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五国”能源战:抢地盘,先抱团

“北极五国”能源战:抢地盘,先抱团

“北极开发已不再停留在只是说说的阶段了。”环北极国家、石油巨鳄竞相角逐,甚至连Facebook也兴致盎然。但风险也在积聚,市场未来仍待确定,而中国又该如何置身?

炙热北极

对于忧心全球变暖的人士而言,这绝对是个坏消息——北极冰盖融化至历史最低水平。

2012年8月26日,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的卫星数据显示,北极冰盖为410万平方公里,这打破了2007年9月18日创下的417万平方公里的历史最低纪录。

不过,在环北极圈国家及全球石油巨鳄眼中,这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那些原本深埋于冰面下的宝藏开始触手可及。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北极地区拥有约900亿桶原油,1670万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分别占到全球未开采石油和天然气储量的13%和30%。此外,北极地区还蕴藏着约440亿桶液化天然气。

北极正在成为一块“新大陆”。

2012年8月31日,壳牌获得政府许可,开始在阿拉斯加西北海岸的北冰洋楚科奇海进行钻探作业。在为该项目经营多年、花费45亿美元却无一滴原油入账之后,壳牌终于如愿。

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副总裁 Runi Hansen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该公司计划到2013年在挪威巴伦支海域(北冰洋靠近欧洲大陆的一个海域)新钻探九口油井。2012年1月,挪威已发放26份在巴伦支海及挪威海域的油气勘探许可。

全球第一个海上抗冰钻油平台——位于巴伦支海大陆架的“普里拉兹洛姆诺耶”钻油平台已安装完毕。“预计今年就可以开始商业开采。”俄罗斯外交部北极大使安东·瓦西里耶夫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我们已不再停留在只是说说的阶段了。”

“现在所有环北极国家都在进行北极开发,美国阿拉斯加北部、俄罗斯和挪威的开发已经风生水起,加拿大北部、冰岛、格陵兰岛和丹麦也日益活跃。”北极理事会主席Gustaf Lind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甚至连网络公司也来凑热闹。Facebook已将一个主要数据中心布局在北极圈内的瑞典北部城市卢雷亚,除了可以利用当地的清洁电力,还可利用这里寒冷天气给服务器降温。

“北极正从世界的边缘变为世界的中心。”Gustaf Lind说。

没有冰的海洋

这已是史蒂芬·哈珀自就任加拿大总理以来第七次亲临北极了。

2012年8月下旬,哈珀例牌一样地巡视了加拿大北部的育空等地区,此行重点之一是视察陆海空三军在这一地区举行的宣示主权的年度军演。无独有偶,2012年5月,俄罗斯宣布拟重开北极空军基地。美国近年亦频频在北极进行军演。2010年,挪威甚至将军事指挥部前移到了北极圈内的雷坦。

“北极实际上是一个放大版的地中海。”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战略研究室主任张侠说。随着海冰融化,一个“没有冰的海洋”开始成为各国新的战略重点。

以经过西伯利亚沿岸东北航道为例,全球日渐变暖后,目前其通航时间可达3-5个月。俄罗斯外交部北极大使安东·瓦西里耶夫提供给南方周末记者的数据显示,2010年,经过这一航道的商船只有4艘,而2011年则飙升到了34艘,且预计今年还将翻番。

“由于气候变化和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北方边界安全堪虞,因此加强海岸警卫力量自不待言。”瓦西里耶夫说,“这并不是将北极军事化,而是北极国家合法行使自己的主权。”

不过,在诸多研究者看来,军事活动终极指向仍是北极资源。“现在北极议题的驱动力量是经济因素。”美国加州大学北极政策研究专家Oran Young说。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2012年6月推出的“北极报告”称,北极开发将不会诉诸武力,“北极五国将很快开始开发那些他们拥有的资源,而不会就那些不属于他们的资源争论不休。”

“这不是什么新现象。”加拿大拉瓦尔大学地理系教授Frederic Lasserre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加北部育空地区的石油开采自1920年代就已开始,铁、镍、金等北极地区富集的矿产资源也已开采数十乃至上百年。

抢地盘,先抱团

最积极动手的当属坐拥北极资源半壁江山的俄罗斯。

2012年4月以来,俄罗斯石油公司相继与埃克森美孚、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和意大利埃尼公司签署协议,以勘探、开发喀拉海及其他俄罗斯北极海上地区。

“对俄罗斯而言,北极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俄罗斯走向更加繁荣的希望所在。”俄罗斯地理协会主席Sergey Shoigu说。俄罗斯在其北极战略规划中指出,2020年之前,北极将成为俄罗斯“首要战略能源基地”。

