治世家。来自湖南乡间的曾国藩趁势而起,既平定太平天国获取富贵,又在朝廷的猜忌之下保持势力和荣华富贵。曾家繁衍富贵至民国时期,成为近代首屈一指的权贵家族。

曾国藩:守旧的国家栋梁

1811年,曾国藩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坪村)的一个普通农家。祖父曾玉屏靠勤勉耕种、勤俭持家让全家人过上了温饱生活。父亲曾麟书开始读书,但一生乡试17次不第,最后只比儿子曾国藩早一年考中“准秀才”(补生员)。曾家的道德要求一直很高,曾玉屏就常常教导儿孙:“君子在下则排一方之难,在上则止息万物之器”,“人以懦弱无刚为大耻,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曾国藩自幼勤奋好学,22岁考取秀才,24岁中举,入省学岳麓书院。28岁中了同进士,进入翰林院。此后,他一步一阶的踏上了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在京十多年间,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值阁事,内阁学士,稽察中书科事务,礼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十年七迁,连跃十级,被后人奉为升官最快、做官最好、保官最稳之楷模。

书生领山民 对战太平军

咸丰二年(1852年),曾国藩回乡守孝。不久太平天国起义就席卷了半个中国。腐朽的八旗、绿营根本不是太平天国的对手,于是清政府试图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装来遏制太平军,屡次颁发奖励团练的命令,这为曾国藩湘军的出现提供了机会。1853年,曾国藩在家乡湖南一带正式建立地方团练,称为“湘军”。

湘军是一支体制之外的全新军队。曾国藩采用了明朝戚继光发明的兵制,首先用师生、亲友等关系网络骨干成为湘军幕府,再由骨干分子自己去招募兵丁,按照募兵的数量授予相应的官职,如此一级级推广,兵将相识,人人争先,最后聚拢在曾国藩周围。这种招募军队的方法也被后来的军阀仿效。湘军拒绝市井油滑,招募的都是“朴实山农”,个个凶悍善战;湘军将领大半都是书生出身,人称湘军是“书生领山民”,即由“忠义血性”不染奢靡世风的读书人带领一带农民为主的士兵组成。

曾国藩在全军推行程朱理学,号召大家克己复礼、安定天下。10多年军营生涯,曾国藩一直没有放下经史子集。他对最早的湘军将士说:“大刀长矛,好比四书五经。”清末学者王闿运在《湘军志》中记述过“诸生讨训山农”的景象。在著名的《讨粤匪檄》中,曾国藩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指出太平军烧毁孔庙、焚烧四书五经,是对几千年中国礼义人伦的反动,动员广大的知识分子与太平军斗争。梁启超认为,洪秀全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完全背离中国文化,不得人心。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杨国强说:“在太平军的主张之下,不仅儒学存活不了,佛学、道教也存活不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被踏为平地,教中国人怎么活?”杨国强还认为,如果说聚集在洪秀全理想下的农民显示出小农精神世界的一半,那么曾国藩与诸儒生用卫道意识唤醒的,是小农精神世界的另一半。这场战争,是农民与农民的交战。

湘军发展前期并不顺利,出征之初就被太平军杀的大败,弄得曾国藩要跳水自尽,被幕僚李元度安置在他身边的章寿麟救起。史料载:曾帅当时披头散发,满脸泥沙。左宗棠因此专程到长沙,痛斥他的“虚荣心”。后来曾国藩以“屡败屡战”自嘲。战局的困顿让曾国藩情绪低落,心生退意。1857年,曾国藩以回家为父亲守孝为名,弃军而去。第二年,湘军攻占九江,曾国藩决心重新出山。

除了战事不利,政治上的限制更让他灰心丧气。满族权贵需要汉族官僚组织团练维持统治,但不想这些汉人成为手握重兵的藩镇和权臣,所以朝廷长期不给湘军体制内的身份,也不授予曾国藩正式官职,一直到1860年5月,他才被授职两江总督统帅湘军。曾国藩非官非民地征战了8年。朝廷的疑忌使得他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咸丰年间,朝廷两天内下发两道诏书,一道是任命,一道是取消任命。曾国藩曾对同乡知交刘蓉说过:“我浴血奋战,受此猜忌,令人心寒;若被谋害,墓志铭里一定要替我鸣冤,否则死不瞑目。”

没有地方官职就没有地盘,曾国藩长期没有实权,筹不到军饷,湘军客军孤悬,甚至被一些地方怀疑是伪军。曾国藩只能撑着,屡败屡战,二度自杀。最终曾国藩还是顽强坚韧地坚持下来了。1864年7月天京沦陷,太平天国起义被镇压了,曾国藩将清廷从危如累卵的局面拯救过来。从起兵到胜利,曾国藩度过了艰苦卓绝的13年。

朝廷兑现了封王酬谢的承诺。曾国藩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曾国荃被封为一等伯,但同时要追查天京宝藏下落。传说太平天国的“圣库”在天京,有宝藏无数。但最先攻入天京的曾国荃却说没有发现宝藏,天下沸议纷纷。在和太平军对战中,曾国藩等人常用劫掠财物、封官赏爵的办法来鼓舞士气,湘军确实有以抢劫所得作为银饷的习惯。曾国藩不得不百忙之中清查宝藏之事。最后,曾国藩仅向朝廷上缴了“玉玺”两方和金印一枚。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也越来越多觉得天京宝藏是子虚乌有。当天京攻破之日,曾国荃连夜上奏报捷,而朝廷却斥责曾国荃不应该在城破当夜返回雨花台大营,造成上千太平军突围而出。朝廷显然在吹毛求疵!湘军势力正如日中天,朝廷实际上是借此“敲打”曾国藩而已。而曾国藩天性根本不是乱臣贼子,他是儒家传统教育的结晶,对朝廷一直忠心耿耿。倒是湘军将领确有几次鼓动过曾国藩称帝,叫喊“东南半壁无主,曾公岂有意乎”,但都被他回绝了。

其弟曾国荃率部攻下天京1个月后,曾国藩便主动奏请裁撤湘军。一年后,他能调遣的兵力只有6000人了。远在紫禁城的慈禧也终于松了一口气。镇压捻军时,暮气已深的湘军已不复当年之勇,战败而归,李鸿章淮军接了烫手山芋,而曾国藩则主动请奏朝廷查办自己办捻不善之罪。至此朝廷才彻底信任了曾国藩,认为他和湘军已不足为患。除了政治上的低调,曾国藩生活上依然保持简朴、谦逊的作风。慈禧开始频繁召见,在国宴上曾国藩排在汉臣之首,真正实现了“位极人臣”。同治七年七月(1868年9月),曾国藩调任直隶总督。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