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藤嘉一:离开中国前的心里话(2)

加藤嘉一:离开中国前的心里话(2)

我爱日本与爱世界,甚至爱自己是不矛盾的。突然想到毛主席曾说过的一句格言,“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毛泽东始终是我最想采访的中国人,至少之一。

我一直有个深层次的误会,以为,爱是绝对的。后来,我才明白一个哲理,“爱是相对的”,并把此话献给那位我很信任的老师。她笑了,说,“你还是不懂。”

不少中国朋友曾经对我说,“你是一个没有感情的人”。很遗憾,我不具备推翻这句话的武器,确实也无法用自己的嘴巴解释什么叫爱。请给我一点时间,我会慢慢去体验,并追求。

可是,正因为如此,我想大声告诉大家,我爱日本,同时,我也爱中国。请你们相信我这句话。

所以,我会坚持下去。

日本的复兴,中国的崛起,日本人的幸福,中国人的平安,对我来说,都很重要。如果日本人和中国人能够实现相互信任与尊重,携手撰写历史,正视现实,共创未来,而这其中有我微小的奉献,那么我会感到幸福。

相互理解是一种态度。

相互尊重是一种责任。

相互学习是一种高度。

这三句话,可以概括我这些年保持着一定距离观察日中关系感受到的一切。

我也想对两国政府与公民说:交流才是生产力。

别怕交流。目前日中关系常常遭遇麻烦与困境,是因为交流多了。交流增多造成摩擦的深化,但解决摩擦还是只有靠交流。需要的是耐心。我们只有一种选择,以交流报答交流。

我会跑下去,直到让这个世界能够相信我的存在。

希望中国能走自己的道路。

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想法,从未动摇过,以后也不变。

中国模式、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文化体制改革、北京精神、稳定压倒一切、发展是硬道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大学扩招、核心利益…...

我觉得,这些都挺好的,多尝试一下,在不断的折腾中,中国这一古老文明是会找到自己的位置的。即使现在这个过渡阶段难以让人民,甚至政府看到其位置在哪里,搞不清该忙什么,不该忙什么。

不过,时间总会替你判决。我只是想说,你不要被时间打败。

我想对中国,尤其对统治阶层说,请不要怕改革,更不要怕民主。改革不是万能药,但若不改,您宝贵的财产和幸福总会被历史拿走的。民主嘛,只是使得生活的点点滴滴变得公正一些、透明一些、人性化一些,仅此而已。

我不确定改革一定能促使中国走得更远,我也不认为民主一定能让中国人变得更幸福。我只是认为,值得尝试一下,折腾的过程使得整个世界更加丰富而有趣。

以邓小平先生提倡并推动的改革开放,可以说从上个世纪末到这个世纪初中国对世界的巨大贡献。这些年以来,中国的领导人也始终落实邓小平的思路,这是没错的。

接下来,世界对中国的期待无疑是政治上的改革。在这里,我想特别说明一下,它不一定是西方意义上的所谓民主化进程。我曾也提及过,“后主义”时代已经来到。我们已经不能简单、盲目地从“资本主义VS社会主义”、“自由主义VS专制主义”等二元对立的角度评判体制的优劣程度与实质。

深信,读到这里,体制内的既得利益者们一定会表示高兴与欣慰。中国的领导人当然希望别人认为“中国不是异类”、“体制的属性不重要”,这样才能够证明当前中国体制的合理性。我要说明的,不是中国可以停留在目前所谓的“体制优势”上(我认为,最近所谓“国家资本主义”的位置被抬高,不是因为它本身的优秀,只是近年以来,西方自由民主世界的现实表现实在太差,未来前景实在太糟),而是说,在整个国际社会都正在重新寻找“什么样的制度是适合当前的人类去发展的”,抑或“什么样的价值观是适合当前的人类去幸福的”的大环境下,中国必须拥有自己的声音,积极地参与重新制定规则的时代。

至于中国的政府做得怎么样,中国的人民说得怎么样,这其实不是中国人自己判断的。外国人也好,国际社会也好,会自然而然判断那些声音的正当性。

该留下的一定留下,该被淘汰的一定被淘汰。

这难道不是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吗?

相信,对此,中国人是最清楚的。

因为,它才是历史重演的前锋。

作为一个在中国生活了9年的日本人,我由衷希望见证中国的存在与折腾使得这个时代更加有趣,这个世界更加丰富,而我自己得以参与其中。这才是我目前找到的,我与中国之间的情感联系。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