与俄罗斯不同,加拿大北极战略更侧重于北极主权。在其公开的《加拿大北极外交政策声明》中,维护加拿大在北极地区的主权被列为首要考虑。芬兰外交部北极大使Hannu Halinen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芬兰对北极事务的参与主要表现为向那些在北极进行资源开采的国家和公司输出专业知识和装备支持。

争夺战略资源的同时,北极各国从未放弃申请延伸大陆架的努力。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北极五国(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挪威、丹麦)从海岸线算起的200海里之内为专属经济区,如若能证明各自大陆架在地理上与北极海床相连,可将更广范围内的海域划为专属经济区。

安东·瓦西里耶夫说,俄罗斯将于近期再次提交延伸其北冰洋大陆架的申请,并提供更多证据。此前的2001年,俄罗斯曾提出申请,但因证据不足被驳回。加拿大和丹麦也同样有此要求。

但这并不影响北极国家在涉及北极议题时“抱团”。目前,在北极拥有专属经济区的北极五国和瑞典、芬兰、冰岛同属北极理事会成员国。作为北极国家间的高层政府间平台,北极理事会要求非北极国家只能以观察员身份参与,无投票权,观察员权利仅限参与科研或某些项目的财政资助,且必须首先承认理事会成员国对北极拥有主权。

“之前我们互相视对方为潜在威胁,现在我们应该联合起来,应对共同的挑战、共同的威胁,解决共同的问题,利用共同的新机遇。”在2012年4月的“北极安全与合作国际会议”上,安东·瓦西里耶夫对与会的北极理事会成员国代表如是呼吁。

“在大陆架问题上我们不应给彼此制造问题,而是应该互相帮助。”安东·瓦西里耶夫说,“我们在一条船上。”

并不安静的局外人

不惟环北极国家,日本、印度等亦于近期表示了对北极的兴趣。

而“中国目前尚无明确的北极政策。”张侠说。中国现在是北极理事会的特别观察员,2009年,中国曾申请成为北极理事会永久观察员,但未获授权。日本、韩国、意大利等也一直在谋求成为永久观察员。

“中国是一个经济大国,加入的愿望也很强烈,但北极理事会不是联合国,它是一个地区政府间平台,需要得到所有八个成员国的同意。”曾任北极理事会“北极航运评估工作组”主席的Lawson Brigham对南方周末记者解释。

过往,部分西方舆论对中国介入北极开发一直持“威胁论”。2012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问冰岛并与冰方签署《中国与冰岛关于北极合作的框架协议》。此举被美联社等媒体解读为中国寻求“在北极扩张”。

张侠认为,中国在北极没有领土的“包袱”,也没有独占利益,但这并不意味着北极对中国关闭大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国际法赋予了中国在北极的科研、交通、气候、安全等权益。2012年8月25日,中国“雪龙号”首次沿北极高纬航线开始穿越北冰洋,前往楚科奇海域进行科考作业,“纸上的研究终究比不上实际跑一圈”。

在张侠看来,中国要参与北极资源开发,必须要发挥自己的强项,一是投资,二是市场,“北极的资源也需要一个出口”。

不确定的未来

北极油气的重见天日可能给北极带来新的风险。

最大的担忧来自油气开采和运输可能导致的环境灾难。“如果北极地区发生漏油会有非同寻常的灾难后果。”加拿大拉瓦尔大学地理系教授Frederic Lasserre分析认为,这些灾难性后果包括:生态系统恢复会比温暖地区缓慢;距离遥远和北极地区基础设施的缺乏令应急难上加难,而油冰混合冷凝后几无回收可能。

“我们希望北极地区任何野心勃勃的新项目都能够停下来。”俄罗斯北方土著人协会第一副会长 Rodion Sulyandziga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该协会代表着俄罗斯北部、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的41个土著民族。

令反对人士欣慰的是,俄罗斯的Shtockman天然气田开采项目已于近日宣布中止。

然而,中止并非因为土著居民的反对,而是因为不确定的市场。据《金融时报》报道,由于北美页岩气革命引发的市场变化,Shtockman天然气田这一将出口目标锁定于北美市场的大项目不得不宣告暂停。

“北极的可持续发展要比石油公司的利益重要得多。石油公司可以存在于非洲西海岸、墨西哥湾,北极并非石油公司非如此不可的战场,北极就应当是北极。”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专研北极的人类学家Arthur Mason教授说。

而对新航道的开通,即便连曾经担任北极理事会“北极航运评估工作组”主席的Lawson Brigham也并不看好,“虽然现在夏季冰面大幅缩减,但每年仍有平均9到10个月的有冰期。这需要破冰船引航,其成本也是很高的”。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