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推高家乡生活成本,中西部财力待考(2)

“返乡”推高家乡生活成本,中西部财力待考(2)

核心提示:一个北上广等特大城市曾经面临的人员融合难题,开始摆在如武汉一般的中部城市面前。

推高家乡生活成本

但家乡准备好了么?越来越多的返乡者,开始给家乡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压力。

一个是居住成本。返乡者们的到来,推高了房租。

57岁的建筑工人余建军,在武汉洪山区关山一带的城中村居住了20余年,他今年以来遭遇的感受很有代表性。

“以前根本不愁租不到房子,今年就不一样”,据老余介绍,今年春节后,在他所居住的城中村附近求租的外来务工人员数量明显多了很多,“有大学生,也有和我一样的农民工,一下子就把房租抬上来了,倒是好了房东”。

根据武汉市发布2012年武汉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百余万的2011届毕业生中,选择在汉就业比例为47.04%。

“房租怎么涨这么快”,离开武汉两年后,余菲发现“以前一个单间才200元,现在都500元了”。

笔者走访武汉部分租房中介不完全统计显示,自今年春节过后,武汉房屋租金上涨异常突出:中心城区一居室,从去年800元左右涨至1200元;两室一厅则从1200元变为1700元,三室则从1500元的起步价涨至2000元。

而另一方面,武汉企业给返乡者的薪酬,却并未水涨船高。

“客观地说,内地公司薪酬标准没有什么变化,普工基本还是维持在1600元左右”,徐舜坦言,“结合到地方实际,各地政府的工资指导价,考虑到了企业的承受能力”。

另一方面,打工者也感受到不同区域办事效率的不同。

“相对来说,上海的政府部门分工明确,办事效率较高,服务意识也强”,王建新坦言,像武汉这类的内地城市,虽然政府已经很努力,但依然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有些部门真有点‘门难进,脸难看’”。

返乡潮隐现 地方财政压力待考

逾百亿市民化成本

数量可观的返乡务工人员,对家乡政府而言,为支撑公共服务的财政压力不可谓不小。

武汉市公安局数据显示,到2011年底,武汉市流动人口达到225万。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数量比为1∶4。

从去年3月15日,武汉市开始为外来人口办理居住证。该市外来人口管理大队大队长肖世荣说,截至今年4月5日,武汉市办理居住证117万张,办证人数已占流动人口总数的一半多。

武汉市规定,年满16周岁的非武汉市户籍人员,因务工、经商、就学等原因在武汉居住一个月以上,可免费办理居住证。持证人享有义务教育阶段儿童入学就读、计划生育服务和奖励、在居住地申领机动车驾驶证等十项权益。而这无疑需要加大政府的多项财政投入。

本报了解,以湖北武汉为例,从2004年开始,当地政府便开始实行农民工享受防治疾病的“市民待遇”。仅此一项,武汉市财政当年就需要为每一个农民工配套资金千元左右。近年来,更是持续增加。

近几年,武汉市开始审批设立社会力量举办的简易学校,接纳进城农民工子女入学,目前共有22所。对这些学校,市级财政每年也需要在公用经费、免杂费和资助贫困生等补助资金时统筹安排补贴。

在2012年年初,武汉市政府承诺将在汉外来务工人员逐步纳入住房保障范围,这也是一笔不小的财政支出。

另多位受访者坦言,由于没有武汉当地户口,很多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无法享受。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不久前的一项测算显示,当前,我国农民工市民化成本约为8万元/人左右,以武汉现有农民工214万为基数计算,总成本将达1712亿元。分解到10年,则每年所需资金为171.2亿元,约占 2011年1763.53亿元财政收入的10%左右。

“政府承诺将提供这些公共服务,这背后都需要配套资金,在短时间内,对湖北各地财政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武汉市政府参事、湖北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说。

责任编辑:黄一帆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