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从全球视角配置资源,还是从中国视角配置资源?抑或是从两种视角的结合配置资源?
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先讲一个事例。众所周知,中国大豆生产的问题越来越多,我们在大豆问题上基本上已经缴械投降。那么同样的问题会不会发生在小麦、玉米上?大豆没有竞争力,所以缴械投降,大豆本来是中国人的本土产品,那么我们小麦玉米的竞争力就好么?现在因为国内市场的统一,我们很多地区不种小麦,小麦生产主要集中在河南、河北、山东以及周边地区。农民告诉我,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一个家庭两个劳动力至多能种一百亩小麦。限制原因就是灌溉,因为灌溉要有干渠支渠毛渠。把田地分割成块致使大型农业设备很难耕种。而在美国,我采访的农场主,雇佣三个人就可以耕种四万五千亩的土地。此外,现在农业劳动力工资水平甚至比城市服务业工资单价高出一倍。我国小麦、玉米的竞争力也不强。如果国际市场开放度提高的话,也会出现问题。现在世界局部地区不稳定,非洲战争地区土地没有利用好。美国世界警察角色对粮价有影响。是不是说我们也可以像大豆一样,进口小麦玉米就,行不行?有些学者赞同这样做,这其实是个政治问题,我自己认为这样做不行。如果这样做,西方国家政府不要说是制裁我们国家,仅仅不给我们帮忙,我们就麻烦了。
所以我的观点是应该把从全球视角配置资源和从中国视角配置资源结合起来。具体来说,可以在中国搞旱作农业,但这样就面临着产量的下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是关于灌溉农业,优质土地都是灌溉出来的,但搞灌溉农业就意味着竞争力较弱。这是一个矛盾的两难选择。
五、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是不是可以统一?
过去一些高层决策者曾经认为,可以通过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民生活环境,让农民享受到和市民同样的生活条件。但后来这些想法也在慢慢发生转变,最突出的体现是2008年通过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议,提出要实现城乡一体化。现在中央和地方观点趋于一致,就是要通过城市化来解决农村问题。所以,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是可以统一的。但需要注意的是,新农村必须以专业农户形成、农业经济完整地进入社会分工体系、农民获得竞争性工资水平为前提。所谓竞争性工资水平是指,在同等教育水平下农民能获得与其他行业同样的工资待遇。比如1户人家有两个劳动力一年有800个工作日,得到8万元。那么全国需要多少地?根据我的匡算,不超过5000万户。全国只有把农户降到5000万以下,才有可能建设新农村,这意味着要有非常大的城市化的幅度。可能要达到80%以上。
我们需要竞争,竞争的结果是导致农业总的工作日的减少,同时导致每户农户的工作日要减少。我在一些地方调查时常感慨,越搞农业产业化,整个农业需要的工作日越少,但农业领域中的专业农户工作日是在增加。至于个别人的工作日增加到怎样的程度可能和文化偏好有关系,中国人的年工作日肯定比欧洲高。我由此想说明,研究中国农村问题时,始终在城市化的背景下进行,在城市化的约束条件下进行。
六、中国城市化率能不能达到80%以上?
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呢?我在很多地方都强调,我们国家目前最为关键的一个问题是,我们的城市能不能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我们刚才讲到了,目前有1亿5千万农村劳动力要转移出去。我们的潜力有多大?
取各个国家城市化比较快的时期的数据,计算的是GDP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业增长是多少?可以看出差异很大,我们中国的弹性系数不到0.1%,而美国是0.48%,日本相对比较小0.23%。这是一个什么问题?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对就业的拉动程度,我们中国要弱得多。为什么?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一个博士论文题目。研究这个问题要用数据来说话,大家可以好好想想这个问题。我们如果达到英国0.33%的水平,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更大的民工荒,我们农民的转移速度会更快。
为什么我们国家的E-GDP弹性系数这么小?我有一个不成型的考虑。如果我们国家的劳动力现在是劳动强度高,劳动时间长。那么当劳动时间缩短以后,是不是会构成有些人讲的“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增长速度会下降,劳动生产率会下降。大家都知道,劳动节是美国人发起的,而美国人搞了劳动节之后,美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不是慢了,反而加快了。我们国家的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高。而根据我自己的调查,我发现官方的数据太保守。我们在这里做一个估算,目前我们有8亿职工,每个职工增加10%个工作日,这将意味着8000万工作岗位没有了。目前为了我们大学生就业,国家每年要净增800万个工作日。这里的弹性系数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现在我们服务领域内的农民工一年要工作500个工作日,那么如果劳动300个工作日,经济增长经济状况是怎么样的?我们国家的竞争力是下降,还是提升?经过我们的研究,发现竞争力会提升,比如我们的消费规模会增加,第三产业会发展。因为我们第三产业和劳动者休息有关系,如果劳动者没有休息,怎么发展第三产业?我有一次在地铁上,看到两个女生对话。一个女孩子说:“我今天下班早,你看现在才7点半我就坐上地铁了?”。另一个女孩子说:“你好好看看你的表,现在9点半。”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们的城市容纳劳动力的潜力非常巨大。有人说城市容纳劳动力是土地数量问题,能源问题等等。在我看来这都不是问题,关键是就业的约束。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