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要有决心
《中国经济周刊》:您认为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是什么?
张维迎:主要是理念问题,如果下决心去干就能干成。现在的国企改革,比起一二十年前的改革,从技术上讲是容易多了,但如果不下决心去做,那么还会给整个经济带来大的伤害。
现在很多大的国有企业,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电信等都是上市公司,或者主体是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就有股份,怎么去转化股份,怎么使国有企业赚的钱上交给国家财政,怎么使国有企业不要越过自己的边界,解决国有企业靠它的优势资源和资金乱投资,比如去房地产等各种领域乱投资的问题。
不能让国有企业欺负民营企业,损害民营企业的积极性。有些地方对民营企业以不公平的支付价格实施强制的收购,这对于中国经济的损害非常大,会让民营企业家失去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失去对体制的信心。在下一步中国经济增速降低的前提下,如何使中国经济有好的前途,我觉得完全依赖于民间的力量能不能发挥出来,依赖于市场的力量能不能发挥出来。
民营企业不要“自废武功”
《中国经济周刊》:您曾说过民营企业的发展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最核心的是赚钱越来越不容易。您认为,现阶段民营企业该如何突围?
张维迎:中国的民营企业一直是在市场经济的风浪中生存和壮大的,市场竞争力是其立身之本、发展之源,因此要继续努力,尤其要防止自身既得利益化而“自废武功”。政府有很多资源,如果给民营企业一些诱惑,他们因此不肯真正地求上进,那是非常可悲的。当然,民营企业提高自身素质非常重要。作为真正的企业家,提高企业素质很简单,就是始终盯着一点:使消费者高兴,使消费者更幸福,给消费者创造价值。
《中国经济周刊》:中小企业融资难已经成为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您认为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的尝试,能否缓解民营企业的发展困境?
张维迎:改革需要很多政策,原来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要废除,另外要有真的精神。改革不是写几个文字,出几篇文章就可以的,改革应该是从上到下的一种精神。80年代的好多改革都是在没有文字的时候,有精神就往前走。现在我觉得仍然是一样的。
另外要有产权制度保护,不能让我们好多企业家失去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失去对体制的信心,成天想着移民。企业家的很多决策都与未来预期相关,如果他们不看好未来,就不会投资,也很少能够拿出真正的精力去发现每一个未被满足的市场。
法制社会的核心是政府守法
《中国经济周刊》:在您的新作中多次提到未来建立法制社会的重要性,您认为法制社会建立的基础和关键是什么?
张维迎:建立法制社会的基础是司法独立,政府必须守法,法制社会的核心是政府不能超越法律,如果政府不守法,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法制社会。要使政府守法,就要有制度性的约束。其实好多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是因为既得利益者的强大,没有改革理念和它抗衡。建立法制社会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要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上,也不是有个法律就是法制社会,法律的作用是执行。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