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藤嘉一:离开中国前的心里话

加藤嘉一:离开中国前的心里话

好久没有写中国字了。

这段时间,我有意与中文写作拉开了点距离。不为什么,只是直觉。

最困难的时候,我很信任的一位中国老师劝我,“嘉一,你暂时什么也别做,从公众眼里消失一段时间,这对你来说是有必要的。忍耐一下,你会成为更有力量的人。”

我欣然接受了她的劝告,就像无条件听妈妈的话似的。

于是,我决定集中做好两件事:跑步与等待。

现在,我看着一面镜子,我变黑了,皱纹多了,头发也少了,感觉很陌生。

现在,我写这些文字,不知该写什么,怎么写,从哪写,写到何去。

我在心里对自己说:嘉一,你要振作起来,这是你离开中国之前的最后一篇文章,这对你很重要。与你的第二个故乡——中国之间,要找到情感上的联系。无论如何,你是要写下去的,挫折使你成长,但不能停止,千万不要。因为,停止意味着结束。

中国让我明白了“我是谁”

现在回想起9年前的自己。

那时的我,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是。选择来到中国是偶然的,对自己的期待与不安并存,毫无战略。来到中国后相逢的、面对的、遭遇的,99.9%以上都是出乎意料的。我唯一始终清楚的两件事是:一,我是加藤嘉一,加藤是我的姓,嘉一则是父母给我的名字;二,我来到的地方叫中国,庞大的、复杂的、神奇的。

我后来写了一些关于中国的文字,运用中文这门外语,写给中国的朋友们。我始终对中国这片土地,以及在这里生活的、可爱的、热情的主人翁们充满激情,是因为他们鼓舞着我;还有感恩,是因为这段经历救了我。

若说伊豆是我人生的起点,那么,北京是我成长的起点。

若说日本是我身份的归宿,那么,中国是我命运的源头。

我来到中国,在写作的过程中,终于解开了从我很小的时候一直困扰我的、最大的谜:我是谁?

现在,我可以很自信地回答说,“我是日本人”,并说明一句,“我生于日本,将葬于日本。对于我是日本人的事实,我充满自豪。”

是中国以及在这块土地生活的那些人使我清楚地看到我是谁,找到我的位置在哪里,灵魂在哪里。

我发表一个言论,往往导致误解比理解多的局面。但我从不觉得,这种局面对我来说意味着被动。

误解与误解之间的碰撞,才是我塑造自我认同的接点。

我爱日本,我也爱中国

这些年,回头想,我的工作时长被中国人误解。很多的时候,我说什么都没用,因为我是日本人。在中国,日本人永远不属于“外国人”,它是独立的、无法与他者分享的存在。我似乎没有什么解释的资格,只好退一步,“旁观”自己被质疑、否认、攻击的场景。

我从来没有回应过,我也有情绪,有时真的想反驳一下,但一直没有让自己任性。因为,“日本人”在中国的国土上,有特殊的内涵。控制自己比改变他者容易很多。所以,

我要忍耐,忍耐,再忍耐......

只有一次除外,我对“加藤嘉一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大众舆论发表了一次声明,那是因为考虑到日中关系,我不能因我被误解而影响两国间关系的大局。

在中国奋斗了9年,这个时间其实不短。我有过青春吗?不知道,也没想过。但我也似乎明白了一些道理。

一个人,只有出国,才能爱国。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