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4万亿之辩

张军:4万亿之辩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成本持续上升的阶段,要慎用凯恩斯主义刺激需求的办法。现阶段要多用供应学派的思路来调控经济,以释放更高的生产率。

新一轮稳增长政策,激起了人们对4万亿的再次关注。时隔4年,我们回过头来看4万亿的功过是非,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教训,这对当前中国经济做出正确的预判和应对决策都有益处。

事实上,近年来,学界不管是左派还是右派,对4万亿的批评是主流。主要的批评观点认为,近年来,政府扩张性刺激政策适用得比较频繁,特别是4万亿。我一贯主张凯恩斯主义的政策要慎用,因为它容易扰乱中国经济发展进程,这也是很多经济学家的看法。

扩需求本身就是凯恩斯主义的短期政策,大多数情况下,短期政策不是用于促进增长的,而是用于宏观稳定的。它好比人吃了激素,会带来诸多后遗症,不到经济特别萧条万不得已时,不应该作为常规政策使用。

地方融资平台的罪与罚

事后来看,当时4万亿刺激政策的出台可能过于匆忙,对当时的经济形势预判有偏误,形成超调。刺激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将总需求和供应调整到比较接近,但是为刺激需求而大规模放贷,导致3年里衍生出10.7万亿地方债;这几年狭义货币M1增幅并不大,但广义货币M2增长很快,说明银行外的社会融资规模过大,带来一些货币管理上的失控。这是4万亿要反思的地方。

当时中央政府对于经济的预判是,美国金融危机会波及欧洲、北美这两大出口市场,外贸会受到影响,会有就业压力,所以要用内需补外需。从后来GDP的数字来看,外贸所受影响并不大。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2008年上半年,沿海一带中小企业所谓的“倒闭潮”就已经出现了。

另外,中国出口的产品,相对发达国家,属于收入弹性比较小的品类,比如服装,它跟汽车不一样。金融危机之后,家庭削减开支,汽车消费会大幅减少,购置衣物会有所减少,但毕竟是生活必需品。所以金融危机对外贸的负面作用,我认为是估计过高了。

4万亿刺激方案的关键在于,让地方政府恢复启动了地方融资平台。发改委审批了大量的项目,这些项目通过地方融资平台,从银行获得贷款。4万亿是3年内财政层面注入的资金,实际上注入市场的流动性,远超出财政开支。仅银行系统就有10万亿,中国1万多家融资平台,形成了一个债务融资的风暴。

不过,我一直有个看法,10万亿地方债务并不可怕。因为这个数字不能简单跟地方的财政收入对照。因为政府投了很多基建项目、公益项目。从资产负债表看,一方面出现债务,一方面也形成很多铁路桥梁等资产。接下来如何盘活这些资产来偿还银行债务,这方面中国是有经验的。

朱镕基时代,很多银行的不良资产,通过资产处置,打包出售,最终被市场吸纳掉。所以说地方债务有风险,但没到债务危机的那种程度,况且经济形势好就能够盘活。

4万亿引发人们对地方债务问题的思考,接下来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怎么融资,这始终是个问题。一个方案是允许地方政府通过金融市场公开融资,目前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已经在试点,这个思路是对的。

但是地方政府大规模发债还需要时间,所以地方政府靠银行提供信贷的间接融资,在未来10年甚至更长时间还会是个主要的融资渠道。地方政府通过土地财政,从银行获取贷款发展经济的模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要保留。

4万亿不是原因,是助推剂

人们批判4万亿刺激政策的理由还有很多条:推高通胀,导致国进民退,抬高新一轮房价上涨等等。事实上,这些现象并非4万亿引起的,也不是从4万亿才开始的。

中国在2004年后,物价总体趋势在加速上行,实际汇率也在向上走,人们感觉到中国的东西变贵了,其中主要原因是工资上涨、生产成本上升。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