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政策取舍两难
除了投资路径惯性,更多人对本轮投资刺激的可行性和持续性也有担忧,对于投资低效率的批评更是不绝于耳。
曹远征表示,以贵州为代表的地方版稳增长举措中的项目,大多为跨区域大型项目,主导权在中央政府。换言之,“地方版”稳增长效果如何,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中央政府的抉择。
言下之意,政策和布局的连续性至关重要。其中尤以财政和货币政策为重。财政政策放松信号和行动一直明显,尤其是去年底多方呼吁的结构性减税,在今年有所推进,营业税改增殖税的试点扩大,令部分企业有所减负。
但上半年税收增速同比大幅下降,亦令接下来的减税步伐难以加快。近期各方关注的房产税改革试点扩大,或是为寻找新的税源,但从其规模来看,尚难以形成新的税收增长来源。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财政开支扩容。
货币政策的放松则经历了一些反复,对于地方稳增长所需资金造成一定影响。
去年底稳增长政策出炉之后,央行货币政策逐步放松,迄今已经两度下调存准率,二度降息。特别是中央高层在今年5月明确“地方稳增长”思路之后,支持基础设施长期投资的债券市场升温,无论是发改委还是央行,均在企业债方面有所松动。曹远征在2011年夏天即指出,规模不断扩大的债市利率,几可等同为市场化的贷款利率。
一些经济学家向温家宝总理建言之后,ABN(资产支持票据)亦在8月7日开闸,宁波城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南京公用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浦东路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成为首批ABN发起人,募集资金规模总计25亿元,均以定向方式(PPN)发行,期限为一年至五年不等。这三只票据推出便销售一空。
但是,在6月至7月间央行两度降息之后,债市利率不降反升。央行8月6日公布的最新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显示,今年6月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债券7570亿元,较5月增加29.7%。货币市场利率水平上升,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2.72%,较5月上升53个基点。回购利率方面,整体水平较上月也有所上升。其中,债券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2.81%,环比上升58个基点;6月29日,七天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4.14%,较5月末上升197个基点。
接近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人士称,银行间市场利率攀升,与央行近期对降息更为慎重直接相关。今年春天以来,国际粮价大涨,大豆和玉米价格飙升,尽管CPI连续下行,但输入型通胀不可不防。
在PPI(生产者物价指数)环比连跌的背景下,贷款利率维持在6%的水准,在客观上造成银行间市场流动性趋紧,债市利率因此攀升。
在各界降息和降存准呼声强烈的背景下,央行按兵不动,使近期债市利率上涨更为明显。8月21日,央行在公开市场进行了1500亿元7天期逆回购,同时还进行了7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中标利率分别为3.4%和3.6%。尽管投放规模前所未有,但7天期资金中标利率还是不依不饶地较上周四上涨5个基点,14天期资金招标利率则持平。
今年央行两次下调利率之时,均调整了存款和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被认为是利率市场化的开端。刘煜辉称,利率市场化驱动货币条件更为严谨,央行亦试图以市场手段对地方政府的融资需求进行适度约束。
“道理很简单,经济结构的转型,需要相对紧缩的货币条件配合。”刘煜辉说,“否则,过剩产能、落后产能将卷土重来。”
2012年过半之时,关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抬头的消息不断传来。曹远征表示,当前格局,已不能再把央行、商业银行当成财政的提款机,“商业银行要靠市场,要看利润”。无形之间,地方稳增长的盘口再度缩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