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加快农村工业化、城市化步伐。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成为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水平低,增速缓慢,城乡差距拉大。2000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民纯收入之比为2.8:1,比1985年扩大了近50%。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在宏观调控上应有大的举措。要调整国民收入的分配比例,从目前仍然由农业为整个经济建设提供积累,逐步改变为对农业进行反哺。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对农业的绿箱政策和部分黄箱政策的要求,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小城镇建设,鼓励农民进城务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通过采取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争取使农民收入在近期内有较快的增长。
(三)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要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变第三产业发展明显滞后的状况。能不能完成这一阶段性任务,关系到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关系到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实现结构调整的目标,技术是最大的制约因素。许多符合产业升级要求的好的建设项目,由于缺乏技术,虽然有资金也无法进行。所以,打破技术这一瓶颈制约,是实现产业升级目标的关键。当前,必须加大对科研开发的投入,继续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装备,加强消化、吸收和创新。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应建立自己的技术开发中心。加大国债资金中用于企业技术改造投入的比重。通过贷款贴息等方式,引导更多的银行贷款和企业资金用于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对关系国计民生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国家应给予支持。特别是一些战略性产业,如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汽车、技术装备、石油化工等行业,应通过对某些行业提供贴息贷款、税收优惠、政府采购等方式支持其发展,并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
(四) 在扶持大型企业集团的同时,大力支持小企业的发展,缓解就业矛盾。
小企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活力强、就业容量大等特点,无论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还是发展加工、贸易、服务等产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国际、国内的经验都表明,哪个地方小企业多,哪里经济发展就快,就业问题就容易解决。忽视大企业的骨干作用和忽视小企业的群体作用,都是不可取的。现阶段,由于就业矛盾突出,大力发展小企业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发展小企业,需要有良好的政策环境,目前最重要的是加大银行贷款的支持力度。由于给小企业贷款风险大、审贷成本高,小企业在申请贷款方面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因此,许多国家都对小企业的贷款需求实行特殊的政策支持。我们应抓紧建立专门为小企业贷款服务的政策性机构,发展信用贷款,并配合以抵押担保贷款,尽快解决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五)加快金融体制改革,防范金融风险,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近几年,在扩大内需方面,积极的财政政策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今后应注重发挥金融政策的作用,这就有赖于提高金融运行机制的效率。因此,加快金融改革,既防范金融风险,又加大支持经济增长的力度,就成了进一步扩大内需的关键所在。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增大直接融资的比重,扩大股市规模和债券市场规模。要走规范发展的道路,防止股市出现大幅度波动。要鼓励企业学会更多地通过股市和债券市场融资,真正对所有者负责,把增加企业价值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最高目标。另外,要调整银行贷款结构,积极发展消费信贷。
中韩经济具有极大的互补性。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为韩国企业带来了机遇。我们高兴地看到,中韩建交10年来,双边贸易迅猛发展。目前韩国对中国保持着外贸的巨额顺差,对韩国克服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发挥了作用。目前,中韩贸易仍有巨大发展潜力。韩国资源短缺,增加进口中国的农副产品、煤炭等资源性产品和高技术产品,有利于韩国发展,也有利于缩小中韩贸易逆差。要加强中韩在科研、投资等方面的合作。
祝中韩两国经济在相互合作中健康快速发展。
祝第二届韩中经济论坛东亚经济一体化与结构调整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