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勤福:学习胡锦涛“723”重要讲话精神(3)

肖勤福:学习胡锦涛“723”重要讲话精神(3)

韩卫东(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我从四个方面来理解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第一,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从时代的高度科学揭示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基本规律。从规律的角度来讲,就是讲的旗帜、理论、道路,这是最重要的成果。第二,从战略的高度清醒地认识和正视面临的挑战。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中提到了我们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前所未有的机遇,在讲党建时也提到,我们党建面临的外部风险前所未有。第三,从科学发展的高度全面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的本质是科学发展,一个主题就是科学发展,一条主线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第四,从执政为民的角度,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校是教育干部的地方,党校可以做的事情比较多,归纳起来:一是对干部固其根本,守信仰;二是要涵养,健康的党内文化;三是党校作为思想库,要研究一些新的东西。党校要有一个思想库的作用,否则你只有库,没有思想。

郑仓元(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副校长)

学习“7 23”讲话精神,作为党校重要的任务是,让中国社会的理论系统进课堂,武装干部的头脑。这尽管是个老话题,但这个话题实际上在干部教育中并没有真正解决好,所以我想结合自身多年教学实践谈三点。第一,要历史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理论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内在关系。第二,要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次总书记讲话当中,对于这个理论特色作了系统阐述,这就是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我们的教育必须从这四大特色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才能使我们真正领悟到这个理论体系完整的科学内涵。第三,这个理论体系贯穿着一条主线,就是回答了落后国家如何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这就是理论的特色。总的来说,从历史的角度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我觉得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就是正确对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恰恰就是我们党校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必须要坚持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我觉得只有坚持这样的立场观点方法开展教育,才能使我们的干部更加正确地认识这个理论,更加坚定地相信这个理论,毫不动摇地践行这个理论,这就是我想怎么让中国特色系统进课堂的三点想法。

王观松(中共武汉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从目前看到的“7 23”讲话文字当中,有三个关键词:第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个,改革开放;第三个,科学发展观。他回答了三个问题,一是这些年是怎么走过来的,这是第一个关键词回答的;二是下一步怎么办,这是第二个关键词回答的,坚持改革开放;三是今后做什么,要科学发展。这就是我对“7 23”总书记讲话的初步体会。我认为,中央党校的报刊,尤其是《学习时报》,来自中央最高领导人的声音《学习时报》看得到,来自最基层的工作经验《学习时报》有反映。《学习时报》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广大领导干部的学习,也是办报的本质体现,他们做到了。《学习时报》这些年为地方党校和广大干部提供了精神食粮,我们道一声感谢,谢谢!

张长乐(中共西安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党校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作用如何发挥?在此汇报一些我自己的想法。一是在坚持办学原则上要做真功,使党校教育的先进性更强,做到适应党和国家大局的要求,促进党的中心任务的落实。二是在创新培训理念上作深功,使党校教育的时代感更强。首先,坚持围绕大局,树立能力培训的理念,干部教育培训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和整体能力。其次,坚持以人为本、树立重点培训的理念。再次,坚持着眼长远、树立统筹培训的理念,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的培训优势,把党员干部、公务员、岗位代表人士培训统筹考虑,把理论武装、知识更新、作风锤炼统筹推进,把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等教学方式方法统筹沿用,努力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符合干部实际的大教育、大培训的体系。三是在设计教学内容上要做实功,使党校教育的人情味更浓,真正让学员进得来、坐得住、学得好、用得上。四是在优化培训格局上作新功,使党校教育满意度更高。实践证明,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党校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党校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在当前干部教育培训多元化的格局下,各级党校面临很大的竞争,过去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独当一面,现在变为有为才能有位。

系统理解 贯彻落实

祝福恩(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副校长)

学习“7 23”讲话和它的基本精神,我的体会是:一是主题,这个主题就是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奋勇前进。二是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战略全局的抉择。三是用三个“三”体现了党在十八大后的战略导向和路径选择。第一个“三”,用三个必须毫不动摇,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后的走向。第二个“三”,用三个取决于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十八大后的态度。第三个“三”是用三个更加表明了我们党在十八大后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实践中。四是用四个特色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涵。五是重新阐释了党建新的伟大工程的五个建设,新的党建工程的五个建设,过去有,但是提法、顺序不一样,这次完全是一个新表述。六是明确了六个领域的改革和创新,而且这六个领域的改革创新,都有新话。第一个领域是政治领域。第二个领域是经济领域。明确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第三个领域是文化领域。第四个领域是社会领域。这里关键的是改善民生,要求我们党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第五个领域是生态领域,这是“7 23”讲话力度比较大的,对生态文明建设作了新的阐释、新的界定。第六个领域是党建理论的改革和创新。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