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竞争的加剧,上游的报废车货源越来越紧俏,加上国家相继出台规定,将类似他们这样的作坊拆解定性为非法,许昭阳的生意虽然没有往年那么好,但现在,每辆车也能挣个几百元的辛苦钱,算下来,每年仍能赚五六万元。
“算下来,还是比种地强多了。”许昭阳说,他们家现在有6亩地,虽然有种粮补贴,但辛辛苦苦一年,每亩地的收益也不超过500元。
而对于这项所谓的“非法”生意,许昭阳说:“不知道啥时候政府就不让咱干了。”而他们平时也会经常琢磨未来的出路。
“现在干我们这行的村民没以前多了。”许昭阳表示,与高峰时期上万人规模相比,现在最多也只有2000人还在继续干。“我自己也是没办法,娃儿要上学,老婆要吃饭,总要挣钱才是。”
许昭阳说,自己今年都40多岁了,出去打工没什么优势,种地又不挣钱,干别的,自己又不会干。30多年,除了积攒下来一点拆解手艺,别的也不知道能干什么。“我自己不搞拼装车,政府不让咱卖‘五大总成’,那我就搞点废铜、废铝的拆解。”
提起多次被媒体曝光的“拼装校车”,许昭阳叹气称:“一只老鼠坏了一锅汤。”
据汝州市工商局一位负责人介绍,汝州市原废旧汽车拆解市场则由当地村民自发形成,起步于1986年,并在1988年前后渐成规模。
高峰时期,上述市场以骑岭乡的许寨村为中心,沿洛界公路向两侧延伸,逐渐形成了长约5公里、宽达2公里的市场范围,包括350个固定摊位和若干零散摊位,地跨10个行政村,从业人员高达4000~10000人,当地不少百姓均将废旧汽车拆解作为职业。
眼见市场兴旺、百姓致富,汝州市政府还曾将该市场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行扶持培育,决心将该市场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的废旧汽车拆解“十里长廊”。
随后,汝州报废车市场日渐扩大,到2000年年底,该市场的年拆解车辆规模高达1万辆,年交易金额2000多万元,年拆解、回收金属能力5000多吨。
2001年6月,随着国家将报废汽车回收行业划定为特种行业进行管理,对报废汽车回收企业实行资格认定制度,并颁布《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汝州报废车市场转而遭到当地政府的整顿与取缔,原有的旧车拆卸市场被要求“人走、房拆、场清、复耕”。
但由于报废车拆卸已成当地不少村民的谋生手段,汝州报废车市场并没有随着整顿而销声匿迹,而是逐渐转入地下,当地村民利用自家庭院,继续从事报废车辆拆解工作。
整顿两难背后
本报记者采访发现,除了汝州报废车市场发展多年,改装报废车已成为当地村民经济收入来源,汝州报废车市场屡禁不止,也与当地政府屡次整顿面临“两难”处境有关。
当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政府官员对本报记者表示,虽然汝州报废车市场的从业人数,较鼎盛时期的涉及周边10多个村庄、上万人规模有所降低,但截至目前,仍有2000多个家庭依靠报废车拆解为生,如果当地政府手腕过硬,采用“一刀切”的强制关门整顿,很可能会造成当地百姓反弹。
“动了他们的饭碗,很多人心里肯定不满意。”该官员回忆称,此前的2006年,汝州市政府便曾在一次整治废旧物品回收网点和对拆车市场进行综合整治过程中,遭到当地数百名群众的反对,其后,在处置相关报废车网点时,政府开始更加慎重。
直至2009年,当地政府为安置一些报废车拆解网点的村民,鼓励当地企业家成立瑞福达公司,并将其中部分网点被拆的村民安置到该公司场地内,对报废车的管理才逐渐好转。
即便如此,瑞福达公司因迟迟未拿到国家商务部的备案资格证,一直处于“违法”状态。每逢“3·15”前后,当地政府不得不将瑞福达公司暂时关闭整顿,等风头过后再允其重新开业。
这也与针对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的相关法规、规章制度和规范性文件的不完善有关,也是因为相关职能部门难以“一条龙”监管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过程中的所有环节与行为,最终造成职能部门管理缺位。
一份由汝州市工商局提供的名为《关于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监督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和建议》材料显示,目前国内针对报废车的回收拆解,存在市场主体的备案管理失位与监督管理出现盲区两大问题。
对于市场主体备案管理失位,汝州市工商局认为,虽然河南省政府已经于2008年明确规定取消报废汽车回收企业的资格认定审批项目,但对于取消资格认定审批后,相关经营者该如何进行备案登记、如何取得开展合法回收拆解的相应资质,以及管理部门该如何对备案行为实施监督,对不备案的企业该如何处理的规定并不明确,导致相应法规与规范性文件衔接缺失,造成部分市场主体的违规运行。
对于监管盲区,汝州市工商局则指出,虽然上级部门的文件规定,公安机关应对大型客、货车等营运车辆进行监督解体,但对于解体的程度却无明确规定,这最终造成部分报废车辆解体后,却仍出现因“五大总成”引发一系列拼装、交易等违法行为。
此外,虽然上级部门规定“‘五大总成’应作为废金属,交售给钢铁企业作为冶炼原料”,但却未规定应由何部门负责监督“五大总成”的流向。
也因此,汝州市工商局一方面在向上级部门提出相关建议的同时,也开始思考汝州市报废车市场的走向与归宿。
该局在上述材料中提出,作为一个有着30多年历史的报废汽车回收市场,汝州市已经在国内的汽车回收拆解行业中拥有数量众多的熟练农民技工,且辐射洛阳、舞钢等周边钢铁企业,逐渐形成上下游的完全产业链条,因此,如果上级部门能在一方面整顿汝州报废车市场的同时,加强对该行业的产业规划,或者按照产业集聚区的管理办法对该产业进行统筹布局,将可能确保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在汝州能取得规范、高效发展。
当地一位官员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国务院307号文(即2001年颁布的《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以及相关规章制度对报废汽车回收行业的监督管理带有计划经济的痕迹,不能与眼下百姓对报废汽车的回收与废旧金属销售的强烈市场意愿以及车主们对报废车的合理报价抱有希望相适应,是造成汝州报废车市场以及国内报废车回收拆解行业出现监督管理盲区、失位的重要原因。
“如何做好报废汽车拆解行业的监督管理和产业发展,是对相应部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管理能力的又一个重要考验。”上述官员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